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全国第5!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
在首批(2019年度)遴选建设104个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
确定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赶快和珞珞珈珈一起来看看吧
武大又添4个基地
2月5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共有49所高校的95个基地入选。两批合计有60所高校、199个基地入选,高校数和基地数分别是拔尖计划1.0试点高校数和基地数的3倍和2.5倍。
从名单来看,2020年度入选基地数量最多高校为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分别有6个基地入选。北京师范大学有5个基地入选,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各有4个基地入选。至此,武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总数共9个,位列全国第五。
这些基地在武大
武汉大学两批共有9个基地入选,学科类别为化学、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哲学、物理学、数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
专家解读在这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
就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020年度)名单
进行了解读
一起来看
↓↓↓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有何背景和目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教育部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2.0,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2009年,教育部会同中组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拔尖计划1.0,累计培养学生1万余名,已毕业的6647名学生中98%继续攻读研究生,32%进入世界前50名的学科深造,逐步呈现出成为未来科学领军人才的潜质。十年来,拔尖计划已经成为创新“试验田”,探索了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成为后备人才库,促进了青年英才脱颖而出;成为改革“领跑者”,带动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2018年,教育部会同科技部等六部门在前期十年探索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拔尖计划2.0,坚持“拓围、增量、提质、创新”总体思路,拟在基础理科、基础文科、基础医科领域建设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着力培养未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为把我国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教育部稳步推进拔尖计划2.0,体现在“三个全面”。2018年9月,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对拔尖计划2.0进行了全面部署。2019年4月,教育部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对实施拔尖计划2.0进行了全面动员。2019年8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2019—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基地建设规划,并于2019—2020年遴选建设了两批共199个基地,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推动计划全面实施。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实施范围是什么?前两批有哪些院校入选?有什么特点?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实施范围从拔尖计划1.0的纯理拓展到大理、大文、大医,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基础医学、基础药学、中药学等20个类别。
拔尖计划2.0两批共遴选199个基地,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总体实现拓围增量。两批合计有60所高校、199个基地入选,高校数和基地数分别是拔尖计划1.0试点高校数和基地数的3倍和2.5倍。
二是高校类型呈现多样化。入选高校包括综合、理工、师范、财经、医药、农林等多种类型,鼓励高校分类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入选高校涵盖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体现了“唯水平不唯身份”。
三是地域实现东中西部全覆盖。两批基地分布在19个省份,其中东部9个省份、中西部10个省份。鼓励中西部高校以拔尖计划2.0为牵引,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重点改革内容是什么?
拔尖计划2.0的重点改革有三个方面:
一是要实现“四个突破”,即拓围,实施范围从纯理拓展到大理、大文、大医;增量,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数万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提质,推动质量变轨,培养能在无人区探索、领跑的领军人才;创新,创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
二是要聚焦“三个环节”。把握选、培、评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
选,通过入校后二次选拔、高考“强基计划”、高中“英才计划”等渠道选鉴对基础学科有志向、有志愿、有志趣的拔尖学生,让异“才”纷呈、脱颖而出。
培,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改革。书院制重在创设环境,注重“浸润”“熏陶”“养成”“感染”“培育”,推动实现学生快成才、多成才、成大才,成才率高、成大才率高,让学生不跑偏、不走极端;导师制重在言传身教,吸引理念新、能力强、肯投入的名师、大师参与拔尖计划,引导学生的学术成长和人生成长,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学分制重在制度设计,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毕业标准,支持拔尖学生自主构建培养方案,实施弹性学制允许提前毕业、探索荣誉学位增强挑战性和荣誉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制度安排。
评,坚持长周期、过程性、科学性评价,完善学生自我评价和导师、学校、社会、行业评价等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机制。
三是要做好分类探索。根据基础理科、医科、文科的育人特点,探索“一校一策、一基地一策”的多元模式,同时注重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通和整合,寻求创新生长点和突破口。
在促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工作交流方面,教育部采取了哪些举措?
为加强工作交流、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鉴,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开发线上书院,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拔尖学生营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和生活社区,设“学海从游”“星空探索”“书院论道”等模块,目前已导入800余项育人资源。
二是组织交流活动,2020年召开拔尖计划2.0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学术研讨与交流会、学生交流会、各学科交流会等10余次交流活动,参与师生1300余人次。
三是创设拔尖计划内刊(季刊),展示拔尖计划的工作动态、典型经验、优秀案例和研究成果,推动资讯发布、经验互鉴、资源共享。近日,2021年首期刊物已经印发。
四是加强理论研究,组织高校教师和有关专家围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开展专题研究,旨在形成一批有质量有分量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计划深入实施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参考。
五是推动出版相关书籍,编写出版《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十周年回顾》,供计划实施高校工作参考。
根据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文件,2019~2021年,将遴选建设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包括190个左右的理科基地、60个左右的文科基地以及10个左右的医科基地。
● 减少CO₂排放,实现碳中和,武大人这项成果在《科学》发表!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来源:微言教育、青塔
封面图:田春雨
制图/编辑:殷丽雯
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