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百万培养“大国工匠”,“工匠之师”应该如何锻造?
面对今、明两年职业学校各扩招100万学生的任务,最大的考验来自哪里?
答案是师资。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应:“目前全国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是49.8万人,如果按照生师比18:1,多招一百万个学生,需要新增5.5万名老师,才能基本上把课程教学完成。考虑到现有老师还有自然减员的情况,每年大概需要新增相当于6.5万名老师的工作量。”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在招聘条件、管理标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近日,3项聚焦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正式向社会发布,分别是《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关于公布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通知》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这一系列惠师利师强师的政策,将为锻造“工匠之师”保驾护航。
其中,《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
具体目标:
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
建设100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
选派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
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
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
有力保障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辐射带动各地各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职业学校直接面向生产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材的保障。
2013年,虽是大专学历但有着“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李壮斌被引进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队伍,成为机电工程系实训指导教师。除了担任数控加工的实训教学工作,李壮斌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办数控技能培训兴趣班,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累计培养了800多名高技能人才。
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黄兴旺正在实训车间手把手教学生船舶基础知识。在这里,教室就像一艘轮船一样,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进入各自的“角色”。而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也是黄兴旺亲自编写的。黄兴旺是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之一,之前,他在青岛港从事船舶机电管理工作,现在,成为一名高职教师,他把自己在船舶上的经验悉数传授给学生。
文歧福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一名骨干教师,除了教师身份,他还是一名高级技师。因为食雕手艺出色,人送外号“文一刀”。文歧福除了苦练手艺,还密切关注行业动向,坚持学习,不断地把新技艺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行业紧俏的能手。“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2014年高考,我们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都达到二本线。”文歧福如是说。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相关研究在专业理论、专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高职教育教师理论的发展,拓宽了研究者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认知。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指出,目前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方法尚不全面、系统,“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中仍存在着问题。
老龄化教师比例不合理
年龄偏大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老教师喜欢用固有方式去教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接受比较慢,对新的知识摄取也非常有限。应增加中青年教师比例,降低教师队伍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的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下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人数过少,影响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新工科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应依赖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他们的创造力和融合力比老龄教师更具优势。
师资引进工作力度不够
建设专业应用型高校双师型队伍需要一个过程,一般而言首先要向高校引进双师型教师或者遣派本校的教师接受培训教育,这样才能不断增加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部分高校没有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工作,过于形式化,这样“杂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实并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能力同时提高的要求。
学生培养工作中没有发挥出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双师型教师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要求去培养学生,而是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师的做法仅仅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实践操作方面形成“短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两手抓”的保证,而如果这些教师不能按照相关的培养方案开展教学工作,那么就会失去专业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职校教师的“跨行性”:一名合格的职校教师,应该横跨教师和工程师两个“行当”,既能做工程设计,又能做课程设计;既能做技术服务,又能做学生服务。这种特殊的“双师型”教师需要有特殊的成长路径。
统一“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纠正认知偏差
“双师型”教师首先是一个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方面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同时,“双师型”教师还必须拥有较强的相关专业业务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仅仅通过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来判断高职院校教师是否在专业业务技能上满足要求,要重点考察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在生产、管理一线具备较强的职业经验。
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一直是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对兼职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企业中的专家、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安排他们通过讲座、会议的方式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对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安排他们手把手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管理,建立资源库的有效管理制度,做到信息及时更新,信息覆盖面广,记录详实。
第二,加大聘请兼职教师力度。聘请兼职讲师一直是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进行优化补充的有效手段。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要加强兼职教师与高职院校教师的沟通协作,将兼职教师的职业经验、操作技能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高职院校教师,帮助他们往“双师型”教师的前进道路上,走得更加扎实。
第三,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老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中坚力量,对于专业带头人、骨干老师队伍的选拔,应该明确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的机制。“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带头人、骨干老师队伍中的比例,要逐年增加。理想的状态是,专业带头人、骨干老师必须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倒逼高职院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标准靠拢。
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除了要严格把关招聘过程以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培训高校的教师,丰富他们的知识,保证他们的教学能力以及知识体系与时俱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借鉴那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取长补短,与自身情况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1]鲍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问题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