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专访:为何有人对改革出现“钝感”?

王文 人大重阳
2024-08-22


编者按: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何深意?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什么?7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受邀做客凤凰卫视《新闻今日谈》栏目。现将专访视频及内容发布如下:














▲点击查看视频


百年大幕正式拉开



凤凰卫视:王先生您好,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您对这个关键时期是如何理解的?

王文:我认为这个关键时期有两个重要的时间点。第一个是2029年,根据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的相关内容,未来5年我们要完成一系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第二个是2035年,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相关要求,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两个时间点就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讲述的当下与未来,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从国际环境来讲,未来5年和未来10年的重要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和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当前增长态势,那么到2035年中国GDP经济总量将继续提升,它会带来一系列的中国发展的跃迁。比如中国的航天技术,2030年计划的是实现中国人登月;芯片科技创新将会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突破美国“小院高墙”式的科技封锁;中国的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产生巨大演进。所有的这些将会在2035年取得实质性突破或颠覆性创新,我们的强国振兴、民族复兴将会全面推进。因此,这十年是关键、决定性时期。百年大幕正式拉开,大国竞争、强国复兴等这些伟业,未来10年我们有望见证这一伟大的时代。


凤凰卫视: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自觉将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您认为改革为何如此重要?

王文:回顾过去上下五千年中外发展的历史,每一个国家要实现富强和振兴,都离不开改革。所谓改革就是通过利益调整,解放社会活力,使那些过去利益受到压制的一部分群体,获得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新力量。同时,对另一部分利益群体进行适当调整,使得国家整体活力出现喷发,推动国家进步。这就是改革的力量和精神。从改革开放至今的45年里,我们一直讲改革永远在路上,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改革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每一步都离不开改革的推动。也正是因为过去45年改革的推进让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让我们对未来这一段关键时期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明确



凤凰卫视: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提出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并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您如何解读这个总目标?

王文: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句话非常重要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基于过去45年改革开放和75年新中国建设经验的总结,这个制度跟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因此,怎样提升社会主义带来的利好、对每个人的利好,就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要举措。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国家治理需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需要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完善,以确保我们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进而达到最终的彼岸。


凤凰卫视: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其中特别强调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您对此如何解读?

王文:在这次公报中,“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提法非常新颖。过去我们常说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现在加上了“高水平”这一状语。过去45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这次二十届三中全会中讲,我们不仅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追求高水平发展。高水平就是要持续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强反腐败斗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水青山、实施精准扶贫、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共同富裕,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这些必须通过高水平市场体制才能实现。而这种市场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体制有本质区别。因此,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但是未来的道路也非常艰巨。


凤凰卫视: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您认为如何才能有效推进高质量发展?

王文:“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从去年秋天开始在中国经济乃至政治领域备受关注。现在基本上每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学术研讨会,大家都会提及。“新质生产力”英文叫做新的质量的生产力。其实在我看来,这里的“质量”一词可能翻译的并不完全精准,更准确地应该翻译为“新的特质的生产力”,不是new quality,是new character,当然这个肯定有争议。但是在我看来,新质生产力发展到今天就是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再有了新的特质的相关的生产力特点。随着工业革命进入4.0智能化时代,出现了一系列变革的生产力,比如新能源汽车、低碳发展、光伏高科技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这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是鼓励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跟上潮流,通过生产力的提升来解放和推动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力的发展。


科技、教育、人才是推进改革的关键力量



凤凰卫视: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您如何理解科技、教育、人才的重要性?

王文:科技、教育、人才对于改革至关重要。回顾过去45年,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根源在于我们对科技、教育与人才的持续重视。45年前,刚刚推行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就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接着,通过改革与开放,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分工合作,使我们成功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信息化时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约在90年代末至2000年初,我们才开始使用电脑,虽然此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多年。大约在2005年左右,我们普通青年才开始上网,后来互联网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再往后2011年前后,QQ、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的兴起,更是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方式和生活习惯。这些变化,无一不体现着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而这一切的变革,都离不开对科技教育的重视与人才的培养。我们紧紧跟随科技革命的步伐,不断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推动科技的普及与应用。正是这样的努力,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因科技而变得更加便捷。

我们不要以为改革很容易,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变化,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改革。比如,不需要信用卡、不需要现金的无现金社会。这个背后是对信用体制的改革,是对金融支付体制的改革。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多久没有摸过银行卡了,我们年轻人都不知道存折是什么东西了吧,我们现在所享受的无现金社会,其背后就涉及到金融、财税、经济、技术等多领域协同改革的成果,这需要一整套完善的体系作为支撑。

有的时候,很多人说我怎么没觉得改革,其实是因为你出现了“钝感”。因此,当我们享受着改革带来的便捷时,不应忘记这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探索、创新与实践。而科技、教育与人才,正是推动改革不断向前的关键力量。


高水平开放新要求:在合作中发展



凤凰卫视: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强调了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并指出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您认为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更好地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王文:我仔细翻阅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发现“高水平”一词被频繁提及8次,其中一次就是形容高水平的开放。过去我们讲开放后来是继续开放、再到后来是全方位开放,但现在提出的是高水平的开放,这实际上是对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高水平的开放意味着我们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优质的耐心资本,同时也要防范国际风险危机倒灌到中国,所以我们要提的开放是高水平的开放,而不仅仅是一开了之。这个时候对我们开放的基本国策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不断的继续的去融入,甚至是引领下一轮的全球化,更要不断的搞好跟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关系,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还要搞好跟西方国家的关系,包括美国的关系,要稳住这些关系。但另外一个层面上稳住关系不代表自己完全的妥协,或者说甚至是投降,更重要的是稳住这些关系,还要继续的发展。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开放建立一个相互尊重的、合作共赢的、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推进中国自身的发展。所以这次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初显


凤凰卫视:另外,二十届三中全会还分析了当前形势与任务,强调要坚定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您如何看待这一经济数据,以及我们如何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王文:我认为实现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上半年5%的增长成绩令人惊叹,这是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成绩。现在,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逐渐降低,而高科技、贸易、投资和消费等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改革带来,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转型正在取得成功。但是整个国家的转型不能就那么多,靠土地、财政、靠房地产去拉动经济了,这个时候突然发现5%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更重要的我们也不可能回到过去那样8%、9%甚至百分之十几的经济增长。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更加有自信地看到,只要我们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未来的10年,我们就有机会实现2020年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在2035年经济总量要比2020年的经济总量要翻一番。虽然我们只要保持着平均每年4.7%的增长率就够了,但我们现在还保持5%的增长率,这是比我们原有预期的还要快一点点的。虽然未来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放缓,但只要我们保持5%左右的增长,就能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因此,我对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凤凰卫视:二十届三中全会还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哪些经验?

王文:过去45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宝贵经验,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就是我们成功地在保持外部和平环境的同时推动了改革和发展,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角均衡。这一成就在人类历史、中国历史、他国经验上是罕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取得了改革的伟大实践。特别是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和实施,10年来不断地拓展,现在有150多个国家,二三十个国际组织都跟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协议,使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也保证了中国跟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保持了一种合作共赢、相互尊重的关系,中国的崛起是跟全世界去保持这种合作共赢、互联互通、相互尊重的关系。这一过程中,对外开放也成为了我们改革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全面振兴。


推荐阅读

二十届三中全会高频关键词,释放了什么信号?

强烈推荐!人大副校长郑新业论“新质生产力”

吴晓求:当前中国经济,既要看成绩,也要正视问题

曹远征万字长文,讲述三中全会背景下的中国金融赋能


重要!重要!重要!

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

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

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就能看到“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别忘了“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大重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