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课:中国强大了,为何不会走欧美列强老路?
编
者
按
过去,西方搞跨境投资,通常或提出一些政治条件,或直接要一些资源,可称之为“掠夺式投资”,越投资,当地国家越穷;中国的投资是“赋能式”的,一边投资,一边帮当地国家发展。
本文字数约2825字,阅读需要3分钟。
改变中国
从文化视野上看,使中华文化得以延展、观念更加开放,重新塑造了新时代中国人的完整世界观和高水平开放的全球视野。中国的对外合作,眼光拓展到过往较少关注的区域。中国人走向世界,除美欧日韩等外,去俄罗斯、埃及、伊朗、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国的人日益增多。
在非洲最高峰的乞力马扎罗、在南极洲唯一生态露营地、在世界最宽瀑布、阿根廷伊瓜苏瀑布等等这些在许多人看来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去的地方,我都曾遇到过中国人。“一带一路”真的让中国人拥抱整个世界,而不只是世界的一部分。
改变世界
从未来道路上看,推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再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发展中国家往往把视政府少管制、国企私有化、利率市场化等为信条的“华盛顿共识”作为本国发展道路的唯一参照物。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的成果显示,聚焦基建先行的中国经济建设经验更适用于后发国家。
过去,西方搞跨境投资,通常或提出一些政治条件,或直接要一些资源,可称之为“掠夺式投资”,越投资,当地国家越穷;中国的投资是“赋能式”的,一边投资,一边帮当地国家发展。比如,被英国殖民上百年的肯尼亚,从来没有一条现代铁轨,中国几年前投资建了一条从首都内罗毕到蒙巴萨的铁路,极大解放了肯尼亚的物流潜力,加速了肯尼亚的经济增长。
更重要的是,中国参与项目的高兑现率,尤其是一整套从规划到设计、从融资到建设、从运营到回本的操作模式,使陷于技术、资金困境多年的发展中国家更易于走通“逆袭”之路。“一带一路”十年合作正在鼓舞着后发国家的奋斗意志,进而改善国际社会在技术、贸易、规则领域公平化、平衡化的状况。
改变文明兴盛之路的传统认知
十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者对“一带一路”的批判与围堵从未间断。但中国通过对外政策性贷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铁路、港口等降低当前经济交易的成本、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进而带动当地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资产价格上涨,最后帮助当地政府偿还了先前的主权担保债务。这种可称之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逻辑,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假设与推导逻辑,也反衬了西方对“一带一路”攻击的无力性、荒诞性。
对一项宏大战略而言,“一带一路”的十年仍太短,却已显示出非凡意义。“一带一路”精神,也可以称之为“丝路精神”,讲求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相互尊严、互联互通,代表着大国崛起与国际政治的更文明、更先进。
这不容易,被西方“国强必霸”、“利益掠夺”等现实主义逻辑影响的世界,“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之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青年人在共建“一带一路”之路上,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眼世界、活学活动、提升本领。等过了20年、30年、40年甚至更久远,再回过头来看,必会有更多人佩服“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远见与宏大关切。
推荐阅读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