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世界粮食危机的担忧。截至3月26日,至少已有越南等5国宣布停止或限制粮食出口。另据外媒报道,伊拉克粮食供应告急,依赖稻米及小麦进口的菲律宾、印尼等的供应也只能维持到6月。那么,中国的粮食够吃吗?对此,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的回应是: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数据显示,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截至2019年,已实现“16连丰”。再看结构,中国不仅粮食生产能力强,而且依赖进口程度较低。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完全实现自给,谷物自给率超过95%。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当下,据粮农组织的调查报告,在全球206个国家与地区中,只有33个能够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只有6个国家有对外援助能力,中国正位列六国之中。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近日越南宣布暂停大米出口。越南常年大米出口700万吨左右,大体占世界贸易量的15%,限制出口可能会造成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波动。部分粮食出口国为保障国内供给也可能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当然,通常应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017年7月15日,广西南宁宾阳县古辣镇的田园风光。(新华社记者黄孝邦 摄)
2019年我国进口越南大米仅48万吨,为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今年1~2月从越南进口大米仅3万吨。事实是,2016年我国实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大米进口数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进口255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进口大米占我国大米消费约1%,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如泰国香米,即使大米不进口也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给。尽管近年来国际市场曾几次出现“过山车”式的粮价大幅波动,但由于我国粮食连续丰收,供给充裕,库存充足,保障有力,粮食市场总体保持稳定。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去年以接近6.64亿吨的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大米2.1亿吨左右,小麦近1.34亿吨,玉米总产量超过2.6亿吨。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中国的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其中近80%是大豆,主要用作饲料以及榨油。中国大豆高度依赖美国、巴西以及阿根廷等国,去年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大豆后,有些国家趁机抬高大豆价格,暴露了过于依赖进口的风险。针对中国粮食储备到底实不实、数量够不够的担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在去年10月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发布会上回应称,去年国务院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性粮食库存大清查,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原则,重点检查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一共查了1.7万个库点、19万个货位。他透露,从检查结果初步统计情况来看,中国粮食库存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基本符合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今年2月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供应来看,全国绝大多数生活物资,特别是食品供应是有保障的。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库存充裕,各类企业的稻谷、小麦库存超过国内一年的消费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粮食物流运输通畅,粮油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国内粮油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疫情前期,群众居家不外出多购买储存一些粮食,由于超市、卖场等零售市场货源充足,短暂的群体性集中购买也得到了基本满足。目前居民采购米面油心理稳定,受餐饮业等消费需求减少影响,国内米面油消费总体偏弱。目前,中国是最大的水稻和小麦生产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超过95%。可事实上,中国摆脱饥饿不过几十年。那么中国是如何养活这14亿的人呢?从黑龙江到岭南,13个地区为中国贡献了75%以上的粮食产量。虽然粮食主产区分布广泛,但中国只有占全球7%的可耕地,要养活占全球20%的人口,为此,中国政府划出18亿亩耕地红线,依照法律,非法占用耕地罪最高可被判处5年徒刑。此外,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科技投入巨大。1978年到2018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从27%提高到58.3%。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养活7000万人。2022年,中国计划建成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可向95%以上的公众提供预警信息,2018年,农村用户对于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1.4分。由于科技的进步,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1949年的5倍。今年,中国将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更加高产,并可减少用水、化肥和农药。2018年5月3日,无人机在泊头市齐桥镇大付村麦田里进行喷药作业。(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粮食生产也成为考核省长的重要内容,不合格的省长将会被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并追究责任。省长也同样考核市长、市长考核县长。2004年以来,每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生产有关,使整个国家都了解,如何在新一年里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16年。
疫情之下多国的粮食出口禁令,再次凸显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进程,不乏专家认为粮食安全不是问题,完全可以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国际市场进口保障供应;还有人认为,中国农业仍以小农生产为主,与某些国家机械化大生产的现代农业相比,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实在是“种不如买”。然而,自由贸易、互通有无,永远只是最理想化的情况,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极易变形走样。比如当下,一旦遇到可能的粮食危机,各国都会率先保证自己。一个大国,如果幻想依靠外力解决吃饱饭这样的核心问题,绝对会跌大跟头。1949年到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增长近5倍,人均产量翻一番。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平常时候充足的物资供给,可能让有些人忘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可事实上,中国摆脱饥饿不过几十年,世界范围内吃不饱的也大有人在。纽约总部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挨饿人数逐年增多,截至2018年全球面临食物不足困境的人数达8.216亿。“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院士的这句告诫,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中国只有不到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资源,却要养活近世界1/5的人口,凭的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高度重视和努力攻关。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视,必须居安思危、加强储备。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只“黑天鹅”,打破了平常状态,让我们重新感受到粮食以及医疗物资的保障是多么重要,也让我们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战疫”来临,斗争精神必不可缺,但若非数十年来积累的实力,只怕无法迅速有效反应、走出泥淖。面向未来,我们并不知道下一只“黑天鹅”会出现在哪个领域,在关乎国计民生、核心命脉的领域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中国才能行稳致远。
疫情发生以后,无数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投入防控救治工作,彰显出“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国家大剧院与中国音乐学院联合推出抗疫交响合唱《天使告诉我》,将敬意与感动化作饱含深情的一词一句,化作一个个动人音符,向“白衣战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编 辑 | 张 妍 校 审 | 关灵子 校 对 | 白琼瑜
来 源 | 青春北京综合自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员 胡宇齐)、财经国家周刊(ID:ENNWEEKLY,原文首发于2019年9月16日,标题为《养活14亿人,中国为什么能?》),新华视点(ID:XHSXHSD,记者:王立彬)、瞭望智库(ID:zhczyj)、直新闻(ID:zhi_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