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刘玉志:一家四代绿荒山

2018-04-04 胡运增 中国绿色时报副刊


 在河北省沙河市与武安市交界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段明长城,长城脚下,有数座山岭全是遮天蔽日的大松林,几道山沟已是果实累累的板栗大果园。在果园和松林的连接处,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青石碑,它的周围簇拥着苍翠的松树,在春阳和松树的映衬下,石碑显得格外肃穆、宏伟,引人驻足仰望。

  那石碑所颂扬的既不是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也不是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更不是战死疆场的殉国英烈,而是河北省山区办公室和沙河市人民政府,为表彰一位为绿化荒山而献身的老共产党员刘玉志所立的功德碑。

  碑的不远处有4个坟丘,那是刘玉志和他的父亲、妻子、长子为治理荒山积劳成疾,去世后堆起的。生前一家人在一起治理荒山,死后仍在一起观看荒山每天的变化。人们走到这里看到那些坟墓,无不潸然泪下,追忆他们为圆梦,而苦战30个春秋的悲壮岁月。

  刘玉志的家乡在沙河市太行深山区的蝉房乡南沟村,村西有一条穷山恶水的山沟叫水门沟。沟长5000米,沟连沟,山套山,足有5000亩,可沟口只有40米宽,每逢暴雨,泥石俱下,如条条黄龙,一泻百里,吞噬大量梯田、无数农舍和山林。恶劣的生态环境使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水门沟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可是由于缺少资金,劳动强度大,加上这里山民糊口都困难,治理荒山只是梦想,祖祖辈辈也只好望山长叹。


追  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惠民政策,激起了老党员刘玉志治理荒山的梦想,他说:“现在国家给了这样好的承包荒山政策,我这辈子不治等何时,治不了水门沟,我这老党员死不瞑目啊!”追梦的决心和信心,激励着他于1984年春天,果断大胆地与南沟村委会签订了治理荒山5000亩的长期合同。

  这件事在当时封闭的太行山区,像一颗爆炸的原子弹,引起了巨大震动。“众人治不了荒山,难道你刘玉志有三头六臂?”“话好说,干不易,我看还是趁早把梦想扔到山外吧!”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亲戚朋友轮番来劝说。他的妻子更是不同意:“劳苦多半辈子了,一天没好过,年轻人都干不了,你逞什么能?再说,栽下的树苗没有十年八年成不了材,谁能保证政策不变?”她又心疼丈夫:“你身体不好,那么大的事,咱干不了,算了吧!”可刘玉志治山的决心像岩石一样坚硬,他坚定地说:“共产党员不能只顾自己的安稳,现在有了这样好的机会,就要为人民办件好事。至于怕政策变,再变也变不到日本和美国,还在咱中国。”他几番诚恳的话语说服了自己一家四代13口人,鼓起了他们治理水门沟的勇气和信心。



筑  梦

  1984年深秋,霜花落叶,山野寂寥。刘玉志举家挑着锅碗瓢盆,搬进水门沟这个深山野沟里安营扎寨。他们住着茅草棚,做饭用石头垒成的锅灶,吃着野菜拌炒面(炒熟玉米和米糠磨成的面粉),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资金短缺,他们就拾柴、挖药材、做荆编(苹果篓、荆篮子等)维持生活。

  刘玉志的妻子刘用妮,是位既贤惠又善良,任劳任怨的山区妇女。为了支持丈夫专心治山,她默默承受了重重痛苦,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他。刘玉志胃不好,她就把冬天为他做的棉裤多加一层绒衣里子,棉背心多加一层小羊羔皮。当刘玉志带领全家起早贪黑栽树时,她自己赶着毛驴排子车,把树苗一棵棵运到工地,至于砍柴做饭等家务活儿更是全包了。有了病,她也不跟家人说,硬撑着。长时间过强劳动,渐渐地使她的身体不能自支,1987年4月的一天,刘玉志承包荒山第三年,当刘用妮刚把午饭做好,身体一歪倒在灶前,病魔骤然夺去她的生命。刘玉志悲痛万分,这位钢铁硬汉流下混浊的泪水。相依为命,同甘共苦一辈子,刘玉志感到欠她的太多太多了。送走亲人,泪水未干,他又投入到治山劳作中。晚上他的孙子小世香,时时在睡梦中喊着奶奶,老刘的泪水把枕头湿了一大片。

  刚承包荒山那年,刘玉志的父亲刘学玉已经71岁高龄,当他看到儿子不分昼夜在治山,黑瘦的面庞和满身泥沙十分心疼,不顾年高体弱,也扛起大镐和儿孙们住在山上,一干就是十个春秋。他说:“我不能添斤但可以加两啊!”81岁那年重病在床的老父亲喊着刘玉志的乳名说:“淘气啊,你要好好注意身体,我死了就是放心不下你那干起活不要命的犟脾气。”1995年,老人走了,刘玉志愧疚万分,因为他本想在家照顾辛苦一辈子的老父亲,为父亲养老送终,可没想到父亲为了帮他治理荒山,竟在荒山与世长辞。他的心,一阵阵地如刀绞般痛。


圆  梦

  苦难的磨炼,更坚定了刘玉志治理荒山的决心,亲人们的离去,加快了他治理荒山的步伐。凭着他的智慧和能力,重重困难都被克服。治山以来,仅布鞋他就穿破500多双,用坏镐头等工具300多把,拜访科技人员20多人。与此同时,他还聘请了几位农艺师,自费把一个孙子送到邢台农校进修林果管理。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刘玉志一家人终于圆了治山梦想:3000亩松树和多种生态树种绿满山坡,2000亩板栗已嫁接成新品种,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浓荫如盖,泉水清澈的秀美画卷。水门沟也已改名为“玉志山庄”。如今,来这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这里的美景也让人流连忘返。

  突出的贡献,让刘玉志先后获得省、市劳动模范,十年治山带头人,当代新愚公,高效农业状元户,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2000年8月,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亲笔批示称赞。

  治山传捷欲庆功,英雄早逝山动容。正当5000亩荒山治理即将成功——3000亩松林浓荫蔽日,2000亩板栗披绿挂果,梦想成真之际,治山英雄刘玉志却因久劳成疾,于2001年4月1日永远地离开了他为之付出汗水和心血的绿山翠岭。2001年12月,河北省山区办公室和沙河市人民政府为这位绿化功臣竖起一座功德碑。以太行为伴,巍然屹立。他的子孙们在碑前庄严宣誓:青山不老,先辈不死,继承遗志,绿化不止。

  如今,刘玉志去世已经过去17个春秋,但他的治山精神和感人事迹,依然鼓舞着他的子孙们。他的长子刘海明,对果树管理总结出一套成效显著的经验。但由于长期废寝忘食地钻研果树技术,饥一顿,饱一顿,由胃病转为胃癌,于2014年1月不幸去世,年仅50多岁。刘海明两个弟弟刘聚明和刘聚海忍着悲痛,掩埋了哥哥,擦去眼泪,和刘玉志的孙子刘世香,又上山了,他们觉得多栽一棵树,多绿化一座荒山,就是对老人遗志的继承,对逝者的祭奠。

  在刘玉志和他子孙的影响下,现在这里附近村村寨寨的人们,正在太行山里描绘着追梦、圆梦的宏伟蓝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