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放暑假!武大师生在干啥?
盛夏热浪翻涌
武汉大学为啥还没放假
第三学期师生都干些啥
从理论到行动
从课堂到现场
实践课程精彩纷呈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和珞珞珈珈一起
走进武大第三学期特色实践课
体验知行合一的力量!
洁白的工作台上,同学们手持一柄雕刻刀,面对一块块石膏模型,在这方寸之间施展着所学的雕牙技艺。
这是口腔医学院部分同学第三学期所参与的《牙体形态学雕刻课程》。“回顾整个雕牙课程,老师不仅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了牙齿的形态与结构,还让我们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了雕牙的精细与艺术。”口腔医学院的张宇翔同学分享道。
通过机械绘图、先整体后局部、先轮廓后细节的雕刻步骤,同学们在石膏块上对有代表性的前牙和磨牙雕刻成型。在雕刻实践的过程中,虽然一开始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都实现了自我的突破,完成了雕刻作品。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因为从小握笔姿势不太对,从而雕刻时拿刀的习惯不太好,雕出来的平面总是坑坑洼洼。”张宇翔同学说,“但是在老师的指导、示范和不断纠正下,我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终雕出来的牙齿也算是有模有样的。”
▲口腔医学院同学雕刻的石膏牙齿
在雕刻刀尖的舞动中,一块块普通的石膏模型,被雕刻成栩栩如生的牙体形态。这是同学们深入了解口腔的第一课,为同学们初步揭示了口腔医学的奥秘。
语言,是各国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第三学期开设了《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课程,同学们通过纪录片的拍摄,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桥梁,将中国故事娓娓道来。
“这门课程内容丰富,由业界专家授课,涵盖文学、翻译、语言学、跨文化交际、新闻学等领域,帮助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黄文伟同学说道。经过第三学期的理论学习,每个小组将会在八月底制作完成一支用其他国家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纪录片,并通过媒体平台发布,传播中国故事。
▲往届课程同学制作的纪录片——Family Feast in Wuhan(《武汉家宴》)
“这门课程十分注重实践,实践环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对外宣传一线工作的校友担任导师来指导我们进行外语拍摄,帮助我们每个小组都产出一支属于自己的多语种讲述中国故事的纪录短片,在实践层面增强我们的对外国际传播能力。”黄文伟同学分享道。
着眼于中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用国际化的视角将中国特色故事带上国际舞台。在这里,同学们不再只是知识的的接受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看见中国故事。
建筑与城市不仅是空间的布局与功能的规划,更是情感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由李鹍老师带领的教师团队和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2023级建筑学中外合作办学班全体学生一起,探访成都知名现代建筑、历史建筑古迹,深入大街小巷,从标志性建筑、城市主要公共空间、城市公共交通、城市重要街道等方面认识建筑与城市。同学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进行写生,加深对于建筑设计和城市景观的理解。
“夕晖下的武侯祠庄严肃穆,灯火璀璨的太古里熙熙攘攘。宽窄巷子里透过的阳光浸染着古韵古香,遥遥可望的IFS国际金融中心见证着成都的人来人往。每一座高台阁楼,每一处窗楹门户,都曾留驻不同的记忆画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穿过成都的街头小巷,去探索、感知和思考。建筑凝固在时间里,但依然展现着蓬勃的生命活力。”乐憬一同学感慨道。
▲城市设计学院同学的写生作品
通过第三学期的调研实践,同学们能够在实习过程直观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关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深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及城市规划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说到法律,你会想到什么?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庄严肃静的法庭……出于种种原因,法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似乎总是有一定的距离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法律,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法学院的部分同学在第三学期选择加入《法律援助与普法宣传》的实践学习,让纸上的法律条文活化在现实生活中。
“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基层普法贡献一份力量一直是我心底的一份小小愿望,也是我选择学习法学专业的动机和目标之一。”谈及选择此次实践活动的原因时,22级法学院本科生尹思源同学说。
▲课程老师讲授理论知识
除了在课堂上系统学习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研究、调查报告撰写的方法,同学们还亲自走进实践地区,开展调查活动:走进乡镇,采访基层法律工作人员;访问村民,探知普通民众法律观念;参观文化设施,感受社会法治建设氛围。亲身感受社会生活法律普及程度之余,同学们还通过制作海报条幅、问卷调查、与民众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普法工作,为法律援助与普法宣传贡献了宝贵力量。
▲法学院同学前往社区普法宣传
“用实践检验所学,用实践丰富所学。”尹思源同学说道。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在于实践。法律援助与普法宣传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但同学们仍然走在普法宣传的道路上。
作为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拥有着完整成熟的生态系统的神农架,成为了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们此次第三学期的实习胜地。
“在为期八天的实习里,我们在神农架体验了一把当‘野人’的感觉。”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张晨玥同学开玩笑说道。每天清晨,从窗户望出去,青翠的山峰笼罩在壮丽的朝霞中,红坪镇也仿佛从睡梦中醒来,同学们的野外考察工作也随之拉开序幕。
▲课程同学在神农架见习
穿过山间层层云雾,深入古老原始森林,生物学知识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在神农顶瞭望塔测量样方,于野马河采集标本,近距离观察昆虫生活习性,拍摄感兴趣的植物……知识不再禁锢于桌上的字纸间,而是蕴含在自然界生命的律动中。
在野外考察之余,学院还为同学们安排了标本整理、晚间讲座等活动。“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生命科学学院同学在课程中拍摄的照片
野外实习不仅是理论与实践交织的绮丽篇章,更是一场心灵与自然紧密接触的绝美旅程。跨越书本的边界,知识的种子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生命之花。
▲小车正在按照固定路线行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水系之一,长江流域丰富的水文水资源滋养着万物,也支撑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这片碧波荡漾、山川壮丽的大地上,水利水电学院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同学们展开了他们第三学期的水文认识实习。
“水文科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艺术。”来自22级水利水电学院的黄嵩杰同学说。从考察历史悠久的黄陵庙以及周边区域到见证三峡大坝现代工程技术的辉煌成就、参观隔河岩发电站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考察荆江大堤和分洪工程再到关注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参观大河文明馆,从宜昌到荆州、岳阳再回到武汉。七天时间里,同学们探索着水文科学的奥秘。水早已不再是流淌着的物理概念,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推动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通道。
▲水利水电学院同学参观见习过程中拍摄的照片
“在这次长江流域水文认知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水文科学的广博与深邃,以及它在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片碧水间展开的实习,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见证。同学们在这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上,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学会了敬畏自然、珍惜资源,为未来的水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如何实践“工匠精神”?工创中心开设的《工程训练B》和《工程训练C3》课程给出了新时代武大人的答案。在课堂实训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多个项目的训练,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过程,获得对工业生产方式和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了解,初步建立起安全、责任、质量、成本、效益、环保等工程意识。
“制作六角螺母锉削时呲呲啦啦的摩擦声,是耐心与精准的较量;初次焊接歪歪扭扭的焊缝,是勇气与技术的碰撞。”来自动力与机械学院智能机器人实验班的许璐燕同学说道。从笔墨图纸到真枪实战,工程技术从图纸中的理论转变为扎扎实实的操作。于细微处见真功夫,课程所提供的实践机会,指引着同学们以扎实的练习,走好浩瀚工程世界中的每一步。
作为构建武大多层次实践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工创中心在课程设置中,将实训与科技发展前沿成果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以实现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些收获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继续在探索与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实践育人,珞珈本色
从纸面落到地面
让想法付诸实践
在这个第三学期
笃行实干的精神
将激励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更多精彩课程等你揭晓
在评论区写下你的实践旅程
加入实践大舞台吧!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同时保研!弘毅四朵小花缘续武大!
选武大,真的很city啊!
录取开始啦!试试这样来武大⏩
选武大,真的很city啊!
武大再发Science突破这一难题!
她是代表全体大学生发言的武大人!
● 同时保研!弘毅学堂四朵小花缘续武大!
● 录取开始啦!试试这样来武大⏩
● 全球首创!武大再发Science突破这一世界难题!
● 非常有戏!她是代表全体大学生发言的武大人!
● 首次招生!来武大造“变形金刚”!
● 本科5篇SCI!武大帅小伙这样搞科研!
感谢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
口腔医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
法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水利水电学院封面图:曹海钢摄影:曹海钢 龙泉 王鑫 部分由开课学院师生提供
文字:肖雨涵 艾芸萱 项馨婵 陈一灵 李令仪编辑:张媛 刘恺迪责编:张媛 李令仪审核:张佳宁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点个“赞”,再点个“在看”,加入实践大舞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