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四次国际金奖,依然属于WHU-China!

为学子骄傲的 武汉大学 2021-03-03


连续三年代表武汉大学斩获金奖
2020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他们又以项目“The Negotiator”取得了第四次金奖他们的团队横跨个学院全部由本科生组成?
看这里!他们就是

武汉大学iGEM团队(WHU-China)

想知道佳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吗?

赶紧和珞珞珈珈一起

走进WHU-China团队一探究竟吧!





01

灵感:源自警匪片?


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iGEM竞赛总部共同主办,合成生物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竞赛。竞赛既包括湿实验、数学建模、软件编程、社会实践等部分,还涉及生物学、医学、数学、化学等多学科领域。武汉大学iGEM团队凭借出色的实力,在海内外的诸多名校中崭露头角。


本次大赛中,WHU-China团队着眼于在正常治疗中可能产生的医源性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以最容易引起发病的病原菌之一的绿脓杆菌为靶标,致力于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为我国医疗行业做出贡献,设计并完成了项目“The Negotiator”


项目wiki主页面


项目根植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大背景。他们注意到,作为应对疫情的重要医疗战略资源,侵入式呼吸机在使用中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于是,他们结合从“警匪片”中获得的灵感,将人体免疫细胞与病原菌的博弈看作一场“警察”(免疫细胞)与“匪徒”(病原菌)之间展开的“军备竞赛”。当引入第三方“谈判专家”(一种全新的工程益生菌)从中斡旋,一方面采取缓兵之计抑制“匪徒”功能,另一方面给“警察”通风报信时,就能辅助其对“匪徒”的杀灭。


“谈判专家”漫画说明


该项目的模式为医源性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减少抗生素过度使用中可能导致的耐药菌产生,拓宽了合成生物学应用的方向。项目的推进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完善,最终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认可和鼓励。



02

相聚:团队横跨七个学院?


由于iGEM竞赛是一个涉及实验、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实践调研、产品商业化等多学科交叉内容的综合性大赛,在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后,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弘毅学堂、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以及口腔医学院18位本科生组成了2020年武汉大学iGEM团队。


“我们团队有非常强的包容性,”队长俞鼎辰说到,“合成生物学相比起传统生物学中的‘格物致知’,更重要的其实是如何‘建物致知’,建构出一个新系统去对比、去验证、去应用。”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这群学科背景多样而志同道合的学生们在团队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特长。


团队成员合照


俞鼎辰表示,除了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弘毅学堂等院的队员所负责的核心生物设计部分,项目的宣传展示也是在iGEM比赛中胜出的关键因素。因此,今年的WHU-China团队中,既有艺术特长生为创意落地现实增添色彩,又有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为搭建网页添砖加瓦。此外,为提高科研效率、增强医疗实践的可行性,团队还招募到了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医学部与口腔医学院的同学。


今年五月,新一届武汉大学iGEM团队正式建成。对这群意气风发的少年们来说,这既是彼此间学科轨迹的交点,同样也是一起奔赴共同目标的起点。



03

过程:科普还能用漫画?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的比赛形式由现场展示调整为线上参赛,团队准备比赛的时间也延后到五至十一月。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了原本的备赛计划,也压缩了返校合作备赛的时间。“虽然留给线下实验的时间有限,但其实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项目“sensing模块”设计


项目“safety模块”设计


返校进程虽缓,备赛步履不停。他们迅速调整阶段性计划,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之中。为了充分了解疫情期间的医疗情况、增强项目实践性,他们除了请教医学院、药学院的指导老师外,还找到曾参与抗疫工作的人员进行探讨调研;他们创作了一幅幅生动的科普漫画,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线上教学的日子里,从专家访谈物理模型社会实践,WHU-China的成员们虽“散作满天星”,但他们思维的火花却“聚是一团火”,在团队合作中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漫画


返校后的一个多月里,团队成员开始了争分夺秒的实验工作。除了上课时间,他们“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他们采用创新性的数理建模方法,将生物系统进行数字化、公式化后加以预测,不仅得到了积极的实验结果,也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尽管条件有限、时间紧张,但队员们努力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发挥价值。


数模“祖先蛋白模块”设计


参赛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项目材料基本准备完毕后,团队开始搭建网站对项目成果进行最终展示。图片现画、内容现做、链接现想,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他们完成了25个美观大方、内容清晰的子页面,并结合视频与交互式海报,向世界展示出了珞珈学子的亮丽风采。



04

迎难:学科壁垒怎么破?


优异成绩的背后,WHU-China团队备赛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学业压力繁重、实验时间有限、学科背景差异……今年的队员们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可征途虽苦,仍需日夜兼程。


实验中的团队成员


他们马不停蹄地穿梭在繁重的学业中,与时间赛跑。“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就像是上了发条一样,一刻也不敢停歇。”当谈及时间上的困难时,谢依朋如是说。忙碌紧凑的时光里,有着四处借试剂仪器的奔波、匆忙在路上解决的午饭、实验结束立刻奔向的课堂……对此,他们没有抱怨,只是云淡风轻地调侃道:“细菌不等人”。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点,实验小组的三位成员依次接班,努力平衡着学习、比赛与生活,几乎没有让实验进程停止过。


实验室部分仪器


他们翻山越岭地穿越学科壁垒,以沟通促进理解。由于队员来自理科、工科、艺术等不同院系,多学科的交融既碰撞出了创新的观点,也带来了很长一段跨越学科鸿沟的磨合期。项目初期,像“学生物的同学不知道是否符合设计原理,而学工学的同学不知道从何下手进行设计”这样的矛盾常常出现,固定的学科思维模式让项目推进一度陷入两难。


实验用到的“parts”


“多学科交叉有它的魅力,但产生的前提是对各学科都有一定基础性了解。”夏浡烜谈到,“而它的魅力也在于在了解过程中,不断地在不同学科中寻找异同,再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为了更清楚地互相理解对方的意思,队员之间总是一遍遍反复地沟通修改,力图实现从实验到设计的最佳呈现效果。“但这样的磨合无论是对我们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合作,还是为以后的成员提供借鉴,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05

传承:大一也能做科研?


从2004年大赛创立至今,iGEM比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武汉大学iGEM团队的力量也在一届届的参赛中接续相传、成长壮大。


“共培养”物理模型实物图与部件


连续三年获得金奖的精彩表现,与队伍的传承密不可分。一方面,iGEM团队在选拔本届主力负责各组核心职责外,也选拔部分大一学生随队参与立项、实验、建模等环节,从而提前培养下一届带队参赛的主力成员;另一方面,本赛季的结束并不代表新旧两届队伍的彻底分离,本届老队员依然会陪伴下一届进行选拔考核、随时提供帮助指导。通过这种提前培养、往届支持的团队模式,武汉大学iGEM队伍有效地解决了新老成员交替的问题。一届届传承前人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他们追求卓越的步伐越发坚定。


实验中培养的细菌


新成员的加入为WHU-China团队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但这支富有情怀的队伍保持的团队精神却始终如一。正如谢依朋所说:“我们希望给下一届留下的,正是这份全力以赴的认真、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团结协作的默契。”他希望让每一个WHU-China的成员都能真正感受到比赛带来的成长与改变,不断作出新的突破。“只要初心不改,一起合作比赛的过程其实比成绩更为重要。”


传承不仅是WHU-China团队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同样也是团队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武汉大学团队在每一年的参赛中都提出一个与往年不同的全新项目。对此,谢依朋表示,希望未来在项目主题的选择中体现出连贯性,甚至延续上一届的项目主体,不改变基本设计,而是在细节上不断优化打磨。“在一个方向做好做深、精益求精,相信未来在iGEM的舞台上,我们一定会一届比一届做的更棒。”



06

出发:金奖只是新起点!


“最终结果并不重要。不论最终是获得了成功,还是中途失败夭折,研究本身的经验思路依然能够为其他项目提供借鉴,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意义所在。”一如队长俞鼎辰所言,金奖并非WHU-China团队追求抵达的终点,而恰恰是他们再次前行的新起点


物模微流控芯片“holder”设计


不同的是,带着评委们对项目可行性的认可,他们继续踏实推进项目的路上,多了一份自信、从容和坚定:“我们希望,砸下的这块石头能够引起更多的涟漪。”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少年们满载希望,继续出发。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优异成绩的背后

离不开这群追梦的少年们

日日夜夜的钻研与打磨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愿武汉大学iGEM团队再创辉煌!


点击图片,给武汉大学2020热门十大投票



● 重要通知,请查收!

● 投票啦!武汉大学2020年热门十大,由你来定

● 祝贺!最美武大蝉联这一最高荣誉

● 冬至,热腾腾的武大限定饺子来啦

● “融”耀霸榜,武汉大学凭什么……

● 这封跨越山河的武大邀请函,请查收!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图片来源:2020 iGEM WHU-China文字/采访:雷雅麟 田煦煦编辑:虢妍君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点个“”,再点个“在看”,为IGEM团队喝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