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意义到底应该是什么?|荐读(内含福利)
为期七天的国庆长假即将落幕
明天又要开始上班了!
小微相信,很多人此刻的心情是这样的:
这就是典型的“假后综合征”——对各种事都提不起劲,对上班有不情愿的心理,沉浸在假期中久久无法自拔。
担心明天上班不在状态?
别着急!
有这样一本书正适合需要“收心”的你~
《大学的意义》
作者:梅贻琦
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和学术研究领域,“清华”二字如雷贯耳。而在清华校史上,“一代斯文”梅贻琦校长之名更是永志弗灭。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生于清末,首批庚款留美生,专修机电工程,1915年回国后在清华任教,后于1931年出任清华校长,在任17年之久。后世人多称其开创了清华的黄金时代,为清华成为世界顶尖学府做出了巨大贡献。
梅先生毕生笃志办学,在主持清华大学期间,他奠定了学校校格,即严格遴选师资以及推行集体领导制度。梅先生认为大学的目的无外乎研究学术与培养人才,大学之大不在高楼林立,设施先进,关键在于大师群集,师道谨严,言传身教,春风化雨。《大学的意义》一书收录了梅先生26篇文章和讲演词,篇篇文白风清,字字透露出梅先生对教育的憧憬,对后辈的期许,对家国的关怀。
全书分为四大篇章,包括“大学与教育”“青年的使命”“校长的态度”“清华之为清华”,其中不乏一些可以让广大教育工作者醍醐灌顶的至理名言。“大学与教育”一章展现的是梅先生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深刻理解,明德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新民意指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宣扬做人治学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梅先生还提倡通识教育,而正是这样的理念造就了清华大学“重通达,轻专精”的教学风尚。
在“青年的使命”章节,梅先生抒发了自己对于青年求学与成长的看法观点,寄予学生为人处世切忌偷懒取巧,虚浮作伪,而要从通识教育出发,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心性所向,持志坚定,以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为志向,不苟且于眼前利益而随波逐流。梅先生还撰文大力提倡体育锻炼,希望青年学子通过团队运动健全体魄,培养精气,激发协作精神,养育尽己所能,胜不骄败亦不馁的优良品性。
“校长的态度”则收录了梅先生的几篇演说词和日记。梅先生担任清华校长期间,正是国事蜩螗、风雨飘摇之际。梅先生结合时局,号召师生致力学术,各尽其职,造就人才,竭力救国。七七事变之后,清华师生流离西南,后暂避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年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资匮乏,强敌环伺,梅先生仍然坚持每年撰文记述学校概况,也就是“清华之为清华”章节收录的系列文章。
文中详细描述了清华大学在烽火连天的局势下躬耕教育、培养人才的详细状况。梅贻琦先生为人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行文简洁晓畅,逻辑连贯。相信读者能从这本文集中读出梅先生心中的“大学的意义”,体会梅先生“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的赤子之心。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物质条件十分丰厚的当下,公众对书籍阅读的渴望已不再那么强烈。世俗功利、社会浮躁,让人们难以静守活着的灵魂。大学老师作为象牙塔里的“引路人”,能否继续拥有书籍阅读的进步力量,能否保持阅读价值的坚守,就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
从本期开始,小微将开启“荐读”栏目,每半个月和大家见一次面,共享“悦读”时光。也欢迎大家将那些您读过的能触动心灵的书,那些您读到的对工作有启发的书,那些曾经让您开心、难忘、热泪盈眶过的书……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共同阅读、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起来思考
高等教育的意义,到底应该是什么?
小微将选出3名幸运粉丝赠送下一期荐读书籍
可能是TA
可能是TA
还有可能是
……
活动规则
留言时间:10月7日—10月11日(共5天)
留言要求:
在这篇文章的底部留言写下
“高等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例如:
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都在于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有勇气有能力有条件有毅力追寻自己的梦想。不要那么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那么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能力,不要那么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个性。
留言点赞数最高的三位读者,将获得“下一期荐读栏目推荐的书籍”(50字以上的留言更容易被精选哟~)。
还等什么呢?快来留言吧~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