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来接!这位哲学老师要与你对话

为吾师点赞的 武汉大学 2021-11-29




一方文案、三尺讲台

他是授人以渔的老师

引导青年学子们遨游知识的海洋


桃李芬芳、其乐融融

他是同学们的益友

用细致的关怀温暖学生的书香岁月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在他的手中成长出

一批批优秀的哲学人才


今天就和珞珞珈珈一起

认识这位好导师——汪信砚







汪信砚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


获评武汉大学第十一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缘起,遇见上上签


巧合就是一次注定的偶然,汪老师与哲学的缘分始于1979年。那年高考过后,政治课教师的一句玩笑话“你的政治考分不错就报哲学专业吧”,让他误打误撞地来到武汉大学哲学系学习。但有些相遇,一见就是上上签。四年的大学学习让他深深地喜爱上了哲学专业,此后一路追寻,初心始终,于1988年在武汉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早年,汪老师就是在陶德麟先生的引领下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在汪老师眼中,陶先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教育家,不论是淡泊名利、高风亮节的高尚师德,还是雍容大度、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都使他深受教益和感染。“教育之道首在成人、为学之道首在立志、为文之道首在晓畅、育才之道首在识才”这些教育理念后来也成为了汪老师的基本遵循。


时间的巧合,让他幸运地置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思想接力中。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开创者李达先生,以及著名哲学家陶德麟先生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毕生致力于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求解 “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力求从哲学上探寻中国道路。在这样一种思想浪潮中学习,受前辈们的直接影响,近20年来汪老师的学术研究,也聚焦于此,努力地传承从李达先生到陶先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术传统。


作为主编,出席人民出版社《李达全集》出版座谈会


正如马克思曾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科学思想的伟力,能让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为其所折服。在探索真理和道义的过程中,这样深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无数学者能够始终满腔热情地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汪信砚而言,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就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做最幸福的事


博士毕业之后,汪信砚选择了留校任教。说起现在的职业,他的脸上满是喜爱与热忱,“看着自己精心培养的一批批学生不断成长、不断取得新成就,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老师而言,立德树人、因材施教,是共同的要求。但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哲学本身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汪老师认为,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观培育相结合,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德性涵养十分重要。


基于这样的理念,他始终追求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将成人教育贯穿于成才教育中。在与研究生们的相处过程中,引导他们在学术问题的探讨中涵养德性锤炼修为,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有创造力的人才。





汪老师的课堂是活跃而包容的。他不是讲一家之言,每次讨论一个主题,都会事先让我们去了解并梳理这方面的研究,引导我们去全面而完整把握这一问题。他鼓励大家踊跃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不回避学生的问题@学生冷蓉




在指导我的小论文的过程中,老师不厌其烦地帮我一遍遍标出了修改意见,这些意见不仅涉及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涉及需要加强的论证、需要推敲的表述,甚至还涉及排版方面的字体、行距、页边距等问题。汪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写东西可不是写一写、改一改那么简单就可以了事的,对学问要有敬畏之心,要慎之又慎,对自己写的东西要仔细推敲,即使是细节上也要下大功夫。”这种求真、求实、求深的学风,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学生孔婷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汪老师认为,作为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治学态度和掌握有效的治学方法,它们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汪老师的课堂上,能看见新颖的互动式教学,针对性的开放式研讨。授课之余,一起交流学术问题,指导写作论文,与学生聊天谈心…这些都是汪老师与学生之间独特的记忆。


201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会议发言




汪老师在生活上对我们的照顾简直可以用“关怀备至”来形容。记得那次,有同学跟随老师出国开会,因不了解学校申请资助的流程而错过了机会,是汪老师马上帮忙联系,顺利申请到另一个项目的资金支持。他还特别鼓励我们多尝试,博二时,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询问老师可不可以和他一起出去开会,没想到老师一口答应说“当然可以,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学生孔婷




每当我们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师,他总会给出很好的建议和及时的帮助。他经常会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我们一对一交流,了解我们的近况,关心我们的生活,叮嘱我们遇到困难一定要告诉他
@学生冷蓉

不同的治学方法总有共性亦不乏个性就哲学研究而言,汪老师常把四个意识挂在嘴边——一是经典意识,即注重熟读和掌握经典,打牢做学问的基本功;二是现实意识,即密切关注时代和现实实践的需要;三是问题意识,即注意在读书和思考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探讨、回答和解决真正有意义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四是前沿意识,即时刻关注学术研究的前沿动向,并努力站在相关领域发展的最前沿开展自己的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每一个领域都有着各自的斑斓,异彩之间开出遍地的绚烂。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理论旨趣不仅在于追求真理、回答“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探寻意义和价值回答“应如何”的问题。


因此,汪老师强调,创新是人文学科发展的本质要求。运用不同于前人的研究方法、提出不拘于成见的学术主张的过程,就是展现自己的独特思考和理论个性的过程。“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敢于质疑成见,勇于提出新见,才能为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哲学与烤面包


“哲学确实不能烤面包,但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烤面包重要。”在这个注重实用与眼前获益的时代,虽然有不少人宣扬哲学无用论,但在汪信砚心里,能够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价值指引的哲学始终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019年全国“生态治理与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发言


“哲学思维不仅要穷根究底,而且还要瞻前窥远;不仅要考察现实的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价值规范对现实的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审视和批判,建构和追寻人与世界关系的理想状态不断拓展人的意义世界。”


哲学就像高耸云霄又普照现实的阳光。四十多年的哲学学习和研究生涯使他对哲学家的使命有这样的理解——怀着“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以“九死无悔”的精神去“爱智求真”。


汪老师亦对哲学专业和哲学专业的学生抱有很高的期待。“综合性大学当然应该设置哲学专业的,它可以与其他专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现代社会学科分科细密,学生难以掌握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需要以对某一学科专业的学习为主,哲学也不例外。“哲学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具备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某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素养。”看到许多哲学专业的学生能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哲学学习,汪老师很是欣慰。





他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勇于奉献的战士。去年,在武汉新冠疫情肆虐时,汪老师主动参与到了校园疫情防控的志愿工作当中,还安慰担心他的同学们。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的真正内涵。

@学生孔婷




汪老师始终坚持为人与为学的统一,在他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一名学者对待科研和学术应有的严谨、认真与求实态度,更看到了张载所谈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仁爱情怀。

@学生冷蓉




对青年教师寄语青年人要有长远的学术发展规划,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确立稳定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并且要有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努力克服各种浮躁心理。只有在某一研究领域里或研究方向上长期耕耘、持续发力和不断积累,才能有所建树。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回顾武大红色历程▼

▼一起喵喵喵▼

▼武大人的plog来啦!▼




● 当新华每日电讯遇上珞珈山,红啦

● 这批武大研究生,今天搬家啦

● 在武大当个喵星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 来啦,武大人的plog!

 藏不住了!武大人的小学期

● 这些武大人,为什么选择“挖土”?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图片来源于汪信砚老师

感谢汪信砚老师、孔婷同学、冷蓉同学接受采访
采访/文案/编辑:张译丹

责编:陈菲芃

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为汪信砚老师点个“”,再点个“”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