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这一波操作,你接得住吗?
随着各地录取工作的推进,各个高校2019年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出炉。今年各大高校各显高招,一些录取通知书中还融入了中国元素以及深厚的校园底蕴。各个高校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上较起了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全国首份本科生录取通知书,出自西安交通大学之手。封面与封二采用剪纸阴刻与阳刻技法,重叠后形成西迁列车与中心楼、梧桐树错落有致的布局。
通知书用纸采用环保再生纸打造,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展现知识与精神的传承。
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寄出的是个礼盒!录取通知书采用活版印制,并以充满朝气、代表成功的橙色展示,饱含北工大对2019级新生的祝福与期许。
礼盒中当然还有给新生的礼物:印有北工大的景色徽章、日记本、行李牌,它们将为新生打开陌生的校园大门,也将成为学子永久的留念和记忆。
今年,南开大学将迎来100岁的生日。所以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是“百年纪念版”。现在纪念版通知书的“真容”还没有揭晓,但是南开大学的官方微博已经宣布,会用微博抽奖的方式送出10份“百年纪念版通知书”。
网友:“抽奖吗?送录取通知那种!”
南开:“好啊~”
虽然只介绍了部分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很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都美出了新高度。清华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3D的二校门升级到了“2.0版”;陕西师范大学从2007年开始,就用毛笔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浙江农林大学运用自主研发的刨切微薄竹技术制作录取通知书,相关技术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也许有人提出质疑:录取通知书只起到通知作用就好了,没必要搞那么多花样。但,所谓的录取通知书,强调的是一种仪式感,也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体现。相信新生在打开录取通知书的瞬间,看到通知书上精致的设计,便可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对未来的大学生活产生更多期许。
录取通知书是招生录取最后一个节点
回顾整个招生季
高校的招生宣传自有一套“套路”
各高校深知当下为读图看片时代,一时间,高校江湖风云跌宕、大片不断。招生宣传片,从来不会缺席任何一年的招生季。
清华大学:校长亲自站台
在清华大学这次招生宣传片里,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亲自站台出镜,用自己的经历,给大家传递了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就可以从“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到最高学府的副校长,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实现从“一到无穷”的重大转变。
上海交通大学:“硬核”的工科呐喊
说到上海交大的招生宣传片,不要只想到“蓝翔风”的土味版啊!6月23日,上海交大官方招生视频《了不起的工科》完整版发布。视频介绍了上海交大的主要学科,它们的研究成果大到潜艇,小到芯片;上到神舟飞天,下到水土保护……通过宏大壮观的画面,让人瞬间“燃”了起来。
东南大学&湖南大学:隔空撞梗,各有特色
今年,东南大学的招生宣传片《大音希声》和湖南大学的宣传片《听见湖大》,意外撞梗!
东南大学最新招生宣传片《大音希声》,以声音为引领,带你聆听东南大学里的自然之声、思辨之声、活力之声、实践之声、时代之声。
湖南大学的招生宣传片是一个设问句。来湖大,你会听见什么?听见历史、听见美丽、听见青春、听见未来。
官方微博,可能是各高校最“皮”的地方了。为了吸引考生,各校官博也晒出了本校特色,而这一波操作,可以说是非常清新自然不做作了。
美味的食堂
好看的风景
校内的萌宠
以及……
甜甜的恋爱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扩大学校影响力,在生源竞争中占领先机,越来越多的大学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经营学校形象,以及借助社交媒体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或许你会问,招生季已经结束,再谈校园宣传是不是有些晚了?看了下面的案例就会知道,一些具有创意的校园宣传需要在开学伊始就着手准备。这些长期的宣传“套路”,各个高校完全可以借鉴。
布里斯托的面孔
布里斯托大学策划组织了名为“布里斯托的52张面孔”活动。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间,每个星期学校的Facebook页面会发布一张学生的照片,并配以一段简单的采访。采访的问题与学校紧密相关,比如布里斯托大学的什么最吸引他们?学校给他们留下哪些最美好的记忆?每名受访对象还要为下一名“布里斯托面孔”提出一个问题。可以说,这项活动用一种很奇妙的方式将熙熙攘攘校园生活中的点滴呈现出来,通过每个人的故事展现出这所大学独一无二之处。
属于乔治敦的故事
乔治敦大学推出“乔治敦故事”活动,力图从多方位、全视角展示学习、生活在这所大学是什么样的景象。2014年,11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本科生被选为“乔治敦故事”视频博客的博主。在接下来的一个学年里,他们用手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随时记录下各自的校园活动、同学聚会、父母的探访等日常生活。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对这个活动进行推广,让未来有可能报考该校的学生对校园生活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离校多年的校友提供了缅怀旧日美好时光的机会。
伍尔弗汉普顿的“数字大使”
伍尔弗汉普顿大学在2014年末招募了8位“数字学生大使”,为未来可能报考的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范例。学校为“大使”设置的“门槛”并不算高,只要熟悉并喜欢使用社交媒体,在Facebook或Twitter上有自己的账号,并有信心成为学校积极、正面的“形象代言人”即可。被选为“大使”的学生需要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展示他们的校园生活经历,提出一些在学校就读的建议,并回答粉丝提出的问题。他们发布的有趣、富有创意的内容,对学校吸引潜在生源的关注也很有帮助。
最近几年,国内高校也找到了颇具中国特色的营销热点——晒本校各大食堂精心打造的美食。不论是“奇葩菜”还是“黑暗料理”,一经报道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登上微博热搜榜。不过,如果学校能以组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将喜欢的校园美食拍照发到社交媒体上,再配上一两句推荐语,说不定话题热度持续的时间将会更长久。
本文综合自:各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各学校官方微博、麦可思研究等。
又一省份让全部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让教授回归本科教学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