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晓求:所有人均享财富创造的机会,共同富裕才能实现

人大重阳 2023-02-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Author 张艳花 刘 强

受访者吴晓求系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金融学一级教授。本文转自11月21日“金融博览财富杂志”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吴晓求:新征程上 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从制度层面上看,如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财富的创造机制,设计出与新时期目标相适应的、能够让财富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市场化的体制,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保护和优化财富创造机制。

“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维持经济的基本秩序,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富积累的主要形式。”

……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二十大报告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共同富裕”是一个高频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那么,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应如何扎实推进?其中,金融业将发挥哪些作用?本刊为此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

实现共同富裕,需关注三个问题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并强调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那么,在您看来,过去十年,我国共同富裕都取得了哪些新成效?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如何做?

吴晓求:一直以来,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始终没变。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初衷。

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就已经谈到了这个内容,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就是要实现全体人们的共同富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并最终实现所有人的富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的目标。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一直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例如,2006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对农民来说,这是共同富裕路上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另外,从财富的积累速度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从1978年的3460多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增长速度是很快的。与此同时,与居民财富相关的指标数据则增长得更快,如居民储蓄存款,从1978年的约21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超过100万亿元。当然,储蓄存款并不能简单代表居民的全部财富,但其毕竟是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

除了储蓄存款,居民的财富还有其他证券化的金融资产以及不动产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居民的财富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不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贫富差距,基尼系数达到0.47,与美国比较接近。这样的基尼系数意味着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其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不断聚焦如何推动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富裕。简单来说,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机制。

一是关注财富的创造机制。也就是说,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去保护和优化财富创造机制。

没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创造,就没有源源不断的增量财富,这也就意味着没有足够多的财富去分配。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护、优化财富创造机制十分重要。

二是规范收入分配机制,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内容。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我认为,主要指的是现期收入的分配,而不是存量财富的分配。

具体来说,收入分配机制的关注重点是再分配。一般地,初次分配注重激励,关注劳动者报酬,再分配注重公平。也就是说,收入分配机制要更多地关注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让他们也可以正常地生活,除此之外,还要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跟其他人同等待遇的公共产品。

更进一步来说,要创造一种机制,让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整体来看,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完成,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低收入群体就不存在了。

三是要规范、优化财富积累机制。

没有财富的积累,也就没有资本的积累,更进一步,财富创造也没有资本之源了,反过来,财富难以有新的积累了。对财富创造来说,源源不断的资本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那么,最优的财富创造机制是什么呢?那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同时,要通过税收等政策控制贫富差距的扩大,让社会不断走向共同富裕。

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记者:其实,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需要把“蛋糕”做大做好,即增加收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那么,据您分析,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可以有哪些更好的举措?

吴晓求:其实,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也就是要让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占比越来越高,同时要让低收入群体越来越少。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消除低收入群体,而是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救济等方式去帮助他们。同时,对高收入群体,也需要通过规范的收入调节机制去加以调节。

实际上,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全社会要有稳定的就业。

这意味着经济需要保持可持续增长,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保持经济的可预期性,要保有对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就业的稳定增长;如若不然,当经济没有活力、没有竞争力、没有可持续性时,人们的预期也会不乐观,就业就会出现问题,失业压力将不断增大,失业率也会随之提升,这时,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是非常困难的。

二是全社会要有安全、优化的财富积累机制。

人们现期收入减去现期消费后的剩余部分,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存量资产,以及形成什么样的存量资产,并实现保值增值,是财富积累机制的重要内容。

如果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得不好,将影响人们财富的积累速度,整个社会进入共同富裕的步伐也将变缓。

对于存量资产,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思路去思考,如主要形成不动产或者银行储蓄。一方面,房地产红利已经消失,对大多数地方的人来说,通过不动产去实现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时代已经慢慢成为历史;另一方面,随着低利率时代的到来,通过银行储蓄实现财富增值也很困难。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就需要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通过一种可预期的、透明度好的、有一定成长性的证券化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来帮助人们实现存量财富的保值增值,并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很大,截至2022年5月,其总额已达139万亿元,但真正进入交易市场、作为居民存量财富的规模却很小。因此,包括发行机制、市场结构等在内的债券市场运行机制都需要改革,让其真正成为全社会存量财富的重要配置标的资产。

总体来看,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具体来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首先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必须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就业不能出现大的问题。

可以说,如何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成为现在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把它放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这意味着,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维持经济的基本秩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证券化金融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富的主要形式

记者:除了“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有分析指出,作为首次提出的新名词“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其意义可谓深远。那么,对于“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新提法,您是如何理解的?

吴晓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意味着以前在这两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

那么,什么样的收入分配秩序才是规范的?我认为,只要是在法制的轨道上获得的收入都是规范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什么样的财富积累机制是规范的、合适的?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我们不能再把不动产作为财富积累的主要形式。过去,人们享受到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购买房产成为大家积累财富的主要方式,这与目前倡导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相符,需要逐步去规范。

第二,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富积累的主要形式。过去,居民70%左右的财富都体现在房产上。未来,人们将更多地参与金融投资,如购买理财产品、基金,或者是直接投资股票、债券等,人们积累的存量财富也将更多地体现在金融资产上,而不是实物资产。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资产中,人们持有的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重将逐步提高,这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目前,国内投资者直接参与股票投资的热情是比较高的,股民开户数超过了2.04亿户,散户投资者众多与国内机构投资者信用度不够是有关联的。未来,随着全社会的信用度、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委托给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的比例将逐步上升。

第三,对一部分人来说,直接参与创业投资也是财富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我认为,对人们的创业投资,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当越来越多的人创业成功时,增量财富就会不断地涌现出来,社会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就会走得更快更稳。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房地产。有分析认为,房地产行业目前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为了应对“寒冬”,相关限购、限贷政策正在逐步放开,也有专家建议进一步放开房企的融资约束。对此,您怎么看?

吴晓求:关于房地产业的“寒冬”,其实是理论认知和现实发展出现了不匹配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房地产业的认识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过去一个时期,我们过分倚重房地产业,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相关政策也十分优惠。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并滋生了一些“泡沫”,很多人的认识又转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房地产业给我国金融系统带来了巨大风险。其实,过度的金融化和极端“妖魔化”的认识都有失偏颇。

实际上,认识上的两种极端变化,给房地产业带来了政策上的巨大调整和变动,如供地政策、融资政策等,使房地产行业演变成目前的困局。

其实,对于房地产业,我们需要回到正确的认知中:它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其辐射面比较宽,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全社会应客观理性地看待房地产业的发展。

对于当前房地产业出现的困境,我们的政策要坚持“不过度收紧,也不过度放松”,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让其慢慢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

共同富裕路上,金融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我们知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得以实现。其中,金融业将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发挥重要作用。您也曾指出,金融只有在创新、技术进步和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有竞争力的金融,才可以通过这样的金融实现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那么,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金融业将有哪些作为?

吴晓求:我认为,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要有不断丰盈的财富基础。在共同富裕的路上,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财富,从而使我们拥有更坚实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财富基础。

从制度层面上看,如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财富的创造机制,设计出与新时期目标相适应的、能够让财富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市场化的体制,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具体来说,一是均享财富创造的机会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虽然再分配是共同富裕极其重要的节点,但是我们不能把共同富裕简单倚重于再分配,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去看,整个社会需要有高效的财富创造机会和财富创造能力,同时所有人都能均享这个机会,并通过获得的机会和自身的能力去积累财富。例如,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就让第一批把握住机会的人富裕起来了。

二是要让每个人都有创业的动力和激情。只有创业动力源源不断,整个社会的财富积累规模才能不断增加。其中,金融将发挥重要作用,如小微贷款、创业贷款、VC、PE等都将助力创业者更从容应对创业风险。当创业者成功创业后,将反过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其实,创造就业也是在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三是金融业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可投资资产,同时所有人都能平等享有投资机会。这里,不仅高收入群体可以配置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低收入群体也有同样的机会去配置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资产。

除此之外,全社会还需要在营商环境、舆论引导、支持创业的政策上进一步去完善,要尊重每一个行业的创业者,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创业者更要尊重。很多时候,这些小微企业创业者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比较来说,如果整个社会没有创业的冲动、没有均享财富创造机会、没有均等的金融服务机会,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很难的。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其实,资本市场也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年,我们加快了发展资本市场的步伐,如落地科创板、注册制、北交所等。那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您认为更重要的是健全哪些功能?

吴晓求:从本质上来看,资本市场有四大基本功能。

一是融资功能。显而易见,无论是发行债券还是股票,都是融资功能的体现。

二是财富管理功能。如果资本市场仅仅停留在融资功能,就像一个变形的商业银行,肯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肯定不是商业银行。储户把钱存进银行,是因为他能享受到约定的利息。如果股票市场的功能只限于融资,那么大家为什么要买股票?投资者买股票是因为有机会获得与自身所承担风险相匹配的收益,有了这个功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才是可持续的,也就是说,投资功能支撑其融资功能。

说到财富管理功能,其核心就是风险资产的收益率要大大超过无风险收益率。具体来说,由于资本市场的资产要有成长性,因此投资者会在资本市场上做出理性选择,投资者会研究投资哪些企业的股票才可能获得与其风险相匹配的收益,注册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试图实现这种资产与收益的匹配性,这完全符合资本市场的逻辑。这一点,应是“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重点所在。

三是信息集合和显示功能。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股票价格的波动引导资金的流向,行业风向标的股票一般股价都比较高,都是通过信息的引导,完成全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是股权激励功能。管理人期权、员工持股、高科技企业IPO等,都是通过股票市场溢价实现激励作用。

以上四大功能,再加上支付清算功能、跨期资源配置功能,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的六大功能。很多人认为资本市场的功能仅仅是融资,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市场后面的三大功能比融资功能更加重要。


推荐阅读

刘元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必须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政策

与俄经济大佬谈二十大:俄应重新发现中国

【预告+报名】大咖云集!2023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将启

罗思义:中国正在解决全世界最紧迫问题,美国做得远远不够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