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异想天开,却惊为天人的改造酒店
周末到了,来看些有趣的改造酒店吧~
伦敦:莱佛士酒店■
2次世界大战的行动中心,英国特勤局所在地
伦敦莱佛士酒店是英国第一家莱佛士伦敦酒店,改造自2次世界大战的行动中心,英国特勤局所在地。The OWO的前身是英国旧时战争办公室,二级历史建筑,伦敦标志性地标,位于伦敦最具历史意义的街区之一。
这座标志性的 Whitehall 建筑曾经居住过英国最着名的政治家和间谍,包括温斯顿丘吉尔以及詹姆斯邦德的创作者伊恩 • 弗莱明,许多邦德系列电影也均在该大楼取景过。
如今,这座被列为 Grade II* 的旧战争办公室已被改造为莱佛士的第一家伦敦酒店,拥有 120 间顶级客房和套房、85 间独特品牌公寓以及 11 间餐厅和酒吧等。建筑和设计团队保留了该建筑中的大部分原始结构,其中包括美观的结构比例和完美的细节。为了尽可能保存和恢复历史细节,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考古学家甚至在建筑改造过程中,对建筑的每一处结构都进行了编目,这种规模的改造任务在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数百名工匠,历时5年修复这些古老元素。酒店原定于2022年开业,目前延期至2023年春季开业。
纽约州布法罗:
Hotel Henry ■
精神病院改造的酒店
见过了找各种由教堂、医院、监狱等老建筑改造的酒店,但由精神病院改造的酒店,倒是新鲜,满满的电影情节感,不知道一起住进这里“探秘”的,是不是都是“病友”呢?
作为布法罗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也是美国最大的历史保护项目之一,这片建筑群由大师Henry Hobson Richardson设计,修建于1870s,并于1986年注册为国家历史地标,一直被视为19世纪建筑的伟大瑰宝。
如果事先不说这是精神病院,人们恐怕一定会以为是某个公爵富商家的城堡呢。起先,这里被用作精神病医院,但随着心理健康治疗方法的转变,1974年后这栋大楼开始闲置。直到2017年,Deborah Berke Partners将它的中心区域改造为精品酒店,并命名为Hotel Henry,以此来向它最初的设计者Henry致敬。
可能和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还不同,这里面不是阴森森空荡荡的房间,也没有可怖的铁栅栏和条纹精神病服,反而是撒满了温暖的阳光,无论是设计还是色调都给人以宁静、治愈的感觉。
波兰:Żnin■
糖厂改造酒店综合体
Żnin糖厂建于十九世纪晚期,直到2004年,工人都在这里用甜菜制糖。后来由于工业结构重组工厂被关闭,原来的建筑也将被彻底销毁。于是ARCHE买下了这栋综合体,希望重新唤起这些破败建筑的活力,同时尊重它们的历史价值,保留几代人带来的变化、美学特征以及多样的工艺。
酒店主楼满足四星标准,包含客房、餐厅和会议空间;第二栋建筑将一座三星酒店,与水上公园、水疗、俱乐部和啤酒厂相连;第三栋建筑中设有可以容纳800人的会议室,电影院、带有活动空间的餐厅、船坞、康复中心,以及一栋更小的可以容纳新功能的副楼。
设计师从项目伊始就十分关注历史的保护,尽管老糖厂中的大型元素都置入了新的功能,但却 保留了几乎所有旧工厂中的元素,连螺丝和铁屑都没有遗漏,使得整个酒店维持了一种自然的真实性。进入主楼,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这里依然是一座“工厂”,从粗犷简洁的空间到温馨亲密的氛围,全方位刺激着住户的感官。
哥本哈根嘉士伯:
Hotel Ottilia■
百年啤酒厂“酿出”的复古酒店
丹麦的设计一直以先锋、简约而自成一派,用简单的元素创造出耳目一新的东西,工业风、北欧潮生活也一度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的风向标。最近,当地新开了一家精品设计酒店Hotel Ottilia——由百年酿酒厂改造而来的极简风酒店。
Hotel Ottilia属于丹麦酒店集团Brøchner Hotels,旗下6家酒店大多位于哥本哈根。创始人夫妇曾经从事建筑行业,而今他们又将流行的北欧文化植入酒店,改造了嘉士伯啤酒厂房。为了致敬这个丹麦的民族品牌,酒店保留了厂房的外观,以嘉士伯创始人妻子的名字命名,还保留了它具有年代的建筑外立面——64个镀金圆盘悬挂在大楼外部,圆盘形似啤酒盖,曾是嘉士伯家族的标志。
设计师在大楼中间劈了一条玻璃切口,让阳光洒进屋内;同时,在大楼的另一侧挖了相同数量的圆形窗户。设计的初衷本是为了与镀金圆盘相呼应;可没想到如今这些窗户却成了酒店出镜率最高的打卡地,酒店内部则在工业风和北欧极简风之间随意切换。酒店还推出了专属音乐歌单,每周举办现场音乐会。
嘉士伯是丹麦人的骄傲,自1847年创立以来啤酒厂区便建立于此。直到2008年,嘉士伯搬迁至丹麦日德兰半岛,这里失去了昔日的繁华。而将来,占地30公顷的厂区将被重新利用。除了酒店,还有公寓、剧院、音乐厅、餐厅和购物商场入驻,成为全新的艺术文化社区。
广州:THE POND 艺术精品酒店■
LAD(里德)让废水池重换焕光彩
提到废水池,你会想到什么?或许是:粗狂、脏乱、黢黑,甚至是带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刺激味道。很难有人想象,竟然有人能将这种地方改造为精美的酒店——THE POND 艺术精品酒店。
在1956年的广东,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甘蔗糖厂,基于对废弃原料的再利用,逐渐发展成增城造纸厂。这个半世纪前的工业区,在时代的洪流中虎口残生,所留下的历史痕迹寥寥可数,这便是1978电影小镇的前身。2015年LAD(里德)设计事务所,开始对1978电影小镇进行整体规划与改造,2021年,THE POND作为艺术酒店也成为了小镇业态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谓共生,就是一种流动着的和解状态”。会所、别墅、餐厅、布草间,The Pond将他们串联起来,但又使它们独立其中。在这片被大家的记忆与共同情感灌溉过的土壤,以功能先行的建筑空间,也重墨于历史、文化、风貌、生活以及情感的安置。
在不断地重组、并蓄、消融、对话与碰撞中,The Pond这座奇特的建筑也是回应这片土壤,回应静默增江,回应时间之河的建筑表达。
深圳:有熊酒店■
如恩新作——南头古城城中村旧房改造
城中村,相信我们都并不陌生,是城市发展留下的深刻印记,每个城市里左右人情味的地方。深圳的南头古城,位于深圳的城市中心,似乎很难想象:只有40多年历史的城市,却拥有一座距今1700多年的古城。
见证了东晋以来的历史变迁,如今南头古城里仍然小巷蜿蜒,老人当街而坐,小贩走街串巷,孩童街头玩耍,颇有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之感。
如恩的手笔,往往都是出人意外,却又让人赞赏不已。城中村里一座普通的居民住宅,摇身一变成为了精品酒店——有熊酒店。虽然原建筑被做了切割,不但创造了全新的内部空间,还引入了外部景象,但伫立在古城之中,有熊却延续了城中村这一独特标识和市井烟火,如恩完美的将日常生活的景象纳入了设计,从街道小巷走进酒店大堂丝毫没有违和感。
建筑的立面由轻盈的屏罩包裹,而顶层则以厚重、富有表现力的形式,为古城的天际留下一道别致的轮廓——这似乎也是如恩在以两种不同的建筑语言,来应对城市复杂的肌理与碎片化的形态,一如破碎却又完整的前年古城。
这些改造酒店,创意千奇百怪,乍看似乎异想天开,但改造后却都惊为天人。改造这把双刃剑,最考察执剑人的功力深厚与否。
1、从改造思路上:
从早先人们对于改造的概念,似乎一直是希望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恨不得能够把原有的建筑翻个面;但现在的设计师似乎更加追求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心动感。“共生”、“融合”、“和谐”感更多的被强调,原建筑的缺陷于特色也被赋予了更大程度上的包容,就如文中的改造例子,真正将“改”和“造”变为了两个相对独立又交互影响的关系面。
2、从视觉呈现上:
改造酒店的惊艳之处,不仅在于设计本身的视觉呈现上,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改造前后所体现的反差感与融合度。如 THE POND,就将新旧共生的设计反差感与融合度推拉到了极致:崭新的功能与旧日情景交织,模糊的历史感暧昧虚实,拙朴与极致分别呼应着过去与现在,新旧冲突支撑出更加稳固的依存关系,如回音壁般发出微妙的、丰富质感的回响。
3、从设计与功能上:
改造酒店最大的亮点在于设计,最大的bug则往往在于功能实现。所以,如何在功能保证的前提下将设计风格的实现最大化,往往是设计者们最大的难题。纵观这些改造酒店,无论是奢华酒店还是酒店综合体,亦或是小体量的精品酒店,其设计特色依然是服务于酒店的功能属性的:如Żnin 糖厂的酒店综合体,通过主、次空间的划分来实现功能属性的放大。
4、从体验于营销上:
改造酒店的特色亦是其最大卖点,无论是保留原址风貌还是内外设计形成的巨大反差感,都给住客以强烈的感官冲击和独特的精神享受。这在营销上,无疑是有巨大的优势,可能会吸引众多客流量。然而,在面对这些“独特”的酒店时,运营者也要承受运营上的压力:虽然消费者的包容度可能也会相应提升,但体验是更为“主观”的感受,即使是提供同样的服务,不同的顾客也很可能会呈现两级分化的评价。
今日话题
你喜欢哪家改造酒店?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