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网评】中秋月更圆 家国情愈浓
中秋是岁月的“休止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是情感的“润滑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是心灵的“回归线”,“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又中秋。中秋是物质的,它是一块月饼,香甜而有韵味;中秋是精神的,它是一轮明月,圆满又富情致。
让我们以“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历史情怀,涵养拳拳赤子心。“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月是中秋的意象,“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不仅生动了秋的气韵,而且熏陶了人的气节。在《水调歌头》(中秋口占)中,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眼观长空琉璃月,情系故土赤子心。不得不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功名不与尘土同轻,征程可堪云月共赏。中秋的月亮曾照过江南佳丽地,也照过红军长征路。1935年的中秋,正如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萧锋的日记所述,这时,红军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粮食紧缺,尽管如此,在筹粮时,仍然十分注意遵守群众纪律。此心日月可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让人民生活幸福成了“国之大者”。又在丰收的日子迎来了中秋节,西藏人民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更应该团结一心、矢志奋斗,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让我们以“今夜月明人尽望”的现实观照,品尝浓浓文化味。每一个节日,都是一场文化盛宴。天空一轮明月,故乡如影相随。乡愁成了中秋浓浓的文化味。因为“绝景良时难再并”,所以“他年此日应惆怅”。这既是文人的诗意,也是百姓的生活,更是情感的图画。“又闻桂花万里香,天涯遥望唯梦回。”越是笔底生花、眼中见月,越是心里犯愁。这浓浓的乡愁只好通过“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的方式消解。不难看出,中秋是一次心灵的归途。它密切了个人与家庭的血缘关系,它传承了个人与民族的精神基因,它浓厚了个人与国家的脐带情感。可以说,几千年来,爱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乡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这种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感召无数中华儿女对党忠诚、为国奉献、不负人民。如今,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富强的中国愈加可爱。油然而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我们不负岁月,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奋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让我们以“月若无恨月长圆”的未来期许,激荡深深团结情。“八月十五天门开,天上人间共团圆。”很早以前,中秋时节,“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更经典的是,《记住乡愁》有句台词:“只有你的心是圆的,你手里的月饼才是圆的。”人们对于团圆的信仰不正是民族团结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团圆是初心;“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团结是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日益团结的中华民族实现了嫦娥奔月的梦想,并且“嫦娥五号”成功采回月壤,极大地激发了“团圆”的民族情感,坚定了“团结”的文化自信,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的征程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编辑:次仁加措 来源:网信日喀则
你会喜欢
蝉联冠军!多布杰,yyds!《老西藏故事》第五十四集:觉巴山战天险.
《老西藏故事》第五十三集:永不谢幕的演出
《老西藏故事》第五十二集:失“度”的雀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