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年,中国经济有“九大任务”

人大重阳 2024-02-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长安街知事 Author 檀晴

受访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徐飞彪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金砖暨G20研究中心主任。本文转自2023年12月14日“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同时这种增长,是全面的增长,是兼顾了环保、科技、区域发展的增长。

本文字数约4856字,阅读需要5分钟。

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12月13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高于此前4.9%的预期。

与此同时,12日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总结了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会上同时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其中有哪些新政策新提法?又释放出哪些值得期待的积极信号?“以进促稳”要如何实现?“先立后破”又该立什么,破什么?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将面临怎样的国际大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知事会客厅”中分析道,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同时这种增长,是全面的增长,是兼顾了环保、科技、区域发展的增长。

展望2024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金砖暨G20研究中心主任徐飞彪表示,这两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5.5%左右,这是中国经济应该具备的增长能力,随着“九大任务”的落实,将会带来更多新的动能。

直播截图

风高浪急中,中国经济保持增长

知事: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如今动荡的国际局势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意味着什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英:今年中国经济能实现5%左右的增速来之不易。首先,国内新冠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还在持续。其次,国际上还有美欧收紧货币政策带来的资金外流、企业外流等负面溢出效应。同时,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不断,乌克兰危机还没有停止,巴以冲突又以空前规模展开。此外,美欧对华“脱钩断链”到“去风险化”此起彼伏,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持续。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速位于前列,二是除了经济增速高外兼顾了发展的质量,三是人口规模超过14亿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四是走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还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紧密相连,共享发展机遇与成果。

知事:会议中同时提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2023年世界经济是一个怎样的走势?


徐飞彪:外部环境甚至可以用“风高浪急”来形容。总体来看,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约增3%左右,较上年的3.5%明显放缓,未达到潜在增长率,也大幅低于疫情前的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严重分化,多数国家经济不及去年,欧洲十余个国家呈现负增长,美、日及亚洲新兴经济板块和南欧、中东欧部分经济体形势较好。

但从中长期看,2024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预计回落至2.5%-2.8%左右。未来5至10年,世界经济潜在增长率将大幅下降,回归“低增速,高风险”的平庸期

“九大任务”指明破局方向

知事: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尤为不易,会议中也总结了眼下发展面临的困难,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纵览会议全文共四次提及“内需”,并提到“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该如何使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共同拉动?


刘英:扩大内需是摆在战略地位上的促增长举措,消费和投资既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架马车,也是经济的一体两面。

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三年疫情之后,外贸订单不足使得企业产量下降,用工人数因而下降,就业率不足,进一步引发了工薪阶层收入水平下降,使得群众不敢消费。消费的萎靡使得企业订单进一步下降,企业没有订单就出现裁减人员、压缩工资等情况,形成恶性循环。因而一味地向企业进行投资并不能有效促进经济,企业即使手中握有资金,如果没有市场,在产能已经过剩的情况下,钱也投不出去。

因此,当前要拉动经济首要的问题就是要从消费端入手,通过发消费券等方式来刺激消费,带动企业订单增长,进而带动投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从货币端来看,今年我国也多次降准降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让企业更加有信心去进行投资,进而员工就有更多的收入,消费的信心也相应增加,所以消费和投资是一对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

知事:防控风险,也是一个高频词汇,会议提及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其中专门提到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那如何有效化解风险呢?


刘英:房地产领域的风险需要高度重视,其中不仅涉及民生,还涉及金融系统的风控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当下,房地产投资下滑、房地产保交楼问题突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有些熄火,需要通过房地产改革来焕发房地产的活力,特别是在货币政策工具中要增加保交楼举措,要通过政府、央行、财政、房企、施工、金融机构、社区等多方面力量一起来解决保交楼问题,只有及时交楼才能让老百姓拿到房子,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带动拉动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金融16条,降低首套、二套房贷利率,“认房不认贷”等,目的就是来解决目前房地产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问题。房地产行业还需进一步推进模式改革,包括但不限于从原来参照香港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改为参照新加坡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换言之就是政府与市场两手抓,保障房租赁房由政府托管,而商品房的供应交给市场,随行就市。

在向新的发展模式转变的同时加强监管,让房地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从而继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知事:除了上述两项2024年中国经济工作要围绕的重点之外,今年首次将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提到了明年的“九大任务”之列,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徐飞彪:“九大任务”之首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对于破解当下的多种困境是一个重要措施。

首先,以科技创新来推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就是在通过新供给刺激新需求,最后推动经济发展,这对于破解内需不足是一个新思路。其次,当下产能过剩,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而通过科技创新就能形成新产业、新产能以及新产品,这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此外,中国多项技术遭西方“卡脖子”,面临一系列的封锁和围堵,通过科技创新,在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实现突破的话,对于化解外部风险尤为重要。

刘英:今年不仅首次将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提到九大任务之列,而且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国经济增长早就从要素投入型转向投资拉动型,目前已转变为创新驱动增长方式。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知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会面临怎么样的国际环境?如何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徐飞彪:实际上,今年的进出口形势不是很乐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外需萎缩,如果明年世界经济持续下滑,外需萎缩的情况会更加严峻。此外,大国竞争升级,地区冲突加剧,非传统安全挑战上升,产业链与世界市场面临割裂风险等多种因素,都使得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推进高水平开放,首先我们需要发出明确的信号:中国的大门始终对外开放,其次要把内部类型化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梳理出来,形成真正内部统一的大市场,同时要全领域地开放,消除一些阻碍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实现制度性开放。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知事:上个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对话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应邀访美,期间与美财长耶伦举行数次会谈,这也意味着中美展开了新一轮经贸对话,中美的经贸合作将会有怎样的前景?


徐飞彪:2023年,经过数月的磨合商谈,两国决定重启经贸对话机制,打通对话沟通管道。目前看来,该对话是可持续的。

开放是两国之需,存在政治与经济基础。双方经过数年的经贸对峙和交流中断,都有重启对话交流的需求。最早,沟通之门是美方主动关闭的,这次又主动要求打开,这是对方面临内外部多重压力下的选择。

在可预见的未来,双方将继续进行多轮会谈,内容逐步深入扩大。预计美方会继续明确其立场,推出新形势下为中美经贸交流设定的新路径,建好竞争“护栏”。同时,也将继续完善和拓展沟通交流管道,在双方利益交叉领域,推进有条件合作,美方或将试图探寻一条同中国既竞争又保持合作的新路。

但当前政治气氛仍然不佳,互信不足,此外明年的美国大选,也将为对话机制的构建和持续带来不确定性。

知事:另一边,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也面临困难。此前,欧盟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本月初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对包括中国新能源车在内的众多企业未来出海欧洲带来怎样的机遇?


刘英:与美国提出的“脱钩断链”一脉相承,欧盟对中国强调“去风险化”,实际上就是“去中国化”,在美国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近岸化、友岸化,让制造业回流等举措时,欧盟也受到美国的影响,不仅在供应链方面形成所谓的美欧供应链预警机制,而且在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等会议上举办美欧供应链会议,与美国站在同一个战壕里针对中国。

但其实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欧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我上个月也去欧洲参加了第十一届中欧论坛讨论,我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中有一点就是我认为中欧之间不存在地缘政治冲突。

此前,中欧两国领导人的会面,为消除误解,为增强欧洲的战略自主性,为加强中欧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同时,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客观上也增大了欧洲对华的需求。作为中国曾经的最大贸易伙伴,伴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中欧合作更加密切更高质量。

知事:对于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国内外也已出现了不少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预测,2024年全年经济增速在4.8%左右,建议2024年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在5%。这样的目标实现起来会有怎样的挑战?


刘英:我认为需要将目标定在5%左右,潜在增速5%,尽管明年的5%与今年的5%的增速具有不同的含义,明年的5%是在今年已经增长5%左右的基础上的增速,而今年的5%则是在去年3%的低增长速度上实现的。

从实施难度看,挑战来自国内外,国内需求不振,有效需求不足是大问题,特别是消费者信心不足。但在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信心其实比黄金还重要。当下中国的经济,无论是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还是跨周期调节的力度,都还是有相当大的空间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还提到了“5个必须”,强调以改革来激发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货币政策方面,我们不是要去搞大水漫灌,而是要更加精准有效地结合当下结构进行调整,让财政、货币、产业以及就业、环保等一系列政策实现协同发力。

此外,在今年十月底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带来的更将是巨大机遇。

所以2024年定下5%左右的目标是可期的,也是为了提振信心,让大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推荐阅读

十位智库学者多角度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丁刚:中国大蒜关乎美国安全,可笑吗?

人大教授:TikTok正在分裂西方的认知?荒谬!

中美之间传信号、镇得住的老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很躁动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4年,中国经济有“九大任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