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毓敏: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根本目的是要推动国家发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4000字,读完共需6分钟
编者按:在全球关注的两会中,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庄毓敏,聚焦当下国计民生热点问题,为祖国未来财政金融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两会结束后,庄毓敏接受财政金融学院学生专访,回顾两会历程,阐述提案观点。本文转自3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践行服务祖国未来发展的伟大财金使命》,以下为专访全文。
核心要点
1. 认识任何问题都要了解所处的时代,时代赋予了财政金融必须服务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伟大使命。
2. 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问题政府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巨大可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3. 这就是“中国之制”,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不存在任何的相互掣肘,而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我们民族的未来贡献巨大力量。
4. 在全世界都身处困境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却充满了信心,这是一大奇景。而这样的自信,就是从“干”中来,是中国人民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5.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国家发展,我们院的老师和同学应该明确这样的大局定位,通过研究财政金融问题、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成为齿轮中的一环,为祖国做出贡献。庄毓敏(资料图)
提问:您在这次的两会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认识任何问题都要了解所处的时代,时代赋予了财政金融必须服务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伟大使命。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中国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更是世界瞩目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指明科技创新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因此我结合本专业,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提高我国研发投入的财税政策建议”。
我国目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是2.14%,达到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科技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此外,在研发投入环节存在结构性问题。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重是6%,相较世界的平均水平15%严重不足,无法有力推动基础科学的创新,影响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综合上述现状,我提出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激励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法制度。让政府作为第一客户帮助企业降低市场风险,稳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预期,从而加大科研强度。
第二,扩大税收优惠面,放宽税收优惠条件。解除对企业类型、技术活动范围、时间期限等的诸多限制,加大我国相关税收优惠的普惠性。
第三,引入税收抵免,丰富优惠政策。从税基处进行优惠扣除,激励企业大力创新。
第四,鼓励产学研合作创新。通过立法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并采用税收减免、补贴等手段,让企业积极参与到“研”和“学”中去,比如鼓励企业与大学合办实验室等。
第五,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激活创新活力。在产学研合作成果的权属和收益等方面上依旧缺乏法律保障,科研人员的收入、成果转化的收益权等问题亟待解决。提问:两会前夕您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我们的准备其实从上一年两会结束后就开始了,不止是在两会前夕,而是在更长的时间里持续去关注、去研究。时时刻刻聚焦关乎民生的问题,这样才无愧于“人民代表”的身份。作为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在两会前要对所在行业、所属地区进行充分调研。更重要的是,作为学者,我们会更具备把调研和研究相结合的意识——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比如在准备今年的建议前,要收集大量材料、文献去进行研究。提问:去年您聚焦“居民债务风险”这个关键词,认为在疫情冲击下,我国居民债务规模持续快速攀升,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您认为这一问题在本年中有何变化呢?
一国居民的债务规模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三年前中国居民的债务水平就已经开始攀升,于是我在做财经委委员时的第一次会议上即提出了这个问题。从今年已有数据来看,因为疫情到来导致收入下滑、就业率下降,2020年我国居民杠杆率达到62%,居民债务风险问题应该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甚至可能还在攀升过程中。但我更想说的是,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问题政府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巨大可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提问:作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今年两会中有什么代表们特别关注的财政金融方面的问题吗?在这些话题中,有哪些趋势会延续下去?哪些又有较大可能发生变化呢?
从提案看,今年一共有473件议案,方向非常集中,其中分到财经委的有107件,占23%。可以看出代表们高度关注财经领域的问题。全国人大与立法密切相关,所以大家特别关注的多数是财经立法方面的问题。在这107件议案中,大家又特别关注企业破产法与政府采购法的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体系的立法问题等。法律,最终是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去服务的。当经济发展有大变化时,法律一定要跟上。栗战书委员长提出立法要做到三“紧”:一是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二是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制建设的呼声期盼,三是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我对这个说法非常赞同。现实情况在变,短期工具、手段在变,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永远不会变。提问:当前大学校园中存在许多学生参与网贷、投资股票基金等现象,在今年两会中有代表提出“金融知识进校园”,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反响,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刀切”、完全负面地批判,武断地说同学们不应该做投资、或是现在学到的东西都不够用,这些应该让同学们自己学会判断。在投资之前,同学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判断,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如果借钱去搞投资,那么这绝对是不理性的。但如果有同学做出了投资的决定,就要守住底线,千万不能有贪婪。每位大学生都应该有底线意识,投资的盈亏要有底线,人生更是要守住底线。实际上,“金融知识进校园”这个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大学生缺乏基本金融知识的问题。我们学院的学生是了解自己专业的,但是其他学院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把问题简单化。所以,我认为给全校学生普及金融知识的想法非常好,我们院的学生就可以依托专业优势,组织一些校园宣传。提问:您在这次两会中有什么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瞬间与我们分享吗?
今年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两件事:一是我们的政府带给我的感动。全国人大监督一府一委两院,这些工作者由于疫情没能现场听会,但是他们通过线上方式,没有一人缺席。在我发言的当晚,发言涉及的人社部、卫生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全部主动与我进行了电话联系。针对我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认真听取我的想法,并汇报解释他们的相关工作,非常尽职尽责——这就是“中国之制”,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不存在任何的相互掣肘,而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我们民族的未来贡献巨大力量。
提问:您认为两会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了解?您对大家还有什么寄语吗?
首先,我希望我们院的学生能有大局观,所学为国家所用。财政金融关系到国家命脉,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与我们的专业息息相关。对于我们院的学生来说,学会宏观的思维方式更为重要。什么是宏观的思维方式呢?就是遇到事情要站得高,从大局观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一下子就钻到细节里不出来。否则我们可能想到的只会是各种零散的解决方案,而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就无从得知了。把握大局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关注两会,不一定要从提案上去入手,而是要先从宏观角度把握大局。首先要看的就是今年两会的时间点,纵向对比各年两会,找找“变”与“不变”,特别要聚焦新出现的背景、主要思想与理念。比如两会与“十四五”规划、《2035纲要》的密切关系,还有科技支撑战略、制造业的定位问题、“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等这些最新出现的重要“大概念”。在这些大背景下,我们再去关注财政、金融两个领域是如何去服务国家大局的。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院的老师和同学应该明确这样的大局定位,通过研究财政金融问题、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成为齿轮中的一环,为祖国做出贡献。其次,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我们的民主制度有着与西方并不相同、却非常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在“十四五”规划的形成中,制定者要做大量的实地调研,代表们也在提意见前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主意见,把各路意见集中,保证规划能够充分全面反映民意。这就是中国的民主形式,作为大学生,同学们应该去深刻理解中国民主制度的特色是什么、运行机制是什么、与西方的路径有什么区别、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财金学院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了解这些问题,因为经济与政治永远都分不开,大家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头脑与政治视野。推荐阅读
碳中和首个城市监测平台、首部蓝皮书启动,这场论坛信息量超大!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