本文大概28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作者张婷婷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丝路瞭望》2019年09期。
长期以来,北极地区由于寒冷的气候特征,人类的经济活动行为受到限制,并没有像全球其他经济带一样得到充分开发。2017年,俄罗斯提出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后,得到中国积极响应,“冰上丝绸之路”成为中俄两国为寒冷地区发展经济提供的区域性公共经济产品。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冰上丝绸之路”沿线逐渐形成了大量寒冷气候条件下特有的经济资源。早在古代,俄罗斯商人就试图从西伯利亚以及北冰洋沿岸地区狩取毛皮,再通过伊尔库茨克(今俄罗斯)、恰克图(今蒙古)和呼和浩特等边境贸易点运送到中国。1696年,在经涅尔琴斯克运往中国的47500卢布毛皮中,有34772卢布来自俄欧,占输华总毛皮的73%。历史时期的毛皮贸易是人类在北极地区最早的经济活动,可以被看作是中俄在古“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建设“冰雪经济”的雏形。
当前,北极地区还存有丰富的寒带经济资源。俄属北极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冰雪畜牧带—驯鹿带,北冰洋海域还有大量高营养价值的深海鱼类资源,俄属北极地区的捕鱼量占据俄罗斯总量的一半。北极地区有大量的冰川,而地球上大部分的淡水资源都以冰川的形式储存在地球的两极,可以在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开发北极冰川淡水资源。此外,北极地区有大量独特的冰雪自然景观,例如,冰山、极光等,如下表1所示,目前俄罗斯已经在北极地区开发了三条极地旅游线路。
信息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8年10月4日)
此外,北极地区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一些北极原住民例如挪威、芬兰、瑞典和俄罗斯的萨米人,阿拉斯加以及格陵兰半岛的因纽特人、阿留申人和印第安人,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北极地区的科米人、雅库特人、楚科奇人等,这些原住民在高寒带环境下形成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北极原住民文化资源,例如,萨米人的手工针织品、雅库特人的服饰、科米人的雕刻以及楚科奇人的音乐等。此外,北极地区还有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址,例如旧白令海文化和依皮尤塔克文化,旧白令海文化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象牙制作的哈喷器首、用于平衡镖枪的哈喷器尾,套接件以及用于处理猎物身体的刮削器、乌鲁新月状刀的刀柄,(曲枫:《东北亚走廊与史前爱斯基摩文化中的中国因素》)这些文化资源也是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
中国对北极地区的关注由来已久,但大多仅限于科考和航运,2013年8月,中远集团的“永盛号”货轮首次通过北极东北航线,自此,每年都有一些中国船只通过北极。2018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了首份北极政策文件——《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其中就对“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进行了阐述,这也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指导性文件。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冰雪经济”也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将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统计,2017年,中国滑雪人数仅为1750万人次,仅占总人口的1%左右。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中国市场对“冰雪经济”的热情将会被激发出来,冰雪观光游、来自北极的冰雪特色产品等将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俄罗斯是传统的北极大国,俄属北极地区的资源蕴藏量在整个俄罗斯占据重要地位。北极地区贡献了俄罗斯22%的出口、60%的外汇储备。但是,近年来,俄罗斯的北极地区衰落趋势进一步加剧,据统计,2014年俄罗斯北极地区迁入186649人,迁出250352人。开发好北极地区的经济价值,对俄罗斯未来整体发展意义重大。自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颁布了一系列与北极开发相关的法律文件,2008年,俄罗斯颁布了《2020年前及更长期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基本政策》,2010年又颁布了《2011-2020年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纲要》等。此外,俄罗斯还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破冰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6月,俄罗斯拥有41艘破冰船,这些为中俄在“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共建“冰雪经济”提供了可能。俄罗斯是最大的北极国家,中国是最大的近北极国家,在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开发“冰雪经济”方面,中俄两国存在天然互补。近年来,中俄双边关系不断升温,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新时代背景下,中俄两国需要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而北极地区可以成为建设重点。自2017年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以来,两国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7年12月底,中俄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开始投入生产。2018年8月,来自北极的液化天然气被首次运往中国。因此,中俄在北极地区存在合作基础,这些可以为两国在“冰上丝绸之路”沿线探索“冰雪经济”建设提供经验。建设“冰雪经济”首先需要面临的是北极地区的气候和环境风险。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每年只有7-10月份之间气温在零度以上,冬季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可低至-50℃以下,室外施工的难度较大,如果风力达到一定程度,户外施工就需要停止。此外,北极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很难恢复,甚至还会给全球气候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北极地区的生产活动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中俄在“冰雪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气候和环境因素对生产活动的影响,采取高技术生产设备,以及轮班施工等管理制度,将环境对经济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点。此外,北极地区人口密度较低,缺乏充足的劳动力。表2为苏联时期北极军事基地季克西的人口变动状况,从中可以看出,苏联解体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季克西的人口大幅度减少,劳动力缺乏问题更加严峻。北极地区人口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将导致“冰雪经济”建设缺乏充足的劳动力,从而制约北极开发。而中俄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未来中俄在“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冰雪经济”建设提供借鉴,例如,工程方诺瓦泰克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附近的萨别塔港口建设了一个超大规模的施工大本营,每年7-10月萨别塔港口都会聚集大量来自其他地方的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表2 季克西的人口分布状况表
数据来源: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
最后,地缘政治因素也是中俄在“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建设“冰雪经济”需要考虑的不利因素。由于独特的区位和气候特征,北极地区有着较高的地缘价值、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回暖,北极地区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自2007年俄罗斯在北极点海底插上钛合金国旗宣誓主权后,北极国家对北极的争夺也愈演愈烈。不排除俄罗斯与其他北极国家之间的博弈会影响到“冰雪经济”建设。例如,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就使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出现了融资危机。因此,为了避免此类危机,中俄在“冰雪经济”建设中可以考虑引进第三方参与,尤其是北极国家,尽可能规避政治风险。俄罗斯是最大的北极域内国家,北极地区是俄罗斯当前发展的短板,也是最有潜力的发展区域。中国是最大的近北极国家,也是北极利益攸关国。开发北极、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符合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过去两年,围绕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中俄两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未来,中俄两国可以以“冰雪经济”为抓手,探索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新领域和新途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