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院校如何应对产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昭示着汽车产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这样的新形势对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有着深远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正在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和内涵建设升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曾指出“优质校要实现真正的产学融合”。行业优势突出的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长汽高专”)在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方面有哪些经验?面对产业升级,学校做了哪些准备?《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与该校校长李春明进行了深入沟通。
李春明:在品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我们学校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一链五群”办学格局的优化。
首先,我们明确了服务汽车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办学定位。我们要满足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职业人才的需要,主动调整专业结构,沿汽车全产业链设置专业,面向汽车研发与试制、汽车生产制造、汽车营销与服务等环节建设了汽车工程、现代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服务与贸易五大专业群。
其次,我们构建了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集群化专业格局。完善机构设置,以专业群整合为依据,充分发挥集群优势,专业群既是教学组织单位,又是基本的管理和建设单元,对应五大专业群设置了五个专业教学学院,依托骨干专业引领专业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对接产业改革发展的动态变化,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持续构建共享平台,科学整合专业群内部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实现高度的共享。
李春明:学校长期聘请麦可思对毕业生进行独立第三方诊断。通过系统分析麦可思最近一次诊断报告,学校发现五大专业群面临的问题基本都是共性问题,如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等低于示范校平均水平。
针对专业群面临的问题,在自我诊断情况汇报会上,学校分析问题内因,明确改进策略。
大家一致认为,学校长期以来围绕“专”“精”进行专业建设,每个专业都有较强的岗位属性,学生质疑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对本专业岗位适应度不足,加之专业学习的覆盖面不够。
下一步,学校将以专业群为依托,在专业课程方面适当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拟定建设校内转专业机制,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李春明:CTDS(CAII-Teaching Diagnose System)即长汽高专教学诊断体系,主要作用是保障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持续、有效运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持续、螺旋提升,诊断工作以校内第三方诊断为主体,同时引入社会第三方诊断。CTDS按照国家的要求在学校层面、专业群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开展诊断工作。
学校层面的成果主要是:以“一链五群”专业格局为基础,制定《学校综合实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规划了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十大工程,包含26个子项目,80个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优化了学校顶层设计。
从成效来看,在专业群层面,我们建设了专业群的课程平台,基本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专业群共享。
在专业层面,我们以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为依托,形成了专业分方向培养,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
在课程层面,我们加大了课程的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营造质量文化的氛围,引导主动开展课程层面的教学自我诊断。
在教师层面,我们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和企业认证教师的数量。
在学生层面,我们加强了学校育人体系的建设,形成了“五课堂联动”的育人体系。
李春明:长汽高专起源于1952年一汽建立的长春汽车技术学校,产教融合渊源深厚。学校将产教融合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将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前提,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下面,我就以“一汽大学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基地”校企合作项目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深度合作的形式和取得的效果。
人才培养项目是学校和一汽深度合作的主要内容。学校结合一汽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开展紧密联系中国一汽实际的企业存量人才特色培养项目,提升存量人才能力。
为提升学校毕业生对技能人才能力要求的匹配度,校企双方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提高企业增量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高潜力技能人才、班组长等群体,学校开展定制化培养项目,统筹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并为中国一汽其他各类人才培训培养提供相关服务工作。
另外,我们和一汽开展师资互派合作,一汽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和长汽高专教师、管理人员,可互派兼职授课,根据有关规定和双方约定确定课酬。
双方共建培训基地,对接中国一汽需求,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制造及其他新兴业务领域,开展技能培训阵地建设,满足各类技能人才授课及实操培训需求。
我们还会开展产学研合作。以项目为载体,在新能源汽车装配、智能制造等领域合作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实现项目成果有效转化。
从效果来看,我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发挥学校、企业、培训中心三方的优势,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引领职业标准开发,将职业标准转化为适宜学徒培养的教学标准,形成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学徒培养良好局面。
另外,我们开辟了技术技能人才立足岗位成才的新通道。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培训中心建在学校,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融通,支撑企业员工素质提升。
学校、企业、本科院校多方合作,结合企业发展需要,依托五大专业群资源优势,共同开发本科继续教育特色专业,开展专业硕士培养,为企业员工特别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打通了职业发展的通道。
目前继续教育在校生规模达5000人。“企业现场管理专业”已为一汽集团等企业培养了4000多名生产一线班组长。
李春明:新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自主品牌汽车在产销增长和质量提升方面表现良好,汽车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企业积极进军海外市场。
汽车生产制造智能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汽车产业下游的汽车服务与贸易环节也因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而蕴含巨大市场潜力。这些变化,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给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开发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学校面对产业转型升级新形势,近两年采取了以下三方面具体举措,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和内涵建设升级:
一是坚持专业链全面对接产业链,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对应性。
我们组织汽车产业深度调研,不断优化“一链五群”专业布局。长汽高专在全国首开汽车造型技术、汽车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填补了汽车产业链各环节职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全国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二是坚持专业升级紧随产业升级,形成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调整对产业的适应性。
学校满足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职业人才的需要,不断完善专业群建设内涵,基于汽车产业相关领域的变化,学校相继增设了智能控制技术、汽车智能技术、工业工程技术、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等专业。
三是坚持“三融通式”创新发展新路径,即校企融通、中外融通、职成融通。
校企融通,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师资、资源、文化互融互通的校企合作新路径。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学校现有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56个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得到企业的大力配合,学生双重身份、校企双重管理得以实现,有力助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中外融通,把国际企业引进来,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将课程、师资等标准中国化,培养伴随中国汽车产品走出去的技术技能人才。
职成融通,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有效衔接。为企业管理与技术技能人才能力水平提升、学历提升提供支持,建立全民终身学习平台。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如需了解麦可思就业服务,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联系我们。
作者 | 麦可思 于娜
编辑 | 麦可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