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通胀来了吗?看智库学者如何回答CPI高涨

人大重阳 人大重阳 2019-12-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0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编者按: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11月CPI同比上涨4.5%,创下近8年新高,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通胀来了吗?CPI会不会进一步上涨?会不会影响2020年的经济形势?因此,五位人大重阳研究人员对这一热点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与回应。


去农业化:CPI“上四”的动力学


贾晋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


2019年1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5%,引起舆论高度关注。其中显著因素在于,食品价格上涨19.1%,影响CPI上涨约3.72个百分点;而非食品价格上涨则为1.0%,影响C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可见,食品价格上涨是推高CPI的主要因素。在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110.2%,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11.8%-25.7%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4.5%是同比价格涨幅,即今年11月份与去年11月份相比,间隔一年,而一年时间是可以发生不少阶段性变化的。在我看来,食品价格一年上涨19.1%的背后原因在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过程:去农业化。以猪肉价格为例,现在的养猪场大多数都是一定规模以上的现代化养猪场,其卫生条件、养殖科学化水平、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绝非传统的中小型养猪场或农户散养可比,但在投入阶段,其成本也较高。假如相对较短时间内,养猪行业出现了中小型养猪场或散养户比较集中地退出,同时现代化养猪场“接手”了很大比重市场份额的话,一定会出现猪肉价格快速上涨。而过去一年内,我国恰恰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其中有非洲猪瘟这样的外部冲击因素,也要看到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但在宏观层面,要承认从传统的农户散养、中小型养猪场走向规模化的现代化养猪场其实是大势所趋,这种转变迟早会发生,只是速度快慢的问题。而在比较短的时间集中发生上述转变,恐怕也有为历史欠账“补课”因素。

从比猪肉价格牵涉更广的食品价格来看,价格较快上涨的背后,是我国农村、农业人口较快“市民化”及相伴随的“去农业化”过程。总体上,这个过程是我国现代化大势的一部分,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要注意的是保持宏观稳定、防范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而从CPI环比变化来看,11月份0.4%的涨幅说明,“去农业化”最剧烈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个结构性难题


卞永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


CPI与PPI的走势正在分化,11月份CPI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PPI却下降1.4%,二者背离有扩大的趋势。从国际比较来看,各国经济中二者通常是同向的,背离现象比较少见,这显示我国经济情况更加复杂。


CPI高企而PPI下降,一方面说明CPI主要是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也说明消费品价格上涨并没有增加制造业企业工业的利润,其收益主要被销售商和渠道商获取。


这很可能是我国高企的物流成本导致的。早有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的30-40%,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了顽疾,何以至此?实际上与我国长期的投资模式不无关系。地方政府举债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不二法宝,各地尽上大项目,重复建设、超前建设并不少见,不仅给地方带来了沉重负担,也让通行收费居高不下。“大卡车不超载就不赚钱”实际上也有这个原因。


因此,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应该是成为以后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当然本质实际上是体现了投融资机制的改革。


CPI波动不改变中国经济未来预期


刘玉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当前外部环境已明显变化,不确定性增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CPI的波动是正常反应,并不会成为影响未来发展预期的关键变量。


对于社会而言,当前宏观政策未来是否能保持稳定才是保增长的关键。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供给侧改革是否还会继续深入?二是当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政策是否会有变化?三是对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保障是否会进一步加强?四是对于房地产等不均衡行业的政策是否会回摆?政策结构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产业转型升级的成败,短期CPI波动只是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一个现象。我国现行经济制度的自信不容质疑,并且需要通过政策结构的稳定性直接体现。与此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随着中美贸易争端不确定性增加,要高度警惕外部风险内卷。


展望2020年,我国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制高点上,在航空发动机、精细机械等产业命脉领域的国家支持会激流勇进。且与以往不同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我国占领数字时代国际金融制高点,发展全球新的金融中心、争取全球金融业主动权的需求会更加迫切。


PPI下滑将抑制CPI高企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CPI同比增长4.5%是8年来的高位。统计局发布11月份CPI同比增长4.5%,第一反应是通货膨胀,需要用刚辞世的沃尔克办法控制通胀,向前追溯发现2012年CPI出现过4.5%的高位。

国际和食品贡献为主不用谈虎色变。深入分析CPI和PPI的数据发现,通胀尚没有4.5%数据表现得强烈,食品价格上涨贡献(3.72)了物价上涨(4.5)的大部分(83%)。而非食品价格上涨只贡献了17%。而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都处于通缩状态,此外油价低位有助于物价走低。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PPI下降的先行指标看CPI可控。更为重要的是从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来看,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常滞后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换言之,PPI对CPI有先导作用,CPI和PPI尽管目前处于背离状态但总会走向收敛状态。而从统计图表来看,11月PPI同比负增长1.4%,而且今年下半年连续五个月负增长。PPI对CPI是有先导和带动作用,处于负增长的PPI会传导到CPI上,因此下滑的PPI会抑制CPI的进一步上涨,为此,对今后物价走势持谨慎乐观,尚不用特别担心通胀及其带来的风险。

内外需结构转变与物价分化


刘典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19年以来单月CPI同比涨幅有所走高,当前的物价上涨呈现了一个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把两组数据放在一起看。一方面是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7个百分点,创下自2012年2月份以来新高。另一方面1月至11月,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8.5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增长20%。其中进口由降转升,当月增长2.5%。

 

这两组数据的背后,说明了国内需求得到明显改善。恰逢双11购物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数据,今年的双十一当天,网银、银联总共处理了17.79亿笔金额交易,其中总金额达到14820.70亿元。我们都知道双11的时候商家通过大幅度打折让利的方式刺激消费,而相比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这部分降价并不计入CPI等数据的统计范围。

 

所以说,当前物价出现多个层面的分化。CPI和PPI之间的分化加大,CPI内部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加大,PPI内部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分化加大。目前物价形势总体可控,但通胀指标变化对社会心理层面可能会有一定冲击,合理运用政策工具,防范结构性物价上涨。

推荐阅读

【独家】四中全会的奥秘,智库内部晨会如是说

【预告】年度大作!《大金融时代》新书发布会暨大金融研讨会即将召开

【预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百位专家同论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

【解局】历史哲学早已揭露中美谈判发展方向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