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好文剖析王毅强调“数字丝绸之路”深意
点击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9000字,读完共需10分钟
编者按:2020年5月24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会着力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记者会后,“数字丝绸之路”一词已引起多方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研究员刘玉书等在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6期发表的学术论文《数字“一带一路”:进展、挑战与实践方案》,人大重阳君为您推荐如下。
1. 数字丝绸之路是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正式提出。他指出,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2. 数字丝绸之路发展空间广阔,涉及国际科学计划、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区域性经济带以及海量的科技企业合作。
3. 中国正在加速向数字经济转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就绪度”不一,数字丝绸之路合作呈现多元化态势。
4. 物联网将会是未来数字丝绸之路合作的重要领域。
5. 建议建立数字丝绸之路产品认证体系,加快5G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规划。
1. 数字丝绸之路国际科学计划的提出与发展
2016年5月16日至17日在“一带一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上由大会主席、著名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提出了基于空间观测的数字丝绸之路国际科学计划倡议(DBAR)[1]。
DBAR主要是以地球大数据为抓手,围绕“一带一路”农业与粮食安全、气候与环境、海岸带与海洋、灾害风险、高山与极地寒区、自然与文化遗产、城市与基础设施、水资源与水安全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研究,服务于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根据第三届数字丝绸之路论坛公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12月底,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参与[2]。
DBAR主推的数字丝绸之路地球大数据平台已完成一期建设,实现六大类数据的数据检索、共享、产品可视化展现,并通过中文、英文、法文等多语言版本,支撑8个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卓越中心的在线标准化数据共享。数字丝绸之路地球大数据平台现已研发“一带一路”资源、环境、气候、灾害、遗产等专题数据集94套、自主知识产权数据产品57类、共享数据超过120TB,可为“一带一路”农情动态、遗产地监测、生态环境变化、海岸带演变、自然灾害监测、城市扩张、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全面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示范支持[3]。全部建设工作预计到2026年完成。
2. 中国地方政府的数字丝绸之路实践
敦煌网2011年提出要打造一个21世纪的“网上丝绸之路”并搭建全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4]。2013年中国正式公布“一带一路”倡议后,相关网络化、数字化的“一带一路”发展思路也开始了广泛的探讨,地方政府反应积极。虽然在具体说法上有差异,但在内容上都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密切相关。
陕西最早开展数字丝绸之路实践。2014年10月24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大会上,陕西省政府提出了“引领数字丝绸之路,打造西部硅谷”的设想。通过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在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中,省市两级政府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西安国际化发展的先导性产业的驱动性产业[5]。随后北京、浙江、广东、湖北等陆续推进。浙江成立了“数字(网上)丝绸之路国际产业联盟”,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该联盟已经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涉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新型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领域的重点项目。
此外,浙江还积极推动城市间的数字丝绸之路合作,例如杭州市与塞尔维亚尼什市签署了关于加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意向书[6]。北京是华北地区ICT产业的“桥头堡”,在数字化生态圈发展的示范作用[7]。根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8)》,全国数字经济排名前10的城市中,北京市是北方唯一上榜的城市[8]。此外,北京还在数字丝绸之路软实力建设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政府、智库、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广泛参与其中。广东的数字丝绸之路发展注重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并充分发挥华人华侨资源的优势,密切海内外沟通、激发华人华侨活力,力促与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等沿线的经济融合和文化沟通,积极推动国际数据港建设。
湖北等长江经济带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数字丝绸之路的标杆力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显示,2017年湖北数字经济总量1.21万亿元,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湖北省工业互联网三年工作方案(2018-2020)》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国先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打造20个全国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网入云;积极招商引进航天云网、用友、浪潮、软通动力等落户湖北,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9]。
1. 中国正在加速向数字经济转型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2]。
当前,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在多领域、群体性加速突破,实体经济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张,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经济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显著提升,产业组织形态和实体经济形态不断重塑,融合型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国家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整体数字经济的比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016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比分别为87.6%、89.4%、87.4%、82.9%、84.7%、74.0%、78.2%、75.9%、70.0% 和57.1%。中国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整体数字经济的比重快速上升,增速与全球发达国家基本相当,2016 年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总体数字经济规模比重已达77.2%[13]。
据《2018年埃森哲中国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的数字化消费已经在人数和市场规模上领跑全球。其中网购用户人数4.6亿人,是美国的2.6倍。中国还有最大的网购市场规模,线上零售销售总额达5.6亿人民币,是美国的2.2倍[14]。据埃森哲测算,在2017年居民新增消费中,数字兼职带来的多元收入、互联金融与手机支付三大推手至少贡献了3000亿的购买力,占整体新增消费的9%[15]。随着中国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在线上网时间的增加,中国已经率先拉开了“永远在线”的序幕。根据国际数据咨询网Statista 的报告,2017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价值1.5万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收入达到4970亿美元。基于14%的高年增长率,预计到2022年市场将超过9590亿美元的收入。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就绪度”不一
张柏超、沈开艳两位学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就绪度进行了定量评估。该项研究将数字经济就绪度分解为高技术可用度、IT产品进出口占比、宽带普及率、每百万人安全服务器等指标。基于量化指标体系对东盟、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区共计4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就绪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数字鸿沟”[16]。
根据张柏超、沈开艳的研究,东南亚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数字经济基础和发展程度明显要高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在中亚腹地,哈沙克斯坦明显要高于其他几个相邻国家。此外,尼珀尔,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也存在各自的掣肘。中东欧地区相对而言数字经济就绪程度要明显高于中亚地区。
根据《2018全球数字化报告》,“一带一路”的主要沿线国家目前互联网用户的分布数量在全球排名来看是比较靠后。虽然总体互联网用户占比较低,但是联网“无线化”的趋势较为明显。根据2018年4月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的调研情况,当前中亚五国呈现出无线网络扩张大于有线互联体系增长的趋势。得益于Wifi的普及及无线通信的推广,移动通信设备及移动互联网资费相对便宜,无线互联有超越有线网络的趋势。如在土库曼斯坦,几乎所有互联网访问都是通过手机进行的,移动设备互联网接入的份额增长了32%,而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互联网接入份额下降了56%;在乌兹别克斯坦,移动电话几乎赶上了有线设备,而在塔吉克斯坦,它们已经被超越--截至2018年初,哈萨克斯坦有超过600万移动互联网用户、占该国中用户数的33%;乌兹别克斯坦有近1000万活跃移动互联网用户、占该国总用户数的30%[17]。无线互联网增速高于有线互联的趋势在国内同样表现明显。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18]。
1. 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征
全球信息化浪潮事实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单机信息处理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如IBM的初代计算机和微机工作站等,主要注重的是单机的信息处理能力;第二阶段为互联网时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核心关键点是信息的交互和互联;第三阶段为物联时代,这一阶段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和人、物的数字化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物联网的数字化涵盖了人机交互、机器与机器的交互等广泛领域,构成了数字经济当前发展的核心动能。
(1)互联网变化趋势明显
《2018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用户和智能手机的增速都在下滑,但人均接入网络的时间在增长[19]。该报告指出,网络用户已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以上, 2017年是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未增长,随着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越来越多,提高增速越来越困难。2017年互联网用户增长率为7%,低于上年的12%,美国成年人每天在数字媒体上花费5.9小时,高于前一年的5.6小时,其中,约3.3小时是使用手机,这是数字媒体消费全面增长的原因。这意味着,除了对以人为基础的用好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更需要进一步拓展互联体系的新维度。而物联网正是构建万物互联体系的关键。
(2)万物互联与全球物联网的极速发展
因涉及不同的角度,学术界依然对物联网的定义未达成共识。总体来看,物联网指的是具备与互联网进行信息交互的物理对象形成的网络。物联网通过各物理设备嵌入式互联单元,构成了融合物理环境和数字环境的互联体系。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是由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标识中心(MITAuto-ID Center)在1999年提出的视频识别(RFID)技术基础上的构想,旨在建立:“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成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并进行无所不在的计算。” 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84亿,比2016年增长31%,预计2020年将达204 亿[20]。较之于人际互动为主的互联网,物联网以非常低调的方式在急速扩张。在市场构成方面,智慧城市、工业互( 物) 联和医疗健康物联市场份额最多,分别占26%、24%和20%,其次是智慧家居、车联网、穿戴设备等。物联网的发展是对人与物互动的全方位渗透,其市场量级、覆盖范围都远远超过了互联网。
中国对物联网发展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物联网市场。根据2017年7月运营商世界网公布的物联网领域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达7500亿元,2016年为9300亿元,涨幅达24%。其中无线互联的增速明显加快。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21]。物联网的快速增长对日益放缓的互联网用户接入数而言是全新的发展动能。自2013年以来,中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全面推动中国的物联网发展。特别是2017年1月公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已经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根据相关规划,中国将加快推进移动物联网部署,构建NB-IoT(窄带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同时中国还将加快推进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低功耗广域通信网等新技术的加速融合,逐步形成物联网开源创新生态圈。
2. 物联网的优势
(1)物联网的“寂静革命”
物联网的数据收集并不会引起用户的注意,但因物联网与个人密切相关,渗透到个体活动的每一个单元,事实上是一个悄无声息的彻底数字化过程,因此我们称之为“寂静革命”。
网络数据收集的模式与互联网有很大的区别,在跨文化、跨地域的数据利用中有着很大的优势。从使用者的角度看,互联网主要是人与人(或人与相关内容)的互动。如微信聊天、看网络新闻、在线购物等。互联网的数据形成与地域、文化、语言区域特点有密切关联。而物联网主要是人与物的互动,如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无人驾驶互动等。从技术层面看,物联网对数据的收集是从传感器开始的,这是对人作为个体单元的全面渗透。并不需要人在互联网上产生活动才能产生数据。物联网无时不刻都在用数据描述着用户的状态。具体而言,物联网结构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涵盖了人类活动从个体到组织,从家庭到所在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数据感知和交互,是面向未来的数字化的基础。整个物联体系具备了将人的活动用数字的方式描述出来的条件。
传统观点认为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但事实上随着物联设备的飙升,物联网已经占据了互联体系的基础地位。如通过物联网搜集到的社会大众不同生活场景的数字信息,就是当前整个数字经济的重要数字基础。物联网所沉淀的是用户无意识状态下、或者个人习惯的“数字交互”,例如多久开冰箱喝一次饮料,周末都去什么地方,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等等,这类大数据的汇聚构成了市场精准化、数字再生产的重要“矿产”资源。
(2)物联网发展为实业公司打破互联网公司数据垄断带来发展机会
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谷歌、Facebook这样的超大互联网公司已经抢占了互联网的数据资源发展先机。但物联网的发展,万物互联体系的构建,为实体工业的数据化和利用数据提供了与原有互联网大公司竞争的新机会。做实业的公司可以独立创建自己的数字生态系统(基于他们自己的技术标准)。也可以通过垂直整合到已经存在数据网络生态中去。例如他们的物联终端设备与谷歌、微软或者亚马逊等公司提供的某些技术方案和运行服务进行兼容等,以共享数据资源。
事实上大部分实业公司都依托其自身生产销售的设备进入数据行业。不具备独立开展数据业务的实业公司,也会选择购买现有的数字生态系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界面(软件),云空间以及算法(也包括软件)以进入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例如,汽车制造商,冰箱生产商等开始基于其产品收集用户数据或者通过与数据公司和云平台合作开展数字资源挖掘和利用等。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数据收集的新维度,为实业公司打破互联网巨头数据垄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3)物联网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大数据的训练密切相关。物联网是大数据的产生源头,而人工智能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未来,物联网的人工智能化是提升社会服务和制造业突破的重要体现。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交互系统的原理如下:物联网终端为AI系统提供海量的训练数据以完善AI应用系统,AI应用系统通过AI推理引擎与物联网终端进行交互,实现终端的智能化应用。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交互对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联网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训练场景。如医疗、制造业、农业、公共事业、零售、酒店和住宅建设等领域中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几乎对所有实体行业都有益。二是物联网的连通性不仅仅是M2M(机器到机器)通信,还涉及测量、评估和收集数据的传感器,包含了人与机器的交互,而且这一部分变得越来越重要。拥有相互通信的机器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和生产率,而且基于这些传感器收集的数据,物联网改变了人类思维和创造的方式以及生活、组织和社会形态。
一是低成本连接技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含互联、物联在内的数字通讯网络发展并不均衡。但这恰恰是中国中小科技企业的优势。我国在低功耗长距离数据通讯的技术能够在成本上占据优势,使得在一带一路网络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进行快速部署成为可能。
二是低成本可自行组装物联网硬件。对于大部分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系列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成套的进口物联设备依然是非常昂贵的。此外,这些高度集成的设备很难修复,因为它们的部件很难在本地被替换。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理环境和物联基础市场复杂多样,中国的各类物联网企业有着丰富的低成本多场景应用开发经验,反而在生产低成本,“接地气”的物联设备上有更多元的优势。类似灵活、低成本的物联网底层设备,为中国企业通过二次创新,制造、设计和批量生产广泛适应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物联设备提供了比较便利的硬件基础。其简单、易用、易获得的发展特性,也为中国打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物联设备市场带来了独特的契机。
三是低成本的物联网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对于网络接触设施发展不均衡的地区,并不能保证与物联网的适时互联状态。但物联云计算PaaS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云计算部署的本地化与国际互联的结合,能够保证在互联网不可用时,依然不影响本地化物联网大部分功能的使用。当前中国阿里等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具备了提供低成本的物联网大数据存储处理产品的能力。
1. 建立数字丝绸之路产品认证体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发展到100余个。“一带一路”相关概念也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针对数字化产品,建立“一带一路”或者数字丝绸之路产品认证体系,有助于作为中国制造整体品牌进行市场推广。以物联网为例,中国目前围绕物联网核心技术产业链已经有800余家[22],产品在成本、功耗、覆盖面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类别繁多,未建立统一的中国产品形象。可以广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打造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联网产品认证体系,促进“中国制造”整体品牌形象的市场推广。
2. 加快5G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加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建设
一方面,技术市场的发展与推广,与专利技术限制密切相关。物联网领域的专利分布非常分散,该领域的顶级专利申请人占专利总数的5%左右[23]。根据美国专利数据服务商Relecura数据,2017年全球物联网专利数排名中,三星、高通和LG位列前三。华为公司在物联网专利方面排名第四,中兴公司排名第六。分散的专利为中国进军物联网市场,推行基于物联体系的数字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5G方面中国具有的优势较为明显。华为拥有大量的5G专利组合,其中包括几项5G标准必要专利(SEP)。未来的物联设备通信、算法、终端数据存储、计算和云间通信接口都会受5G相关专利影响。如何做好5G与物联网的专利保护、使用和共享,需要国家层次的协调,这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西方国家跨国数字企业开展竞争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当前如Google,Amazon,Facebook和Apple等已经构建了全球化的数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中国如何利用物联网发展与之抗衡,培育和打造属于中国企业的数据链生态,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另一方面,物联网标准是建立物联数据生态的关键。如前所述,实体公司要完成数字化的转型,就需要发展自己的数字生态系统。例如设计属于自己的机器学习算法、建模和云等。否则,如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就会挤占这个市场,而实体公司只能沦为硬件产品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物联网具有多层次终端设备和广覆盖的特性,产品在连接和交互层面会出现在专利上的叠加和冲突。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和车载第三方设备关于数据交互的专利兼容与冲突问题,这种类似在数据应用层的专利和标准冲突出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结合5G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情况,尽快制定出相关标准体系,并加快知识产权方面的建设是当前数字丝绸之路比较紧迫的问题。
3. 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规划
对于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各地开展的相关工作要进一步减少重复的建设,突出自身特色。此外,虽然在当前“一带一路”合作超预期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为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铺垫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但同时也面对这政治、宗教文化、法律体系差异等问题。这些层面的问题需要国家层次的推动与协调,这是企业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数字丝绸之路发展战略,细化政府职责和企业规范,是当前中国数字丝绸之路发展急需的指南针和方向标。
参考文献:略 (请点击链接查看)
推荐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码关注我们
人大重阳
微信号 : 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