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宜动土,开挖!”

扎根祖国大地的 武汉大学 2024-03-25

绿意盎然走到落叶枯黄武大这群本科生已经在工地上工一学期了?手挥小铲子,走进田野间
在大学期间,竟然能够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珞珞珈珈听说今日宜动土快跟他们一起,开挖吧!


天光缓亮,世界一同苏醒
丑时——卯时


在“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地“挖土”是一种怎样的独特体验?每年秋季学期武大考古系大三的学生都会从武汉出发奔赴襄阳凤凰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地发掘


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凤凰咀遗址的考古实习基地


天边泛起鱼肚白

随着远处清脆的鸡鸣

厨房里传来

刀砧锅铲声阵阵

或许是被饭香激发了味蕾

考古队员们也逐渐醒来

开始准备新一天的发掘工作


▲第一次到工地的场景


带上小铲子,上工啦
辰时——巳时


不论严寒酷暑

带好工具、收拾行囊

“铲子帮”队员们

准时踏上上工的乡间小道

刮面画线、清理探方

地面上一个个圈出的图形背后

是和老师、“方友”们

一次次精益求精的讨论结果


▲发掘现场师生共同探讨


东边日出西边雨

对于另一些“考古人”来说

开工可就不再so easy了

一夜大雨后

探方“秒变”蓄水池

抽水泵、吸水海绵还不够

水盆水桶轮番上阵

好不容易将探方的积水清理完毕

呼……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

一低头——

探方地面被水浸成了淤泥

还等着处理呢!


▲雨后处理探方积水



▲队员们在工地烤火


稍作休息,下午接着挖土
午时——申时


日头正当空

上午的发掘即将收工

队员们收拾好工具稍作总结

三三两两结伴返回基地

“锅气”满满的可口家常菜

让人垂涎欲滴

抓紧时间稍作休整

养精蓄锐,补充体力

下午的发掘工作

依然需要耐心与专注

认领遗迹、清理采样、编号摄像……

虽然按部就班

但也容不得一丝粗心

还要注意留出时间清扫隔梁


▲队员们商议遗迹范


▲提取白灰面墙块


▲发掘现场热火朝天


天气过热时

不仅队员们要多补充水分

探方也得常常“喝水”

临近一天收工之时

忙碌整日采集的陶片、土样袋

总是把小三轮车

堆得满满当当的


▲工作中途稍作休息


▲即将下工时眺望远方


登记入库虽繁琐,断不能马虎
酉时——亥时


夕阳西下

考古队员的一天

还没结束哦!

陶片、土样、小件、检测样本……

一件件出土之

有条不紊地入库登记

每一样收集到的物品

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


师生在修复间比对器物


回到宿舍后

还需及时记录探方日记

把各项资料上传到信息平台

繁复的登记工作

虽然很考验耐心

但也帮助队员们养成

“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还记得看到师兄用角磨机

给手铲开刃、打磨

流畅的操作和飞溅的火花

让队员们觉得非常酷炫

上手之后才感受到角磨机的重量

手铲的震动显得极为“不配合”

不论男生女生队员

大家都在休息时间苦练“磨铲功”

在无数次练习之后

终于能亲自打出光亮好用的手铲啦!



下工休息时练习打磨手铲


▲队员自己打磨的手铲


好好休息,恢复元气,明日再继续
子时——寅时


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

大家利用课余时间

安排学习娱乐

补充自己的精神世界

也很重要!


▲工地附近的景色


夜逐渐深了

队员们洗去尘土与劳累

在棉被温暖厚实的拥抱下

和着蛙声虫鸣

慢慢进入梦乡

夜空中,明月星河静谧轮转

偶尔传来村里的

一两声犬吠

工地的狗子们便惊醒

随声应答几句

然后接着睡去

留下安静的夜色

缓缓在田间流淌


▲陪伴队员们的小动物

且歌且行,满载而归

距今5200年-3900年总体面积50万平方米在这片“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遗址中历史学院考古系师生们持续发掘与长期研究为凤凰咀遗址保护规划和遗址公园建设提供着基础资料和学术支撑过考古师生们的点点发掘数千年前人们生产生活的画面逐渐展开
▲凤凰咀城内南部土围院落(局部)


精美轻薄的蛋壳黑陶杯

屈家岭文化至煤山文化时期的瓮棺

修建于距今5200年的城墙与护城河道

栩栩如生的陶塑小动物

小型玉石、绿松石等

凤凰咀遗址出土文物

不仅具有长江中游早期地域性特征

也包含着黄河流域的文化痕迹

体现着史前文明跨流域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加深了对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化过程的理解


▲出土蛋壳黑陶杯



▲出土部分玉石、绿松石


武大考古人长期不懈的研究工作

收集了丰富的遗址科学信息

对城址的布局、性质及内涵

产生了更深的认识

为凤凰咀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

保护与建设出一份力


▲2021级本科生出发前往凤凰咀


01历史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雨昕
考古给我的感觉像是有确定感但又时刻充满惊喜的“模拟经营”游戏。在工地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非常规律。天气可能会不同(阴晴云雪雾);在发掘过程中可能会随机刷新各种小生物,包括但不限于蟋蟀、蚂蚱、蚯蚓、青蛙;如果探方位置得当还能解锁特殊景观(探方洪涝);出土的各种器件也像开盲盒时一样带来惊喜。
更重要的是,每天需要面对不同的情况,发掘遗迹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促进我对田野考古的认识与反思。在辛苦工作一天后,回到基地还能摸到可爱的猫猫狗狗!
▲周雨昕在工地对遗迹绘图
02历史学院2021级本科生马寒香
本学期的挖土生活不乏疲惫的时刻,但是也有很多bonus time。在“凤凰咀猫咖”吃零食吸猫,猫猫总能将疲惫的内心缝补好;虽然在基地在村里,不能像在学校一样随时能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晚上跟朋友们在厨房亲自下厨加餐这样的事情是在学校体验不到的;
实习期间,不时会收到来自老师、工地阿姨和同学等各方的投喂,每次看到楼下餐厅的桌子上有水果零食点心啥的,都会满怀期待的等着群里那句“分而食之”。
此外,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田野考古并非书斋式的学问,判断划定和处理遗迹的过程,尤其是复杂遗迹现象,给我一种侦探推理的感觉。
▲马寒香在工地对遗迹绘图
03

历史学院2021级本科生朱巧玲


在这段实习生活开始前,我无数次想象我的实习生活会是怎么样。而这三个多月的田野生活将我的幻想落到实处。在工地,我能看见每天早上的日出,能等到下工路上的日落,能吃到民工阿姨给我们带的新鲜水果,能在工地跟着老师学习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能感受到每挖完一个遗迹之后的满足和快乐。
这次实习的意义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完成学分,完成毕业实习的任务,而是我在田野实习中真正开始接触到考古这门学科,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更多的人和事,了解到多元社会的其中一角。
▲朱巧玲(右)在工地
04历史学院2021级本科生鲁洋
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件考古实习过程中发生的趣事,那就是“集体求雨”。
实习刚开始时还是夏天,早起还不是什么难事。一段时间之后,天气慢慢变冷,离开温暖的被窝变得困难,于是大家经常在晚上睡觉前凑在一起研究天气预报。第二天早上闹钟照常响起,总有人打着哈欠幽幽地问“外面下雨了吗?”靠近窗户的同学便像侦察兵一样俯卧在床上,通过天色、水面和地面的状态来判断那场大家翘首以盼的雨是否降临。

▲鲁洋在工地清理遗迹

05历史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徐峰峰
2020年,我第一次田野实习就是在襄阳凤凰咀遗址,也正是这次实习,让我对考古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田野发掘中,我能够亲手发掘出、亲身接触到数千年前的古人留下的大量珍贵的遗物。
所谓一眼千年,得见古人与他们的精神世界,对我来说就是考古学的魅力之一。虽然田野发掘祁寒暑雨,比较辛苦,不过在考古工地上,能够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学者和学生,与他们一起工作、进步,也是乐在其中了。
▲徐峰峰对遗迹摄像记录06历史学院2023级研究生肖宇溪
大三实习的时候也发生过啼笑皆非的趣事。临方的男同学发现了一条宽不到5厘米,长近半米的长条形“遗迹”,兴致冲冲地跑去请教师兄这是什么遗迹,师兄无奈又好笑地跟我们说,这不是啥遗迹,可能就是老鼠洞。
之后几天,我在我的探方里也同样发现了好几条长短不一的“老鼠洞”(合理猜测,那地方之前是个老鼠窝哈哈哈哈)。
▲肖宇溪在空闲时采风





武大考古人以铲为笔

摹出数千年前的点点滴滴

格物致知、描摹历史

秉持着内心的敬畏与感怀

做一名历史阅读者

对遗址的“刨根问底”

既是解读古老的文明密码

更是莘莘学子们

为正本清源、塑造民族认同

绘下属于我们的时代篇章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全国一等奖+1,又帅又棒!






寒假不打烊,放心冲!






“古典名著里谁是理想型?”武大这样考




● 全国一等奖+1,他们又帅又棒!

 日均11000+!寒假不打烊,放心冲

● “古典名著里谁是理想型?”武大期末这样考

● 武大这个榜单,终于发布!

● 武大紧急通知!

● 入选国家自科基金,再拿10万奖学金,武大本科生真行!



武汉大学-luojia1893-
封面图:武汉大学融媒体中心图片来源于受访者采访:张湘珞文案:张湘珞 邹家玉编辑:何睿责编:何睿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为武大考古人点个“”,再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