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的“瓷饭碗”: 在小镇考“编外”为何成了香饽饽?|文化纵横
↓ 进入公众号点击右上角“...”设置星标 ↓
防止内容走丢
【导读】近年来,考编热、考公热带来“一编难求”的现实背后,基层政府编外用工扩张问题日益突出。为提高行政效能、减轻财政负担,各地相继出台编外人员管理的规范性文件。靴子落地已有时日,编外人员膨胀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抑制?这一问题的发生机理何在?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一个经济发达镇启动的“编外管理编制化”改革过程。作者认为,基层政府的“编外膨胀”是为了处理四对相互叠加的矛盾:刚性编制与治理任务过重的矛盾、基层编制配置不足与基层需求差异化的矛盾、对编外人才的需求与编内人员流动的矛盾、科层惰性与治理事务增加的矛盾。此外,基层是个人情社会,通过关系成为基层政府的编外人员是一个较“稳定”“体面”的选择。基层政府“编外膨胀”的根本原因,是乡镇实际居住人口远多于户籍人口,但编制却依照户籍人口设定,不足的编制配额需要编外人员弥补。
改革后,该镇编外人员的总额减少约120人,占比约30%,公共财政支出减少约32%。“编外膨胀”虽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仍有局部膨胀。面对基层政府顶额申报编外指标,治理任务增加时扩充编外人员,以及基层政府通过扩张编外人员来拓展治理权限的情况,“编外膨胀”无法得到根本抑制。作者认为,需要更高一级的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建立强规制性的编外管理制度,控制编外人员的财政支出总额并进行专项审计,推进基层政府特定岗位的市场化改革,建立政府职责清单防止陷入“因事找人-因人找钱-因钱找事”的怪圈。
本文原载《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11期,原题为《“编外管理编制化”能否抑制基层政府的“编外膨胀”?》。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编外管理编制化”
能否抑制基层政府的“编外膨胀”?
本文原载《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11期,原题为《“编外管理编制化”能否抑制基层政府的“编外膨胀”?》,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订阅2024组合) 订阅服务热线:010-8559710713167577398(微信同)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8点至晚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