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民反映菜价浮动,小问去了几家超市发现……

袁硕 问北京 2022-05-07


导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6月13日凌晨起,丰台区新发地批发市场暂时关闭。随后,多位市民反映:自家附近的超市普遍出现了菜价上涨的情况。那么,菜价上涨的现象普遍么?上涨的原因又有哪些?






市民:附加商超蔬菜涨价近一倍


6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汉食生鲜超市,市民高先生拿出几天前在此处购买蔬菜的机打小票告诉记者:


高先生:新发地市场关张以后第二天我从这儿买的,圆白菜原来卖5毛8,我今天看变成1块5了。


就菜价的问题,记者在超市里也随机询问了几位市民:


记者:以前这个洋葱(多少钱)?

市民:以前一块多。现在三块。涨一倍。

市民:那肯定是贵了,那肯定是翻番。

市民:菜太贵了现在。


6月16日的洋葱价格/袁硕摄


6月16日的圆白菜价格/袁硕摄


除了圆白菜、洋葱、土豆等常见食材外,类似生姜这样的调味食材也在价格上产生了浮动。


市民 : 以前5块多。

记者:现在我看到是9块9。



工作人员:进货价格上涨


记者在超市看到,蔬菜专区的多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食材的补充和清洗。记者也向他们核实了菜价问题。


工作人员:因为菜进货的价格有点贵了,没涨多少。

工作人员:我们要质量,按进货每天调货、调价。



超市管理人员:运送成本上涨


工作人员表示,汉食生鲜超市响应“净菜进场”的政策,在售卖前需要完成蔬菜的清洗工作,因此蔬菜本身定价就高于普通农贸市场。现场的超市管理人员也告诉记者,受新发地批发市场暂时关闭的影响,超市的蔬菜需要从距离更远的基地运送过来,成本也因此上涨。


管理人员:进货远了,以前大洋路批发市场现在供不上我们了。所以我们就从山东运,都是基地发过来的。


超市响应“净菜进场”政策,清洗干净独立包装/袁硕摄



市民:朝阳区也有超市菜价上涨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另一家被反映蔬菜价格上涨的超市——朝阳区德凤生鲜超市,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


张女士:这两天开始涨得特别厉害,圆白菜、西红柿、黄瓜都涨。我平时买茄子,买三个不到5块钱,昨天一个茄子花了6块多钱。那个青椒一直就1块多,现在都4块多、尖椒也是。蔬菜它有的翻一番都不止了。


6月16日的茄子价格/袁硕摄


6月16日的黄瓜价格/袁硕摄


6月16日的青椒和尖椒价格/袁硕摄



汉食总经理:力保稳定


之后,记者又走访多家超市发现:蔬菜价格普遍存在上浮,水果价格基本不受影响,另外,大多数超市已经下架了海鲜产品,小部分超市停售了肉类产品。


超市下架的海鲜产品/袁硕摄


针对蔬菜价格波动一事,记者联系了汉食生鲜超市所属的北京汉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兴印坦言:


王兴印:汉食我们是力保稳定价格的。上涨,我觉得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是合适的,涨价不是我们这些个超市去操作。蔬菜这个东西浮动价钱是最快的,现在来了疫情,连产地周边的河北固安、承德、赤峰都涨钱了。



海淀区一店长:尽量控制


海淀区汉食生鲜超市的店长王琦兴也就超市蔬菜价格上涨一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店长:根据市场情况去调整价格。在新发地市场关门的那一天,大洋路市场都空了。我们自产的东西,像西红柿、黄瓜这些,能在我们可控范围之内,我们肯定是把价格往回拉。不在我们可控范围内的,没办法,这是市场大环境。


他同时表示,这次涨价应该是短期行为:


店长:这次涨价不会太猛、也不会持续几天,因为不是全国性的。



北京:全力保供,多家商超承诺不涨价


在6月16日举行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王洪存表示:新发地市场暂时关闭后,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菜篮子”的保障供应,蔬菜供应正在迅速增加。


北京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王洪存/市政府官网


另据媒体报道:沃尔玛、家乐福等企业也承诺北京所有门店锁定土豆、黄瓜、圆茄子等十种日常蔬菜价格自6月13日开始:一个月不变价,其它生鲜商品也将持续保障充足供应并维持价格稳定。



专家:价格浮动属正常,应为短期现象


就市民们对于菜价上涨的担忧和疑虑,记者也咨询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曹和平,他表示:蔬菜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疫情期间出现浮动也属于正常现象。


曹和平:疫情来了以后,供应链短暂的中断,供应减少、需求不变,蔬菜的价格肯定会升高,这就叫天灾和外部冲击,这是谁也避免不了的。


不过,曹和平院长认为:北京的菜价上涨会也是短期现象,菜价也会逐步回归平稳。


曹和平:菜价的提高我觉得是因为疫情管理成本的提高,是一个非常短期的现象,蔬菜供应会很快恢复正常。从北京疫情来看,控制得很好,原来被打断的供应链、停摆的供应链,就可能开足马力地补上。现在在第二季度末蔬菜供应的旺季,它慢慢会恢复到原来的价格上。




小 问 说


恶意涨价不允许

市场波动别紧张

商家政府齐努力

全力保障菜篮子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记者丨袁硕    编辑丨苏宁

值班主编丨独伊



问 精 彩

问民生丨老两口年龄70+,等房本还要等几年+?

问民生丨“公益”还是“违建”?“公益”就可以“违建”?

问民生丨不是我家人,落在我家户,“老赖”也能成“艺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