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对C919商飞冷嘲热讽, 恰恰忽略一个重大教训|文化纵横
↓ 进入公众号点击右上角“...”设置星标 ↓
防止内容走丢✪ 路风 | 北京大学
✪ 赵忆宁 (访)
【导读】2023年5月28日,国产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成功执行首次商业飞行。此前C919全球订单已突破1000架。从论证到如今正式进入民航市场,中国大飞机走过数十年曲折历程。今天,对C919的质疑也依然存在。那么,为什么中国必须研发大飞机?技术先进性问题又该如何理解?
本文中,北京大学路风教授回忆参与大飞机项目论证的经历,并强调了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则。中国大飞机的第一次论证主题是“中国要不要做、能不能做大飞机”,核心是搞军机还是民机;第二次论证大飞机的实施方案,最终确立民机和军机一起发展的路线。从技术层面看,在攻克大飞机制造的过程中,“运10”下马导致我国失去大飞机研发平台,“我们太不珍惜自己的技术经验了,扔掉自己的经验后只能陷入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必须重视技术和产业能力的积累,不能以产品早期的优缺点论输赢。如今,中国商飞采取世界主流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但是中国还不具备波音、空客协调供应链的技术和能力,需要在未来持续积累经验和能力。在产业领域,许多“隐性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积累,生产技术上不那么先进的产品与研发先进技术并不冲突,关键是要搭建自主研发平台,这样技术才能不断升级和突破。总之,“做总比不做好,我们现在做不到最高水平说明没有经验,但不做就永远没经验”。
路风认为,在复杂技术系统工业领域培养国际竞争力,仅靠市场自发作用远远不够。中国大飞机发展必定面临国际既得利益集团阻力。但中国有特殊的大国效应,养得起一个民机工业,应坚定自主研发的意志和路线。
本文节选自《大国工程》,原题为《浮沉:中国大飞机的30年》。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参考。
浮沉:中国大飞机的30年
▍大飞机决策回溯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订阅新刊) 订阅服务热线:010-8559710713167577398(微信同)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8点至晚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