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燕玲:美对华围剿坐实,须做足供应链被切断的预案

张燕玲 人大重阳 2022-06-0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2800字,读完共需6分钟



编者按:2022年5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观察者网共同主办的中美论坛(2022年春季)“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主题研讨暨报告发布会于线上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研究报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会进行研讨。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作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整理实录。5月31日上观新闻客户端刊发相关文章。


布林肯强调对中国斗而不破,中国必须说话,必须在舆论上加强反击。

张燕玲
首先,以今天《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为代表的人大重阳系列报告,能够将一个方面的问题总结归纳,并提出应对建议,是非常有建设性意义的。在日常中,的确有很多信息大家都听到了,但是如果没有一份报告加以系统地总结分析,信息利用就要打折扣。更可贵的是报告中的政策建议,尽管没有细化到所有环节,但是分享到报告的人们却能够借鉴,结合到各自单位甚至个人的实际作出研判。信息如果只是转发或转载,很容易会被忘记;提醒性的形势预测也不如报告评估总结深刻。如果能利用好评估报告作出预案,报告的价值就无法估量了。俄乌战争以来,美国利用了人们反战心理,拉拢多国围攻中国。美国虽然没有和中国撕破脸,但是说一套做一套,对华围剿无所不在,能下手时就下手,绝不会手软。近期北约秘书长的发言和亚太经济框架建立,已将大围剿坐实。如果想打破围剿,首先要打破其政策的基础。
第二,美国对华围剿政策已经确立,“中国威胁论”是美国打压中国的依据。2017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为“战略竞争对手”、修正主义国家和压制的政府;2018年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进一步明确中国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2019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认定中国会挑战地区稳定,美国要联合盟国,并要求联合国支持。2020 年9月30日,美国众议院中国小组最终报告出台——全面对抗中国。揭穿、澄清中国威胁论,让世界真正了解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当务之急。美国的真正目的有几个:解决美国的国内矛盾及大选需要、解决美国高负债压力,顺利完成缩表、转移人们对美国加息及引起通货膨胀的注意力,以及绑定欧盟国家及盟友打压世界经济第二大国。
第三,美国对华遏制政策倒施逆行、横行霸道。其实,从2013年美国就开始扩大巩固其“朋友圈”。军事上建立“四方安全对话”;政治上建立“四边机制”、“五眼联盟”,举行各种联合军演,遏制中国;经济上打压中国企业,如高科技企业、中概股退市,与中国脱钩已经细化到具体企业和项目。美对中贸易战不断,金融战下手稳准狠,美国已经采用全方位措施全面遏制中国。
2022年5月23日,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亚太战略经济框架IPEF,有13个初始成员国,次日又增加了斐济。这个框架是去年十月拜登在东亚峰会上提出,目的是重返亚太,对抗CPTPP、特别是已实施的RCEP区域合作协议。IPEF宣布向东盟提供1.5亿美元援助,拜登甚至跑到日本企业去鼓劲,以拉拢东盟阻挠与中国合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鼓励相关企业回归,特别是日本企业,美国给予的补贴特别多。现在又跑到东南亚鼓励这里的企业承接中国产业。
近日戴琪接受采访,证实其目的就是遏制中国。她说美国在亚洲非常非常关注与中国的竞争,印太经济架构将有效反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这个框架就包括美国与印太国家在供应链稳定、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如脱碳等方面进行合作。她说,重要的是美国作为该地区国家合作伙伴的坚定承诺,以遏制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2022年5月26日被称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布林肯演讲,进一步提出拜登政府策略,即“投资、协同(联合结盟)、竞争”。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以及亚洲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是资金问题、美元问题、供应链问题,这就是建立抗中联盟,组团对中国经济贸易进行限制。 
更为甚的是,布林肯讲话妄图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强调中国在全球受益最多,指责中国在破坏国际秩序,谴责中国南海的合法行为,干涉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正常关系。布林肯阐述美国与盟友和伙伴合作,将经济科技能力整合进美国外交和军事国防的工具箱,以进一步推进一系列对华遏制的政策目标。布林肯强调对中国斗而不破,中国必须说话,必须在舆论上加强反击。近日北约秘书长又表示要承担全球责任,应该负责太平洋地区安全,显然这意味着下一次北约的防线将转移至南海。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2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上述这些表达做了理性的回应。北约多次公开表示北约作为区域性联盟的定位没有变化,不寻求地理突破,也不寻求到其他地区扩员,但近年来北约不断进入亚太地区,一些北约成员国不停派飞机,军舰到中国周边海域搞军事演习,制造局势紧张,挑动矛盾,北约持续突破地域和领域,鼓吹集团对抗的新冷战。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对此理应给予高度警惕并坚决反对。布林肯在演讲中也提到,军事上的擦枪走火是最可怕的。
第四,评估报告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做好理性应对。新闻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水分都很大,再加上美国习以为常地说一套做一套,台湾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下充满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国际环境危机并存,知己知彼、有备无患、各负其责,才是正道。在对华大围剿网络正在组建加强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千万不要帮倒忙,促进联盟构建速度。
一方面处理好我们自己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被美国拉入网络的国家并不一定赞成美国的主张,更不一定反对中国。从国家、行业、企业、个人所有层面,都要做正面工作。这方面涉外企业能做很多事。另一方面做足脱钩、切断供应链的预案。不能只看着、喊着危机而不做行动。举个例子,假如部分供应链被切断,采购的渠道能否改变?美国供应链能够改,我们也应能改。另外,认为必须要自己研发的,早点动手。人才、立项、资金,看准了就要只争朝夕。更重要的是各行各业都做好风险评估、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如海外一带一路项目,评估一下有无风险敞口,对应收账款,应收未收进行检查,回款的方式有无风险?相关款项是否做了利率掉期,汇率掉期控制风险?有一些软货币,回款时间较长,可否改用其他支付方式,尽早把钱收回来。 
总之,大围剿使原有的国际规则惯例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很多优势的定论,将要或正在发生着改变,如世界最大制造业国、最大贸易国,120多个国家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认清这一改变是突破围剿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在会议之前我与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员许宁宁有一个连线,他对中国东盟合作充满信心,一是因为中国与东盟比邻而居,有合作的区位优势;二是因为中国与东盟有自由贸易协定下的FDI制度安排;三是因为30年来中国和东盟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建设了一系列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有利于东盟内的互联互通;四是因为中国和东盟现在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五是因为近九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中,中国与东盟彼此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理念,跟东盟整体和东盟10个成员国都分别签署了有关一带一路的协议;六是在外交方面,我们充分地尊重东盟的关切和需求,尊重东盟提出的东盟在地区合作中间发挥主导作用。我想这就是中国的优势,足以打破美国的中国威胁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

【报告全文】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

多领域专家热议:美对华展开“大围剿”,中方如何突围?

中国智库系统梳理美国近期24项对华压制政策

谈中国人权,为何说西方欠中国一次道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