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企业人才管理:创新与改革(上)

刘斌 混改风云 2022-01-11
|刘斌(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知本咨询首席国企改革专家)  
编辑|不言


编者按

2019年12月27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根据国资委《专项行动》精神,贯彻落实深化改革行动,知本咨询特别推出公益讲座:科技型企业市场化改革系列。讲座共分十期,两周一期,将围绕《专项行动》进行政策深度解读与改革前瞻分析。 本文根据第九讲线上演讲内容整理,仅作交流之用。

在科改行动的五大部分17个要点中,与人才相关的,大概接近一半的分量。

那么科技型公司如何利用自己科技企业机制上的优势,发挥好科技企业在行业机制特点方面的设计功能,帮助科技企业的人才茁壮成长,也让科技企业的人才反过来促进科技企业公司的价值增值,所以这些问题,显得比较重要。


本文我们来一起讨论下科技企业人才机制创新与改革的话题。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在此也不想去讲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类似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块、工资、考核、培训,这些领域大家都能在找到很多参考。

个人一直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是一个艺术性的工作,管理的是人而不是设备,也不是机器,也不是零部件。

那么这个“艺术活”如果反映在国有科技企业,知本咨询认为它就更像一个心理工作,艺术加心理这两样如何能做好,实际也是体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

大家都说华为人力资源管得好,华为人人都像狼一样的不断地战斗,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以客户为中心,这样一种人才的机制和气场是靠什么来实现?

当然,这里面有基础性的管理,但还有很多是我们所谓的艺术和心理的工作起到很大作用。

知本咨询想跟大家谈到的国有科技企业的变革,国有科技企业人才管理,重点想跟大家谈谈几个重要机制问题。

希望这样有所差异的观点,能够帮助大家跳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来看新型国有科技型公司的人才机制建设。

对于科技企业要展开的人才管理主题,在此想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作为科技企业,人才管理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2020年以后的科技公司应该重视哪些新现象?

第二个问题:如何在原有人才机制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崭新的,能够对企业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又能适应中国国有企业特点的人才机制。知本咨询认为应该与商学院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有关联,但是也应该有创新的地方。

第三个问题:在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当中,是否有一些好的案例或者好的做法可以参考。


首先,我们来一起来研讨科技公司的人才管理,现在面临的核心问题。


科技公司的组织特点和工作特点


从科技公司的组织形态和自身的业务特点上来看,与其他的公司相比,比如跟装配制造业的公司,比如跟能源行业的公司,以及农业生产的公司有很多不同,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个特点:不靠机器,靠大脑。

一个国家的成长、一个经济体的增长和一个企业的增长,促进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不太一样的。但是组合都比较明白,有固定资产的要素、有土地的要素、有劳动力的要素、有技术的要素、有资本的要素、还有企业家的要素。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科技公司通常从创立开始都是轻资产的公司。但是轻资产公司有一类资产不可或缺,就是科学家、核心的技术人员、核心的经营人才。

这就是导致科技公司没有一堆机器,只要有人的智力,就能够不断地创造。即使有了一堆机器,但没有核心的大脑和智慧也没办法。

所以不靠机器,靠大脑。如何调动大脑的潜能和积极性,是科技公司面临的大问题。

第二个特点:不靠时间,靠灵感。

现在有很多的公司都搞各种各样的智能装备,包括扫脸打卡,扫脸进楼。这种工时管理的方法当然很好,过去在考核劳动力的时候是考核工时,但是科技公司考核工时管用吗? 
   
如果一个人就工作8小时,准点上班没有产出,不打粮食,那是没有用的。反而有时候他睡到半夜醒来,一个灵感可能都为公司发展创造极大的价值,所以不靠时间,靠灵感。

人才管理机制另外一个大问题,公司是否能让大家更多的产生灵感?而不是搞很多的咖啡屋,员工都穿着拖鞋在这里喝咖啡,喝了很多咖啡,泡了很多时间,付了很多加班费,依然什么都没有。

这样的人才管理模式如何来解决?

第三个特点:不靠大军,靠团队。

一个科技公司从小到大,像华为这样大的科技公司,已经有一二十万职工了,科技人才都有十万八万,也有小的科技公司,只有两三个人。

但是无论科技公司有两三个人,还是二三十万人,基层的组织和创造单元都是由比较小规模的、灵活的、一个有核心人物的创造性团队构成的。

科技公司再大,都可以把它拆解成不同的小型装配单元,它们之间无缝隙的咬合和技术,就是非常好的创新生产力。但是如果把它变成生产线,都像装配制造工厂一样,也许还真是发挥不了太多的作用。

所以不靠机器,靠大脑;不靠时间,靠灵感;不靠大军,靠团队。这就是科技公司组织的特点。


在这个组织特点的基础上,现在要考虑科技公司面临的人才问题,还要再叠加一个部分。
 

科技企业面对的零零后人才队伍特点
 

现在已经进入2020年,我有一些学生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他们的心态、期待和职场当中的诉求,会有些什么变化?

科技公司迎接这样的高知阶层来公司作为新生力量,后浪来推着前浪往前进,把前浪拍在沙滩上,他们变成大浪,应该给他们创造哪些东西?

我们这些在八九十年代出来的时候,我们有我们浪的一面,现在的年轻人他的浪在哪里呢?知本咨询也总结三句话:
 
第一,个人更多了,组织更少了。

现在年轻人普遍的特点是,以个人成就为基本价值导向的人越来越多,以组织成就为首选目标的人越来越少。那么个人的思考更多了,组织的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调整。

第二,选择更多了,耐心更少了。

现在的年轻人家境都不错,普遍的生活水平比30年前有很大进步,在择业的时候他们又会有很多的选择。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有可能选择两到三年不工作,他也有很多的选择。

在一个特定的岗位上做特定的工作,这一个阶段里他的耐性更少了。选择更多了而耐心更少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应该如何做?

第三,梦想更多了,机会更少了。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追逐,追逐事业、追逐人生、创业梦想,但是现在无论是从就业还是单位内部的晋升通道,还是各种各样的组织模式,与20年前相比,现在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给每个人的机会更少了。

个人更多了,组织更少了;选择更多了,耐心更少了;梦想更多了,机会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人才机制和人才管理应该如何调整?


 
零零后时代的人才特点
 

先举一个小例子,我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千禧一代员工价值观的文章内容,我觉得这个价值观写的总体还行,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工作和生活要融合,而不是平衡。我们那一代人讲究工作和生活平衡,现在要融合。

合作型文化,而不是竞争性文化。华为提倡的狼性精神可真是竞争性文化,现在提倡合作性文化,那可能就不是狼了,那应该如何处理?

能提供指导而不是命令。以前的老板就是大boss,说什么是什么,现在的老板,他可能要变成伙伴。

工作是让世界更美好,工作不是为了挣钱,工作是为了实现梦想,让生活变得更加舒服。


在这样的年轻人才,越来越多进入企业骨干岗位的时候,管理人才机制上应该解决什么问题?用一句话来说,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年轻人的个人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两个能量共同最大化。
 
在这种二维增长模式下,其实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把原来的管理向服务型的管理去改进,要把原来的老板向导师去改进,要把集权管控模式向自动自发工作的授权机制去改进。

另外,现在应该让大家每个岗位都有足够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能够让大家认为自己有非常好的生存空间和自我独立经营的空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确实需要调整。


相关阅读
两个指引、五大配套机制,推动任期制、契约化和职业经理人制度(上)
推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这四点最关键(中)
任期制契约化改革的五步法,如何落实职业经理人制度?(下)
四大掣肘要摒弃,五朵云彩要呵护丨国有科技公司治理与管控设计和实施(上)
海康威视、谷歌等七大案例,详解科技彩虹法丨国有科技公司治理与管控设计和实施(下)

版权声明:本文系知本咨询旗下自媒体“混改风云”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核心专家团队、最多原创管理技术、数百家大型国企咨询服务经验,商务合作请联系戴老师,咨询电话:136 8301 8006


推/荐/干/货 

点一点“在看”,共享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