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武大,定向越野!
珞珈天晴日,春光倚微风
草长莺飞,目光所及皆是春景
向阳而生,步履不停
珞珞珈珈今天带你探秘什么呢?
鲲鹏广场,912操场,卓尔......
在校园的角落里
你是否见过
这个神秘的橙色盒子
中间有NFC刷卡标识
下方还有相应的数字
它们是什么时候安在这里的呢?
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一起走进武大人的“定向越野”
揭秘“橙色盒子”背后的秘密吧
“定向越野”这门课程开设于2010年,“一开始没有电子设备,同学们采用机械式打卡,体验感不是很好。”2019秋天,武汉大学采购了第一批电子设备,包括指卡、点标、起终点和打印机等,那个橙色的神秘盒子,就是定向越野路线上的点标。
珞珞珈珈了解到,这门课程入选了武汉大学创新创优课程建设项目,目前,这门课由许少峰、张力、孔军、张鸿声等老师讲授。whuer参与的热情很高,几乎每个学期的教学班都是满额。“前后大概有800名同学选过我的课。”许少峰老师说。
定向越野又称指北针运动,源自19世纪的北欧,是一项集智力与体力于一体的现代体育运动。这项运动受众广泛,在国际赛事活动中,上到95岁老人,下到3岁儿童都有过参赛记录。
拿着地图寻找位置,借助指北针判断方向,定向越野可以很好地发展人们的空间思维。同时,对人的有氧耐力、速度、耐力、柔韧性、力量、灵敏性等都有提高。
迈开步子,去感受珞珈风光。定向越野没有按部就班的训练,每一节课都是一场未知的惊喜。课程以武汉大学为比赛场地,进行模拟的定向越野赛。“我在哪?”“我要去哪?”“怎么去?”是定向越野的三部曲。
拿到一张这样的定向越野实战图,三角形代表起点,同心圆代表终点,佩戴指卡进行打卡。开始前先打卡“清除”点标,再打卡“起点”点标,按照标号顺序找到各个点标,并依次打卡,最后在“终点”处打卡,然后打卡“主站”录入成绩。
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跑完全程?当赛场从篮球场扩大到整个学校,当个人赛变为接力赛,你是否还可以迅速识别方向,用最短时间找到下一个点标?在奔跑的同时,遇见校园美好的风景,分析规划最佳的路线,满怀希望奔赴下一个目标,这便是定向越野的魅力所在。
定向越野也可以是一场“寻宝”游戏。从目标的20个名人雕像中,任选6个进行拍照打卡,打卡人数多的雕像赋分高,得分最低的队伍胜出。规划最优路线,选择雕像进行打卡,对同学们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一堂课下来,汗水或许会沁湿衣服,但“寻宝”的过程是其乐无穷的。
或许之前不曾了解过这些名人,也不清楚校园里雕像的位置,但通过搜索他们的生平事迹,思考他们和哪个学院相关,了解他们在各自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对他们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仰。寻找雕像的过程,也是一个武大人“寻根”的历程。
定向越野既然被称为指北针运动,指北针的基本使用方法也会穿插在课堂中间。在跑过几次实战图后,老师会向大家讲解指北针的运用方法。
一张没有参照物的白板地图,搭配一枚指北针,就可以顺利找到目的地。“用厘米尺测量长度,通过比例尺换算成实际距离,再结合磁针的方向,就可以到达目标地。”
在野外定向越野时,基本的野外生存技巧很有必要。在课堂学习绳索打结,以及上升下降的基本知识。如何利用一根绳索一根安全带,安全从高地降落,也是现代都市人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面对火灾等突发情况时,低层住户可以通过绳索自救。
定向越野的点标分布在校园各个角落,九一二操场的看台、樱顶上的台阶、卓尔的花坛旁边、爱因斯坦雕像的下面等83个不同的地方,其中文理学部53个,信息学部14个,工学部8个,医学部8个。
然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角落,搭配陌生的橙色盒子,点标经常受到无法预知的损坏。例如桂操南墙上裂开的“72”号,刷卡处有明显裂痕,导致点标无法使用以及修复。“更换一个这样的点标,要花费几千块钱。”许少峰老师说。
如果你在不经意的角落里,幸运地发现了它们,请一定要好好爱护它们。
不同于马拉松,定向越野需要奔跑,更需要思考,它的形式也更加自由,更加活泼,更加快乐。
我很幸运,通过这个课堂,自上大学以来第一次登上珞珈山,一路上听到了很多故事,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体会到了探险的快乐。
打卡雕塑的过程,不仅让我对定向越野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对合作共赢有了深入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我与武汉大学的名人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让我对武汉大学的历史有了更多了解。
手握着地图
用双脚丈量距离
带着不一样的期待
去寻找不一样的风景
在探索中学习新的本领
把体育锻炼融进兴趣爱好
·推荐阅读·
不能大意!武汉大学再发紧急提示
珞珈山上的神秘光束,究竟是什么?!
武汉大学疫情防控指挥部重要提示!
● 不能大意!武汉大学再发紧急提示
● 珞珈山上的神秘光束,究竟是什么?!
● 武汉大学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重要提示!
● 300毫升造血干细胞,8小时疼痛,武大姑娘好样的!
● 一轮又一轮核酸?答案来了.......
● 他们,已经去上海10天了......
感谢武汉大学体育部内容来源于受访者采访/文案/编辑:范思哲责编:范思哲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