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中国经济呈现“三新”革命,七位新锐学者如是说

人大重阳 人大重阳 2021-07-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5600字,读完共需7分钟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自疫情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相关数据稳步提高,整体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新态势。
根据相关核算结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多位学者就上半年国民经济的各项指标数据,分别从宏观形势、物价、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绿色发展与对外贸易七个方面深入解读上半年经济数据反映的经济新态势,挖掘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点击播放键听全文↓


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三新”革命

贾晋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


2021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7%。这当然有上年同期疫情造成基数较低的因素,但通过两年平均增速数据可予校正。第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长5.5%,比第一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长5.0%加快了0.5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势头。
中国经济不但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而且出现了加速势头,原因是什么呢?
从三次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3%;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可见,第二产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仅从第二季度数据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3%,第三产业已增速已反超第二产业。
在三次产业内部,都存在有的行业增速高、有的行业增速低的现象,这是科技进步带来产业升级的正常表现,而高增速行业则表明了突出变化发生在什么方向。
第一产业中,猪牛羊禽肉产量上半年同比增长23.0%,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5.9%。
第二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5.0%、69.8%、48.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30%。
第三产业中,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0%、20.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9%、17.3%。
仔细观察:分布在三次产业中高增速行业有什么共性?
显然,都以新动能为共同原因。
例如,肉类产量的提高显然并不来自传统养殖方式的扩张,而是近年来新型现代化养殖方式对行业进行了全面改造的结果。而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05.0%则更是一个能够突出说明新动能正在蓬勃发展的例子。
至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两个行业,可以简化理解为“快递”和“上网”,其高速发展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
概括起来,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故事大致如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以“上网”和“快递”为特征的新消费升级,而新基建的大发展则支撑了新消费升级趋势,而随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的全面覆盖,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新消费、新基建、新产业的“三新”革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动能。


经济快速增长同时物价稳定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新鲜出炉,我国GDP实现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7%。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之际,降准0.5个百分点也正式落地,在中国经济数据一片向好之时,货币政策却轰了一脚油门,下半年中国经济和物价将如何走受到热议。
从三驾马车来看,在疫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上半年消费快速复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2.5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零售21万亿,增长23%。投资25.6万亿,增长12.6%。进出口18万亿,增长27.1%。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更快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22.6%,快于制造业5.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5%、69.8%、48.1%。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上半年我国CPI增长0.5%,物价保持总体平稳。同时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PPI上涨5.1%。其中,六月份CPI和PPI分别上涨1.1%和8.8%,涨幅分别回落0.2个百分点。伴随各国经济复苏,供给冲击带来的运价上涨下半年会有所回落,下半年在经济稳健增长的同时物价将保持平稳。
图2:2007-2021年6月中国CPI和PPI走势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美国通胀加剧,核心CPI创30年新高,货币政策面临收紧,巴西、俄罗斯等更已多次加息之际,我国却仍有支持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空间。之所以有此底气,源于去年我国疫情的迅速控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及时回归了常态,由此,手中有余粮,也就可以在实体经济需要时,适时精准地采取降准等适当的货币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处交出一份经济增长的优异成绩单。
图3: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WIND



中国工业正在“装满芯片”

刘玉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二季度数据表明,虽然全球依然处于新冠疫情的阴霾之中,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并未减缓,其中部分高新领域的快速发展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5.0%、69.8%、48.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30%。以上三个产业是我国高质量发展、高新科技领域的重点龙头产业,能够连续保持高增长,离不开我国的制度优势。
一是政策护航、农村包围城市。2020年11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20%,纯电动乘用车新车的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的总体目标。各部门及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相关要求,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开绿灯,不仅相关产能发展迅速,而且销售网络也在不断深耕。例如今年3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新能源车下乡活动将延续到今年年底,有18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参与,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市场的需求,相应产能迅速增长。
二是工业机器人进口替代在不断提速。根据国家统计局当前可查的数据,1-5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36405套,同比增长73.2%。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大,迈向高质量发展,未来工业机器人将会是制造业的主力“劳动者”。另外,后疫情时代,原有人力劳动岗位的工业机器人化转型升级也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大于出口的,工业机器人进口替代、自主创新的进程在全面提速。
三是集成电路需求水涨船高。集成电路的增长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其他高新产业快速增长的直接市场反应。虽然长远看,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智能化的全面升级,对集成电路的需求缺口依然在不断增大,也要防止当前各地集成电路投资“过热”现象。据亿欧智库统计,当前全国至少有96个城市已在集成电路及其上下游产业布局,预计未来会迎来一轮集成电路产业链和企业的重组和洗牌。



中国服务业正在“知识化”

刘典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2021年,我国服务业正在从新冠疫情带来的打击下迅速恢复。我国二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1%;一季度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六月的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6.5%;一到五月,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9%,两年平均增长11.1%。
服务业的稳中向好是当下推动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对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增长起到关键性拉动作用。我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持续十六个月高于临界点。从GDP占比来看,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较高,上半年占比为5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
数字化则是支持我国服务业迅速恢复的核心引擎。当下,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撑。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需要数字化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7.0%或更高的较高景气区间。数字化可以推动服务业所需要的商业活动场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提升技术创新对我国服务业的作用,拓展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
而数字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在全球数字经贸格局中塑造经济优势的关键。当下,全球经贸正在面临深度转型,数字贸易、服务贸易成为新兴的贸易形式。数字经济增强了我国服务业的出口能力,2021年一到五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值达到19380.6亿元,同比增长了3.7%,主要呈现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的显著提高,在一到五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达到了8989.9亿元,增长了11%。这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塑造我国在后疫情时代全球数字经贸格局中的优势。


中国投资效率接近于“1块钱投资创造1块钱GDP”

陈治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上半年中国工业稳定生产、产业高质转型、新型服务业高速发展、投资稳步扩大,等等。经济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体现出中国经济强劲的韧性,也离不开金融服务业和投资的支持。
作为老牌传统的服务行业,上半年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都处在59%及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较快增长。服务于经济是金融行业与生俱来的属性,尤其在经过疫情冲击、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等负面冲击之后,更需要金融行业发挥其服务功能为企业、机构提供融资服务。根据数据显示,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84.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考虑到上半年GDP增速为12.7%,新增投资创造GDP的效率正在接近于“1比1”。投资规模的增长进一步为经济的恢复提供有效支撑。
在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扩大有效投资,弥补经济结构中的短板也有显著的成效。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民生领域的投资建设增长快速。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速为14.6%。其中,航空航天、医疗仪器、电子通讯的高技术板块投资增长都处在30%及更高的增速。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进入实践,民生领域中关于低碳环保的投资比重持续扩大,在实现环保与发展均衡的过程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在路上。
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进一步落实,都需要金融服务和投资进一步发力。对此,需要进一步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增强政策的支持力度,优化机制建设,完善营商环境,加强对债务、外汇等风险的管理,等等,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旧动能转化,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风光发电增速已接近全国发电整体增速

刘锦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上半年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改善,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同比下降5.0%,上半年发电量同比增长13.7%,风电与太阳能发电分别同比增长12.4%与12.5%,增速普遍高于火电等其他品种,已接近全国发电整体增速。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达205.0%,远高于其他高技术制造业。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相关绿色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稳定增长的新动能,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产业在2021年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有两个层面的重要原因:
从政策层面来看,2021年上半年,中国正全面开启以“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为导向的产业经济绿色升级。以国务院2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为顶层部署、各部委数月来先后出台的各领域“碳中和”绿色发展政策文件为具体指导,各级政府正积极制定和落实减排对策,各产业部门亦广泛探索行业特色减排路径,在“双碳”目标下寻求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和转型方式。
从金融层面来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是央行2021年的十项重要工作之一,央行亦在7月份全国碳市场即将开市之际提出“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促进金融资源逐渐向绿色领域倾斜。同时,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募集资金规模超过了2000亿,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也超过13了万亿,为满足“双碳”目标下绿色新能源产业的大量资金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持。
因此,在“双碳”目标、“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顶层设计根本原则的指导下,在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支持与倾斜下,抓住绿色新产业的历史机遇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顺利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坚实基础。



美国对华贸易依赖进一步加大

胡倩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今年上半年,经过连续13月同比正增长,我国货物贸易已恢复至疫前水平,甚至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贸易总额达18.07万亿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27.1%,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2.8%。进出口贸易增长动能充足,不过贸易顺差略有扩大。
上半年,我国出口总额达9.85万亿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28.1%,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3.8%;进口总额达8.22万亿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25.9%,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1.7%。上半年的贸易顺差达1.63万亿元,而2020年上半年同期仅为1.19万亿元。
贸易对象方面,东盟、欧盟和美国继续蝉联今年上半年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分别为2.66万亿元、2.52万亿元、2.21万亿元。在中美贸易冲突未见根本逆转的前提下,我国对美贸易反而增长势头最好,增速达34.6%。与对美贸易相比,我国上半年对东盟贸易增长27.8%,对欧洲贸易增长26.7%。尽管我国对美国仍保有较大的贸易顺差,但上半年自美进口高速增长,增速达43.9%;对美出口增速则为31.7%,低于进口增速12.2个百分点。若单论出口形势,上半年我国对拉丁美洲出口表现最佳,增速达47%,远超世界其他地区。
贸易结构方面,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商品比重持续优化。从出口来看,我国传统出口强项机电产品的份额继续维持,占出口总值的59.2%。汽车出口较为亮眼,翻涨了一倍有余。从进口来看,我国对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有所增加,铁矿砂进口增加2.6%,天然气增长23.8%。在粮食类大宗商品中,玉米表现最为突出,进口增长318.5%。这也间接助推了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的上行趋势。


推荐阅读

廖群:上半年已为全年报复性增长奠定基础

【深度】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七大困境与四大举措

马丁·雅克:如何更好地与西方对话?中国可以走“群众路线”

全球首个“双碳监测平台”在国际顶级论坛上发布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