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万字专访,研判未来10年中美、俄乌、台海等重大话题……
编
者
按
摘 要
● 现在我们经常讲经济复苏,外交也要复苏,对外交往也要复苏。复苏意味着什么?更多的出国交流,更多的航班要开通,更多的跟外国交流的频次和方方面面的来往要加速。所以“集结号”和“加速键”,都意味着秦刚外长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加大跟世界交往的一种鼓励,一种激励和一种号召。
● 乌克兰危机的发生,我们更应该关心和最应该关心的,不是相关的所谓一些重要的声音,什么泽连斯基今天怎么说,欧洲的领导们怎么说,拜登的领导们如何说。最应该关切的是乌克兰的人民。这一场危机最遭殃的、最大的损失者,受伤最深的是乌克兰的平民。
● 我劝诫过很多欧洲的朋友,(乌克兰危机)这件事情上为什么你们受损那么大?要好好地反思一下欧洲本身战略的问题。真正走一条欧洲的自立、自强、自主的道路。
● 美国老打压中国,营造出“中国威胁”感,其实就是新时期的一种美版“碰瓷”。
● 如果真是要拿拳头和武力,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是难事,甚至都不是以天数来计算的。
● 假如有机会见到美国总统拜登,还可以跟他讲一句话,会讲:“其实你最大的历史功绩应是做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如果你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那是你当总统的最大的功绩。”
● 我们去批评美国的什么人权,什么枪支、种族的事件,我们就是“战狼”?不对。那都是真实的、却被许多书籍所忽视的基本现象啊。中国知识分子难道没有权利去书写世界历史的客观和公正吗?
● 能找到一篇官方文本说,我们要追求中国称霸世界的政策、目标、工具、未来的手段,有吗?没有。中国是主要大国中,唯一一个对外宣示,我们中国永不称霸的国家,有这样的战略的胆识和战略的透明,我认为是世界之福。
● 某种层面上,美国高官的这种小动作,是加速了两岸真正统一的进程,也是加速了中国采取更好的方式反制美国的进程,更加速了中国大陆采取更加智慧的方式去推进解决台海问题。
● 从长远来看,对中美关系有信心。中国变得更强,中美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稳定。但是短期内,未来8年、10年,我觉得中美之间的紧张会成为常态。未来的8年、10年左右,中美关系一下子从现在相对紧张的状态变得好像真正的朋友亲密无间,应该是不可能的。
正 文
Q
A
李小华
主持人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小华: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我是主持人李小华。每年的外长记者会都是全国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记者会之一,是了解中国对外政策的窗口。今年的外长记者会气氛也十分热烈。今天上午,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秦刚首次在全国两会亮相,在接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中外媒体向他抛出了14个问题,内容涉及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乌克兰危机、台湾问题等方方面面。秦刚外长也密集输出了很多观点和表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读懂这场记者会,我们邀请到中国智库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为大家带来独家解读。王文院长走访调研过100多个国家。他在中国和国际舆论场上都很有影响力。欢迎王院长!
王文: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开心,也非常荣幸能够到中国网,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今天早上刚刚结束的秦刚外长的记者会。这场记者会,正如刚才小华所说的,全世界都在关注。秦刚外长上午娓娓道来、出口成章,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很多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我相信在座各位也跟我一样,有类似的心情。我也愿意跟大家第一时间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李小华:今天上午秦刚外长说,中国的疫情形势好转,中外交流也在有序恢复,中国外交已经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您觉得中国外交按下“加速键”之后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王文:的确,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对于中国外交来讲,造成了巨大的,甚至是多少年来前所未有的、外部的、不可控的障碍。你刚才也讲到,我过去经常出国讲课交流。过去三年,我几乎没有出国,除了去过一趟俄罗斯。相信跟我一样的情况发生在绝大多数中国人身上。疫情前,2019年中国每年出国,包括旅游、留学等等,1.5亿人次。1.5亿人次是相当大的规模了。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不断地出国、回国。疫情的三年,一下子戛然而止,出国的人流受到了限制,物流某种层面上也受到了限制。另外,信息流,当然因为人流和物流受到了疫情的阻碍以后,也中断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流中断,或者说产生了巨大的误解。
秦外长讲,我们按下“加速键”和“集结号”,是说我们疫情放开以后,中国跟外国交流的频次要更多了,中国外交跟他国的,无论是人文交流、政策沟通,还是方方面面的交流,会更加地加速,不断恢复甚至超越2019年时的外交盛况。所以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面,我非常清晰地看到很多外国政要都访问了中国。我觉得未来还会更多。
今天秦外长也讲到两场主场外交,第一场是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元首峰会。中亚国家元首都要到中国来。另外更重要,我还更期待的,就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三届论坛。我相信,这一次高峰论坛一定会有几十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相关领导人回到中国,甚至更多,一定会有上百个国家的代表到中国来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更加显示了中国对外交往的频繁互动的程度。这就是“加速键”。
所谓“集结号”就是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对外交往的复苏中。其实,现在我们经常讲经济复苏,外交也要复苏,对外交往也要复苏。复苏意味着什么?更多的出国交流,更多的航班要开通,更多的跟外国交流的频次和方方面面的来往要加速。所以“集结号”和“加速键”,都意味着秦刚外长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加大跟世界交往的一种号召。
李小华:今天上午秦刚外长也说,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该稳步向前。您去年9月到10月期间,调研了俄罗斯21个城市,耗时接近两个月,您对俄罗斯一定有很多感性和理性的认知。您怎么理解秦刚外长的这句话?
王文:我觉得,秦外长在这次记者会中对于中俄关系,做了非常好的论述。对于中俄关系,对大国关系的范式和典范作用,做了非常直率的表达。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越是在世界上,尤其在西方国家,对于中俄关系有一些歪曲甚至抹黑的时候,中国的外长站出来,对中俄关系(进行)证明,而且非常理直气壮,非常直率地向世界去表达我们对中俄关系正常交往,和大国关系的典范作用和阐释。我觉得这样的阐释是非常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
我去年9月2号到10月28号去俄罗斯调研了21个城市。(点击下划线部分查看相关内容)回来以后,我突然发现,我们对俄罗斯很多问题是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和时间差的。换句话说,我们绝大多数人,每年中国到俄罗斯旅游的200万人,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有的人说我又不说不学俄语,到俄罗斯很困难。(这是)误解。很多人去俄罗斯以后,第一时间会发现俄罗斯的莫斯科机场、圣彼得堡机场,那个牌子全是中文,是俄文、中文、英文。整个莫斯科有4个机场,每个机场里面都有中文显示。去兑换货币,写着“货币兑换”,中文写的。在莫斯科红场,圣母公墓,有大量的中文导游。中文在俄罗斯是高考的语种,很多人想不到这些。我们对俄罗斯的理解,的的确确是滞后于我们应该理解的高度。
对于乌克兰危机以后俄罗斯的状况,我们很多人都想了解,但的确这个问题很敏感。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人来讲,秦外长(表达的)对于中俄关系的自信,会鼓励、激励更多的中国人,去探究这个中国最大的邻国,更进一步去感受国家的相关的魅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比如,中国现在到俄罗斯旅游非常方便,免签,去感受一下莫斯科、圣彼得堡,非常有韵味的城市。与此同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和平和发展的一种促进。
李小华:秦外长今天上午说,乌克兰危机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原因,本质是欧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发。您怎么理解他的这句话?
王文: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经典,“欧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发”。乌克兰危机的发生,我们更应该关心和最应该关心的,不是相关的所谓一些重要的声音,什么泽连斯基今天怎么说,欧洲的领导们怎么说,拜登的领导们如何说。最应该关切的是乌克兰的人民。这一场危机最遭殃的、最大的损失者,伤度最深的是乌克兰的平民。那么多媒体在报道这场危机,有多少媒体去关心过高达500万甚至800万以上的乌克兰难民?有多少国际上那些媒体口口声声说正义?为乌克兰而战的那些西方媒体有没有讲述过一个或者多个乌克兰的家庭他们的灾难,以及在这件事情上他的想法和相关的真实的关切?乌克兰人民到底在想什么?乌东地区那些人民到底在想什么?有多少西方媒体去报道?
现在拜登所做的是支持乌克兰,直到战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所以前段时间,我们研究院做了一个报告,去看待拜登政府下援助乌克兰的报告相关背后的一些场景。我们会发现它是掺水的。我们报告里面显示,过去一年左右,美国援助乌克兰将近800亿,过程中真正给了乌克兰的只有17%左右,剩下的一些给了美国在外的驻军,一些发津贴、武器,一些更新库存,还有40%左右不知去向。所以给了乌克兰的是非常少的,给了乌克兰17%左右。到底多少给了人道主义援助?仅仅只有5%。这样的场景下,我们会看到,实际上美国的援助乌克兰的背后是希望拿乌克兰去压制、制衡俄罗斯,营造俄罗斯的威胁,最后的目的是通过俄罗斯来制衡欧洲。所以美国这一招非常“高明”,就是以乌制俄、以俄压欧,形成一个三角的离岸平衡。挺“高明”的。
这个背后体现了什么?体现的是几个矛盾,被美国拜登政府很好的抓住,然后挑衅这个矛盾。第一就是俄乌之间的矛盾。过去的30多年乌克兰解体以后,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直在寻求着相互之间更好的相处方式,其实他们是兄弟俩。另外一种矛盾,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欧洲一方面营造出一种俄罗斯的威胁,另外一方面又要大量进口俄罗斯的能源,所以这种矛盾非常的复杂和精细。那么第三组矛盾就是乌克兰和欧洲之间的矛盾,不要以为乌克兰跟欧洲没有矛盾,乌克兰国内也有很多亲俄的势力,他们是不希望乌克兰那么多地全面地导向所谓的北约和欧洲。所以这样的三组矛盾,充分地被美国利用,进而造成了这一次安全矛盾的整体大爆发,使得这场危机变成了多方势力非常重大的,冷战结束以后最大的一次地缘危机。
最后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乌克兰人民在遭殃,欧洲也失去了它的战略自主的完全的可能性。至少在短期内不可能。俄罗斯也因为这场危机受到了压制。最后谁得利了呢?美国得利了,美国的军工能源的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美国的战略得利了,美国不费一兵一卒,压制住了俄罗斯,拿乌克兰压住俄罗斯。美国通过俄罗斯又把在特朗普时期失去了的欧洲完全揽入到自己的怀抱中,重整了西方世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谁才是这场危机爆发和欧洲安全矛盾彻底爆发的原因?我相信我们每一个网友朋友应该都非常清楚。
李小华:说到乌克兰危机还有欧洲,秦刚外长今天上午也说,希望欧洲经历了乌克兰战火的磨难,痛定思痛,真正实现战略自主、长治久安。您觉得欧洲实现战略自主,主要有哪些障碍?
王文:我相信镜头前的各位网友朋友其实也有这样的感受,过去的20年左右,欧洲其实一直在谋求的战略自主。2000年欧元的诞生,欧洲就为统一的货币而奋斗。实际上在过去的法德,从煤钢联盟开始,50年代60年代开始,欧洲就不断走着自己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所以有了欧盟在政治上不断统一。
冷战结束以后,欧盟不断东扩,让中东欧的一些国家加入到了欧盟,比如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等等,这些国家全部加入了欧盟,也就是说(欧洲)寻找到了政治一体化的方式。然后到2000年,刚才我讲了,又寻找到了货币一体化的方式。所以(欧洲)独立自主在政治机制上有了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等等,在货币上有了欧元,第三步是什么呢?第三步实际上欧洲一度希望能够军事一体化,军事相关的自主自强。这个时候,美国发现了欧洲独立自主的这种趋势。更重要的是欧洲也希望能够有俄罗斯更多的更廉价的能源,于是有了北溪一号、北溪二号进口更多的俄罗斯能源。
这时候“高明”的美国发现了它的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打断欧洲独立自主趋势未来的路。我们会发现,过去的几年里面,欧洲的战略自主思路被美国打乱了。现在在欧洲还有人说要建立欧军吗?现在在欧洲还有人说我们要更多的跟俄罗斯融洽关系,采取我们能源自主吗?北溪一号都炸掉了。
所以从这件事情看,这次乌克兰的危机,欧洲是输家之一,是受到这次乌克兰危机冲击最大的一方之一。我也有很多欧洲的朋友,欧洲很多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有很多朋友,我其实都跟他们劝诫,欧洲的朋友们你们要反思,这件事情上为什么你们受损那么大?要好好地反思一下欧洲本身战略的问题。我希望他们这些朋友能够听进去,真正走一条欧洲的自立、自强、自主的道路。
李小华:秦刚外长今天上午在答问中,有一些非常有力度的表达,态度也非常鲜明,比如,他说,美方所谓要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不冲突”,实际上就是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这办不到!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力度的。他在回应所谓“战狼外交”的问题时说,中国外交有足够的厚道和善意,但当豺狼挡道,恶狼来袭,中国的外交官必须“与狼共舞”,保家卫国。您觉得,当下的中国需要一种怎么样的外交姿态?
王文:我关注到一个细节。秦刚外长当时听到记者问题的时候,笑了一笑,然后停顿了两秒,就讲了自己的故事。我相信很多网友朋友看直播的时候都会看到这个场景。(秦刚外长)说到我当时去美国任职的时候,美国的一些媒体说,中国的战狼来了,现在回到国内又不给我这个称号了,我都有点若有所失。他就这么讲。我关注到当时在场很多记者都会心地笑了,非常幽默,非常轻松。在回答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这恰恰体现了中国的外交自信。
我们看到,的的确确中国外交这些年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地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无论在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新疆问题、西藏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上,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学术战、教育战、舆论战等等,各方面外部的打压上,我们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外部环境,打造了一个集体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这样的一个进程是跟中国目前的自信密切相关的。
我们现在经常讲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自信的大国外交。所谓自信就是,一方面,我们要平视世界看待每一个国家;第二方面,我们要坚定地捍卫我们的利益。并不是说当我们捍卫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我们很敢于斗争的时候,就说这是战狼。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个话语陷阱,就是秦外长所讲的什么都别做,打你的时候你也不还手,骂你的时候你不还口,那就不是战狼了。所以它实际上给你一个话术,压制你在捍卫本国核心利益的过程中相关的动作和回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摆成怎么样的一个姿态?我觉得,对外不必过于介怀外部对我们的一些所谓的“帽子”,一些话语。关键要在乎的是我们对外的行为是不是有助于呵护本国的利益,是不是有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不是有助于国际体系的改革和积极向上的趋势。我相信这三个(方面)可以衡量我们对外的姿态。至于西方给了一些“帽子”,他们发多了,也就越来越廉价了。
李小华:我们知道,中美关系备受关注,您觉得中美之间的竞争可以简单地用输赢来定义吗?中美之间比拼的到底是什么?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呢?
王文: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从来没有用输赢来定义过中美关系。恰恰相反,我们在定义中美关系的时候,尤其这些年,很明确地表达了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三个成语完全可以表达中国对美国的定位,中美之间寻找一条正确的大国关系相处之道。这一点中方表达得非常清晰,非常明了了。
至于讲到中美之间的经济、军事的比拼,实际上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文件,没有任何一次所谓正式的、高层的官方宣示,去跟美国像算盘那样算(中国的)经济跟美国差多少,军力相互之间的比较。从来没有。中国的发展从来就不以美国为比拼的目标。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以解决本国民众生活更美好的需求为我们的目标。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美国有的时候过于把事情当回事了,有点“碰瓷”。我觉得,美国老打压中国,营造出“中国威胁”感,其实就是新时期的一种美版“碰瓷”。老是碰到中国说:“你看你威胁我了”“你看你要侵犯我了”。“美式碰瓷”,我觉得这个词倒挺重要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美国式的焦虑”多少感觉有点像更年期的一些男性。男性女性都有更年期,不只是女性,男性也有很多问题。对不起,网友朋友们,我没有跟任何更年期的人比较。只是有一些人有这样的情绪。所以我说我们一方面要去了解更年期的美国的情绪。焦虑,没有自信,害怕失去。对于方方面面的变化,畏首畏尾。对于他人的超越,自怨自艾。这些症状都可以形容美国,如果他是一个人的话,我们看到他的这种症状。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对于这些情绪,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地去理解,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的有战略的定力。美国在我看来已经完全过了能够靠美国的力量遏制住、打压住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期了。美国没有力量去阻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这个时候中国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事。
我们把我们的经济增长得更好,社会的和谐度更好,我们的市场环境、营销营商环境更好,我们的生产要素流动得更快,我们人和人的交往更加的融洽,我们每一个城市的环境更美,我们的制造业产品越来越优质。只要把这些事情做得很好,试问哪一个外部力量能够阻止中国的发展。所以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还是要有更多的战略自信和战略的定力。
李小华:您觉得中美在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吗?
王文:现在美国正在进行一次巨大的冒险和一个看上去非常愚蠢的战略阳谋,那就是他们希望在台海问题上去炮制一场乌克兰危机。这场乌克兰的危机的逻辑就是不断挑动、挑衅中国大陆,挑动一些“台独”势力,逼迫中国大陆不得不用武力方式去解决台湾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也有很多台湾的朋友,我奉劝我们的台湾朋友也要保持基本的战略清醒,看看现在的乌克兰。如果一旦危机爆发了,受伤的是乌克兰的一些难民。如果在台海问题上一旦失控,我觉得受伤最重的一定是我们的台湾的同胞,因为那些美国人还真会出手相助,就像现在我们看美国支援乌克兰的一些空头支票和掺水的军援,我们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晰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上,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大陆和平的诚意和耐心。
我曾跟台湾朋友们讲了这样的事,台湾朋友他们很认可。我说如果真是要拿拳头和武力,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是难事。甚至都不是以天数来计算的。
李小华:以小时吗?
王文:对,以小时、以分钟来计算。我认为,我们中国大陆的军力有这样的自信。但即使是这样,造成最大的损失是谁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两岸同胞都要保持清醒。所谓亲者痛仇者快,对于美国来讲,他巴不得你们打起来。
这个问题问的不应该是中美是不是必有一战。我曾经去过美国的五角大楼。在五角大楼里面,五角走廊上就是一个军事博物馆,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军事武器。很少有中国学者能够走进五角大楼里面。其中有一块就放着朝鲜战争时候,他们的那些军事相关的陈列,一些文物。这里面,他们不断的在讲这句话:朝鲜战争,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称为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在一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手发生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所以这场战争对于中国来讲,我认为是我们扬眉吐气的立国之战。我也跟美国人讲,当年我们都没有海军,几乎没有空军,小米加步枪,愣是用我们的钢少气多去打败了那么多的所谓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
现在,中国的军力如此强盛的前提下,美国哪有胆量还要跟中国军队正面对抗?所以这是不可能的,美国没有胆量,中国也要这样的战略自信。美国的最大的所谓阳谋就是挑动你中国大陆打台湾,然后他再团结着那些西方的盟友对你进行所谓的封锁和进一步的上万次的制裁。我相信这样的图景我们都能想象出来。所以与其说它是一个战略陷阱,不如说美国的一种痴心妄想的战略图谋。
李小华:假如您有机会见到美国总统拜登,还可以跟他讲一句话,您会讲什么呢?
王文:(我会讲)其实你最大的历史功绩应该做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如果你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那是你当总统的最大的功绩。所以呵护中美关系,扭转那些对中国不太有利的、非常糟糕的一些对华政策,这样对你的历史功名,对你的历史地位,人类历史、世界历史、中美关系史,才能对你的名声有正向的、积极的评价。
李小华:我们知道美西方一直以来打着“人权”“民主”的幌子,对中国的事情指手画脚,干涉中国的内政。中国现在是转守为攻,我们也大力地去揭露美西方在人权方面的黑历史。您觉得像中国的回击,您怎么看这种回击。它有哪些效果吗?
王文:我觉得中国在全力地捍卫着国际话语的正义和公平。我们的国际话语,实际上也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大量的西方的、丑陋的、罪恶的那些历史,在整个国际话语权的历史上是被悄悄地被粉饰掉了。比如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没有人去研究过,有没有人去统计过,从1500年西方领先世界以来,所谓推动全球化以来,多少黑人无力?多少被殖民者死于西方的枪炮之下?有没有人统计过?没有人统计,至少我认为没有几千万,几百万是肯定有的。这是罪恶的历史,全西方所推动的全球化的历史,一方面是一种文明的启蒙,用西方的话语说,技术的推广,然后是各个国家的现代化的进程。
但另外一方面的历史是什么?是屠杀等等,战争、殖民、血腥和一场又一场的危机。这些负面的、消极的东西,有多少历史学家,有多少主流的话语去把它说清楚吗?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这些年,我们一些智库研究机构开始对美国、对于西方的一些消极甚至是罪恶的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还原,是还世界历史以公正,是去书写一个客观的、真正的,还原历史现场的一种趋势。所以这样的叙事本身就是正义的。
我不觉得说我们去批评美国的什么人权,什么枪支、种族的事件,好像我们就是“战狼”。不对。我们难道没有权利去书写世界历史的客观和公正吗?所以这个时候,我相信我们中国对于美国相关的历史,对西方领先的全球的历史,我认为我们还应该更加勇敢一点,更加全面一点。一方面我们也要学习人家的优越性、先进性、发达性,另外一方面我们对它的负面性也要借鉴、警示,对它的教训我们也要更多地避免,对它一些丑陋的问题、罪恶的问题我们也要敢于揭露,这样才不愧为一个全球大国真正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所应有的责任。
李小华:秦刚外长在履新后,他首次访问的就是非洲国家。这也说明了中国对非洲的一贯的重视。但是也有一些杂音,他们认为中国在非洲是不计成本地去“撒钱”,中国是在做“亏本买卖”。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王文:我觉得这个说法过去几年都非常流行。我也去过非洲十几个国家。不只是在非洲,在国内当你讲起中非关系的时候,连国内一些学者都被这些错误的看法和观点所歪曲或者是会被影响。我觉得这种观点是非常短视的,同样也是非常偏离事实。我们想一想,在非洲50多个国家,我们差不多有将近200万左右的中国人在非洲长期工作、生活、经商等等。
这200万的中国人,难道他们都很傻吗?难道他们就只会在那里所谓的“撒钱”吗?他们很聪明,他们很勇敢。正因为他们聪明勇敢,他们才可以在非洲长期的生活下去,长期的工作下去,所以一定要相信他们的智慧。投资非洲,走进非洲,它不是一个赔本的生意,赔本的买卖,这是第一方面。所以当有人说我们都是赔本的买卖,我们都在撒钱,我认为说这个话的(人)不尊重信息,不了解事实。可以进去看看,对吧?真正的一些了解非洲的人,你问问他看一看。你说那200万人都“撒钱”,都被骗,他们在那干嘛呢?最基本的一个是什么?
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说,中国对非洲相关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信贷政策,我们认为,当然我们要感谢非洲,要帮助非洲。非洲是我们的难兄难弟。当年非洲国家抬着我们进入到了联合国。
中国人一向讲究感恩,这个时候我们的兄弟们稍微欠发达一点,日子稍微难过一点,我们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楼堂馆宇、桥梁、港湾,为什么不行?帮助他们的过程,中国也更好地推进产能合作,让更多的公司,我们的公司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有了巨大的市场。
与此同时,我们对于非洲的一些国家的债务,实在太困难了,我们稍稍消除一部分,稍稍免一部分,我认为这也是范围之内,也是能力之内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中国在对非问题上,有一些网友朋友们,我觉得不妨大方一点,稍稍大方一点,包容一点。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非关系的战略性,第二方面看到赴非的那些中国人,他们的聪慧、智慧。那么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有更加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中非关系。
李小华:王院长还有一个问题,今年我们知道是“一带一路”10周年。美西方的一些观点认为,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是想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一种路径,去实现自己称霸世界的企图。您觉得他们这种观点?
王文:首先,称霸世界从来就不是中国人的企图。首先我就反对。作为智库学者,我非常反对中国称霸世界。这可以明着说。有多少学者公开讲,支持中国称霸世界,有吗?能找到一篇学术文章吗?从来没有。至少我目前来看是没有的。
能找到一篇官方文本说,我们要追求中国称霸世界的政策、目标、工具、未来的手段,有吗?没有。中国是主要大国中,唯一一个对外宣示,我们中国永不称霸的国家,有这样的战略的胆识和战略的透明,我认为是世界之福。
所以“一带一路”从来就不是一个所谓称霸或者霸权的工具。恰恰相反,“一带一路”是中国希望为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一种努力和探索。“一带一路”当然现在10年下来成绩是主要的,当然也不回避在个别项目、个别国家上出现了一些小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没问题,我们慢慢地去把它弥补,去改进,去提升。所以“一带一路”我觉得它实际上折射了中国更好地为世界贡献和服务的,一个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的平台。
同样“一带一路”也改变了中国。“一带一路”使得中国的经济贸易更加均衡化,让我们中国人的世界观能够更加的完整。过去我们提起国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现在提起国际,我们可能想到更多“一带一路”国家,中亚、欧亚国家、南亚、东南亚、非洲、拉美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的世界观更加的完整。
回顾过去“一带一路”的10周年,我觉得背后折射的是中国跟世界更加融合的十年,是中国参与到全球治理更加频繁、更加优质的10年,是中国更好地贡献世界,为世界做出更大的探索合作的10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认为“一带一路”的世界意义是非常大的。
李小华:王院长,还有一些网友想问您问题。他们想问,前几天有美国的政客说,资本主义没有改变中国,反倒是中国改变了资本主义。您怎么评价这种说法?
王文:我觉得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美国某位议员更加希望美国能够凝结起来对付中国的一种恐慌感的制造。意思是:“你看中国正在改变我们的资本主义,我们的政体都被它改变了;我们社会运行的相关制度和基本逻辑都被中国改变。”它是空有的恐慌感和威胁感的制造。
所谓“资本主义改变中国”还是“中国改变资本主义”,这样的说法也是一种话术。这个话术就是片面地把中国和资本主义两者进行对立或者分离。其实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中国善于去吸收任何制度、任何道路和任何国家之间的优势。
吸收这样的优势的进程,就是相互之间的文明融合的进程。无论是资本主义也好,无论是美国的相关优势也好,只要对中国发展好的,中国就去借鉴。
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崛起同样也在影响着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的中国制造,中国商品走向世界每个角落,所谓他刚才讲的“资本主义被中国改变”,与其说所谓“资本主义被中国改变”,不如说是“中国影响了世界的方方面面”。当然中国那么大庞然大物的崛起当然会影响世界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把它简简单单浓缩为所谓的“中国改变资本主义”或者“资本主义没有改变中国”类似的这种片面的、简化的这样的论述。
李小华:(接下来)也是一个网友的问题,秦刚外长今天上午在记者会的时候专门提到了他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关切。您觉得如果日本硬是要强排了,国际社会对它能有一些制裁吗?
王文:日本排放核污染水这个事情我也很关切,因为我的老家离海也不远,我也很爱吃海产品。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当然是日本对于世界水资源、对海洋生态的某种层面的污染。这么大的一个事情,我相信中国人民都应该很正义地站出来。我们确实应敦促日本政府应该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核污染水的排放问题上要充分地顾及到人类利益。如果真不顾任何的劝说去做,我认为,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有权利、有义务也有这个责任去对日本进行相关的责难和相关的批评,甚至惩罚。
李小华:还有一个问题,如果美国高级官员继续去窜访台湾的话,我们还能有哪些加强的反制措施吗?
王文:我们拭目以待。正如同去年佩洛西“访问台湾”一样,实际上一篇文章曾经说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还要感谢佩洛西。正是因为佩洛西的访问,中国大陆的更多军力能够覆盖到台湾岛。某种层面上,美国的高官的这种小动作,实际上是加速了两岸真正统一的进程,也是加速了中国采取更好的方式反制美国的进程,更加加速了中国大陆采取更加智慧的方式去推进解决台海问题。
李小华:我们再来问一个问题,是关于乌克兰危机对中国外交的影响的。您觉得这一场危机对中国外交是正面的影响多一些,还是负面的影响多一些?
王文:我觉得(一方面)乌克兰危机不能用所谓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来评价中国的外交。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就是乌克兰危机就像是一个“照妖镜”一样,照出了哪个国家是恶,哪个国家是善,照出了哪个国家是真正破坏和平,哪个国家在创造和维护着和平。这个“照妖镜”真正照出了哪个国家是为他国的人民去帮助,哪个国家在危害着他国的人民。所以这个“照妖镜”非常具有时代的意义,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清晰地看到那些所谓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的那些肮脏的交易,让我们更加看到这场危机中每一个人的世态炎凉和每一个国家的真实面目。
李小华: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高端芯片还是处于受制于人的现状。您觉得要多久我们才能够解决这种卡脖子的问题?
王文:我有很多自然科学界的朋友,他们都憋了一股劲,都要解决这个问题。过去的这些年,中国很多技术都一度被美国卡脖子或者被美国所压制。比如说电器、汽车发动机、航天技术、光伏等,一度都是西方发达国家领先。现在,中国都在赶超。尤其是新能源车,干脆就“换道超车”。
中国的科技,应该有信心地在讲,越被美国压制,越会激励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更加努力和更加奋进地为国家的科技支柱而奋起奋斗,更加能够使得在这项技术上中国的自强自立。所以,我相信用不了多少年,芯片卡脖子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能够解决。
李小华:最后一个问题。其实很多网友对中美关系是非常关注的。您对中美关系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在可预见的未来,您觉得中美关系有缓和的迹象吗?或者是改善?您想就这个问题跟网友们说些什么?
王文:从长期看,对中美关系还是审慎乐观的。正如同以前的中日关系,十几年前我就说过,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我曾经说过中日关系,一旦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日本3倍、4倍甚至5倍,中日关系的很多方面,日本对中国的挑衅或者方方面面的推动,所谓的刺激,很多中国人就不会把它当回事了。这种关系很多层面上就会慢慢地转还回来,或者说至少中日关系的稳定性就会加强。10多年前我说这个话的时候有人就问,说怎么可能,那时候中国的GDP刚刚超过日本,怎么可能中国的GDP会超越日本两倍、三倍甚至更多?
各位朋友们,现在2022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是日本的差不多4倍左右,用不了多久就会(达到)5倍,甚至很有可能再过一些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10倍,这也不是梦想,很快就会实现的。为什么做不到?才刚刚10年左右的时间,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刚刚超过日本,到了2022年12年间,我们的经济总量就是日本的4倍了,所以未来的十年,我们会出现一个百年变局的经济变向,那就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很有可能,极有可能,很大的概率,就是超过美国。
在2030年前后,再过10年、15年或者不用那么久,我们很有可能,如果中国更加努力一点,我们的改革进程、我们的发展进程更加顺畅,推进的速度更快一点,更加有效果一点,更加高质量一点。
用不了10年, 1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是美国的2倍,甚至3倍,甚至更多,为什么不行?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中国人的实力。所以到那个时候,我相信中美之间美国对中国的挑衅和影响力会继续下降,就像现在日本对中国的一些挑衅和所谓的影响力量正在逐渐下降的趋势。
从长远来看,我对中美关系当然有信心。中国变得更强,中美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稳定;中国变得更强,中美关系就会更加的融洽。但是短期内,未来8年、10年,我觉得中美之间的紧张会成为常态。我们可能无法做出太久的预期,认为未来的8年、10年左右,中美关系一下子从现在相对紧张的状态变得好像真正的朋友亲密无间。
我相信这种可能性应该是不大的。所以对于每一个国民来讲,对于每一个网友朋友来讲,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去适应中美关系的紧张状态,适应在未来的短期的几年里面,就像二十大报告中所说的,可能不排除有一些惊涛骇浪似的,外部环境的恶化。但是我相信中国经历了45年的改革开放,尤其经历了过去几年中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一种场景下,我们已经有了更多的本领,有更多的战略定力去迎接这样的挑战。等待我们的最终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所以对这一点,我们深刻的,也是非常厚重的,充满了信心。
李小华:谢谢您精彩的分享,王院长。也谢谢各位网友朋友的观看,我们今天的解读就到此为止。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下次再见!
推荐阅读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