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70年,总有一份记忆与你有关(文末大礼包@你)
70年,多少故事凝聚在时间的长河里,汇成了一幅幅独特的画卷。它们或波澜壮阔,或平凡平淡,或无限激情……
197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复员的军人干部等成千上万人重新拿起书本求学,开启改变命运的大门。这一年,全国有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3万。
多少考生从田间、军队、工厂走进校园,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从此谱写出各自不同又各自精彩的时代故事。知识改变命运,在这一年,有了深刻的诠释,而知识改变的不只是那一代人的命运,而是中国几代人的命运。
1977年底,当听到广播中传出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在黑龙江省集贤县建设兵团插队的尤劲东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因为热爱艺术,北大荒的草垛上,尤劲东不知多少次哼唱着交响乐旋律,农闲时节的田间地头,他不知多少次绘画写生。现在,高考恢复了,理想从未如此真实可达。
可是,谈何容易?连一套完整的复习资料都凑不齐,尤劲东想办法找天南海北的朋友帮忙,白天抽空学习,晚上挑灯夜读,他重新拿起课本,如饥似渴地追赶着。“考试前一天,我坐了3个小时的火车到考场。考场里的同学,有的不足18岁,有的却年过而立。”因为怕父母空欢喜,尤劲东没敢把参加高考的事告诉他们。
激动人心的一天到来了!1978年8月,尤劲东收到了鲁迅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赶紧给父母写信:“爸、妈,我考上大学了!”学生们远离校园多年,再次上课时,对知识的渴求格外强烈。“那时候每到讲座,教室里都水泄不通。晚上10点熄灯,大家都意犹未尽。”尤劲东说。正是在大学时期,他创作了代表作《人到中年》连环画。
从插队知青到高校学子,再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尤劲东开启了新的人生。回忆起那个年代,尤劲东依然心绪难平:“恢复高考为青年人开启了改变人生的大门,全社会出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人民日报》 张烁、李清华)
1998年,中央政府制定了高校扩招计划,第二年实施,更多的人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大学生不再是“稀缺资源”,高等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08万,1999年则招生159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1万人;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32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5%,正式进入大众化阶段。此后,这一数字仍大跨步增长,2010年达到26.5%,2018年达到48.1%……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成绩斐然。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833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
2017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GSS全国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在1990—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获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已经达到47.1%。这就是说,在1990年之后出生的人口中,获得大学文凭的人口所占百分比已接近50%。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很多农村考生努力考上大学。
“妈,我被第一志愿的大学录取了。”邹文(化名)在得知这个好消息的时候第一个分享给了自己的母亲。而他的母亲,当时就留下了眼泪。
邹文说,别人以为“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这句话只不过是为了激励家里孩子认真学习,但在他的家里,确实是真实的。他是典型的穷人家的孩子,典型的农村里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却全心全意供他读书,因为爸妈说过,他们受过没有读书的苦,所以他们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邹文也一心想走出去,他知道,只有走出去,自己才能去到和现在完全不同的世界,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有不同的人生。他更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有出息,让父母不再那么辛苦。
邹文最终不负所望,因为他十分努力,晚上时常挑灯夜读,巩固学习。他还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遇到不懂的问题,在下课时间会直接问相关的课任老师,希望能够得到答案……
最终,邹文走进了西南地区的一所“985”大学,他相信,这是他未来人生的起点,更相信自己,未来可期!
70年的高教历程,变的只是形式,未变的是初心!如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向好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以不到全国10%的研发人员、不到全国8%的研发经费,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承担了60%以上的重大科研任务,包括“863计划”、科技支撑、重点研发等;建设了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2012年到2017年,高校占据了国家科技三大奖的半壁江山(总占比55.08%),其中自然科学奖以及技术发明奖主要来自高校。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吹响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号角,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破除“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从育分到育人,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2017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发布。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开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被称为“新时代高教40条”,确立了未来5年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和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并推出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本。在基础研究领域,《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出炉,布局建设脑科学、量子信息等7个前沿科学中心,以大团队、大平台、大科学计划,推动我国高校基础研究向高峰挺进。
70年高教发展,我们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关于这70年的发展,您有什么记忆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欢迎与我们分享!
在文末留言,分享在高教70年中,自己、父辈、祖辈、身边的人有关高等教育的小故事,或印象深刻,或有趣有料,或人生转折……分享字数在50字以上。我们将为点赞数最高的前3名幸运粉丝送上麦研大礼包。
划重点:如果留言不符合上述要求,即便点赞数高,中奖名额也会顺延哦~
1.老师最爱的教育书籍一本(以下书籍三选一,部分书籍数量有限,先选先得。)
《高等教育的未来:浮言、现实与市场风险》
作者:[美] 弗兰克·纽曼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1世纪的大学》
作者:[美] 詹姆斯·杜德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后现代大学来临?》
作者:[英] 安东尼·史密斯 弗兰克·韦伯斯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 精美书签一份
2019年9月29日—2019年10月9日16:00
大家赶紧留言收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