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朋友圈的集体自杀?传谣,我们就输了
这两天,朋友圈流传一篇爆文《震惊朋友圈的集体自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以煽情卖惨的方式,将鲸豚搁浅等悲剧事件定义为动物的“集体自杀”或者主动牺牲。
仔细阅读下来我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当中陈述的那些“事实”,和它所表达的“造成这些事实的原因”之间几乎毫无关系。论证过程错误百出,动物的“主观意愿”被过分夸大。简单来说,这是一篇赤裸裸的谣言。
用谣言这样错误的方式,试图推动动物保护这样正确的事情,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什么这么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说文中的几个大型谬误。
大误一
鲸豚搁浅是“自杀”?
开篇,爆文写到上个月底新西兰海岸上145头领航鲸搁浅的悲剧。作者说是因为鲸豚“长期食用漂浮在海里的塑料垃圾”,声纳系统出现问题,没法辨别方向,“太痛苦了,真的不想活下去了”,于是自杀。
这是错误的。
爆款文章截图。
稍微多想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的矛盾:如果说声纳系统出了问题,那么鲸豚类搁浅可能是因为认不清方向,并不是自情自愿地结束生命呀?而如果说是自杀,离开正常运行的声纳系统,如何寻找海滩自杀?
事实上,11月底这次大规模的领航鲸搁浅在世界各大媒体都有报道,执行了本次救援行动的新西兰环境保护部(DOC)也发表了简讯,这些报道提到鲸豚类搁浅可能是因为天气恶劣、逃避天敌、潮汐骤变等未知原因,没有任何“自杀”的证据。
本次事件的报道截图。图片:DOC
在领航鲸的故事中间,爆文还穿插了最近在印尼搁浅、腹中充满垃圾的抹香鲸,作者同样主观地判断这是“一头鲸鱼自杀”的故事。
这样的描写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但未必就是真相。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2000起鲸豚搁浅事件,更多时候,搁浅的鲸没有外伤,也没有常见的疾病征兆。鲸豚搁浅的原因还是未解之谜。
大误二
企鹅“妈妈”丧子“自杀”?
爆文的第二部分,引用了纪录片中一只雄性阿德利企鹅走上“必死之路”的例子。作者加上了巴布亚企鹅育幼和帝企鹅幼崽抱团取暖的图片,解释说:因为全球变暖导致企鹅捕食困难,孩子夭折,“很多企鹅妈妈无法忍受丧子之痛”,于是走向冰原自杀。
这又是错误的。
爆款文章截图。
关于这只走向深山的阿德利企鹅,物种日历之前的文章里其实有详细说过<戳这里回顾>,这里只说三点:
第一,和鲸豚一样,导航、判断失误等各种偶然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行为,简单来说就是迷路,而不是什么“自杀”。
第二,企鹅育幼失败的概率并不低,但这种远离同伴迎接死亡的行为却非常罕见。
第三,爆文配图显示,纪录片中的角色是只雄性企鹅,不是企鹅妈妈:
爆文引用的截图,来自纪录片《在世界尽头相遇》,注意是“他”。图片:Werner Herzog /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大误三
黑熊以“自杀”反抗取胆?
之后,爆文又讲了活熊取胆的残忍,“为了防止它们自杀,人类竟然设计出了‘铁马甲’”,但被取胆的黑熊还是杀了幼崽后“自杀”。
这还是错误的。
爆款文章截图。
活熊取胆确实残忍,毫无动物福利可言。插着胆管的伤口长期不愈合,熊要抓挠、要拔掉胆管,所以人类就设计了“铁马甲”,防止黑熊触碰自己的伤口,同时便于人类更方便取胆。
另一方面,“铁马甲”会让黑熊更加紧张,压力更大,咬杀幼崽、自残、暴力掀开伤口等等行为,正是压力的表现,不能武断地定义为“自杀”。(另据从事一线黑熊救助工作的老师指出,爆文中母熊杀死小熊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故事。)
大误四
母象不长牙是为保护宝宝?
在最后一个部分,爆文讲到为了存活下来养育儿女,雌性非洲象不长象牙的比例增高了。
这依然是错误的。
爆款文章截图。
“无牙象”是真事。不过首先需要说明下,所谓的“无牙”,只是门齿不外露。深挖下去,爆文所指的,是乔伊斯·普尔(Joyce Poole)博士团队的研究。
普尔博士关注非洲莫桑比克戈龙戈萨(Gorongosa)国家公园的大象种群,这个种群在1977-1992年内战期间经历了大规模偷猎。战前,种群中无牙雌象的比例为2%-4%,而今天的研究显示,战争期间存活下来的成年雌象中无牙象的比例提高到了50%,战后出生的成年雌性也有32%的个体不长长牙。
戈龙戈萨国家公园的无牙雌象Valda,注意她耳朵上的圆孔,研究者认为是由子弹造成的。图片:ElephantVoices
爆文的错误之处在于:雌象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宝宝”,经过“努力”才不长长牙的,也没有证据显示无牙雌象更容易当妈妈。这是一个悲惨的“自然选择”的过程——由于长牙的个体更容易被盗猎,幸存下来的个体中不长长象牙的比例就提高了。而有无长牙是一个遗传控制的性状,不长牙的雌性,孩子也更有可能不长牙。这并不是出于大象母亲的意愿。
研究只涉及戈龙戈萨这个特定的种群,并不能代表整个莫桑比克。而且,这里没有无牙雄象。象牙是武器和炫耀工具,不长长牙对雄性不利,它们会因为性选择而被淘汰。爆文里“90%都是母象”的数据,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
爆文的这些“自杀”或者牺牲案例,都没有足够依据,无非是人类的情感投射。如此说来,“震惊朋友圈的集体自杀”这个题目,就很有问题了。
02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呀,通过感动读者,简简单单就能达到保护动物的目的,不也挺好么?比你整天扯些难懂的种群生态学也不差吧?
首先要明确指出:以缺乏考证、不客观的惨烈描述来博取眼球,并寄望以此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具体来说,我们要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不应该给动物赋予人类的情感?为什么不适合用谣言宣传正确的事?
为什么不应该给动物赋予人的情感?用人类的思维和感情去理解动物,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这种思维能给动物带来多少好处,就能给动物(包括人类)造成多大威胁。
环保,或者针对本文而言更注重的动物保护,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需要建立在对客观事实的调查、研究、分析和验证之上,而不是通过主观的情感判断去下结论。
感性的认识可以把我们带领到环保这条道路上,但只有尊重客观科学才能让我们把这件事情做对。
为什么不适合用谣言宣传正确的事?因为这不是正确的道路,达不到我们想要把所有事情做对的目的。今天我们看到一篇文章让野生动物卖惨,明天就会碰到一个说法认为幸福的家猫都得放养。如果仅仅凭借“快餐式”的情感投射而去付诸实践,爱心多则多矣,却不知道要造成多少本地原生物种的衰退、多少“人-宠物-野生动物”间的病原体传播。
<戳这里>,看红耳龟是如何为害四方的。图片:GregTheBusker / flickr
退一万步说,哪怕情感投射完全不会造成实际问题,作为建立了文明的智力物种,我们人类在了解世界时,不也是想要知道世界本来的面目吗?追求真相,是智慧的底线和本质;我们的读者,也有权利和能力去面对真相。
说到底,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不用正确的知识和逻辑做科普,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真正可怕的谣言彻底打趴下。
真实世界中并不只有一个鲸豚类要保护,很多事情会相互联系:当我们在一个话题上偷懒,以简单而错误的逻辑示人,那么当简单的逻辑和草率的情感充斥社会之时,我们就是为谣言准备了最好的培养基。辨清事实、建设良好的人性永远不是最简单的路,也无法用最简单的情感来实现——而最简单、最不需要付出能量的路上,是谣言、混乱和社会的退化。传谣,我们就输了。
还记得年初刷屏朋友圈的“孤雌生殖龙虾造福吃货”吗?谣言会让人记得错误的事情,而忘却了真相。类似这样的谣言可能对你现在的生活影响不大,但如果,谣言涉及到你关心的人呢?图片:natureecoevocommunity.nature.com
投入能量的调查、思考和讨论真相,是正确判断、解决问题、减少痛苦的必经之路。在动物保护的领域里,我们需要去了解的是人类活动到底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影响到动物的行为和生态,针对这些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控制、去清理、去改善。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人告诉我们“你正在做坏事”,而更需要有人告诉我们“你应该这么做才是好的”。
有了足够长情的喜爱和衷心的关注,每个善良而有责任感的公民都不需要短暂的愤怒来推动点赞、传播这样缺乏建设性意见的谣言。
满腹垃圾的鲸、失去面庞的象和鲜血淋漓的熊,已经足够让我们重视,不需要卖惨,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去减少塑料垃圾的制造、拒绝购买非法野生物制品,有足够的理由去了解、保护这些生灵。
生而为人,我们没有资格说抱歉,我们的责任比抱歉更大。人类文明的进步,必须是从每一点真相、每一个愿意思考的瞬间开始。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卢平、@hannah、@翼狼Elang。感谢物种日历作者@拇姬、@Ent对本文提供的意见。感谢从事月熊救护的rebecca老师补充。
本文据rebecca老师意见,在原文基础上补充了黑熊部分的细节。觉得本文有用的话,别忘了点右下角的“好看”,奖励日历娘一朵小花花。
延伸阅读,点击查看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海豚科 长肢领航鲸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戳“好看”,奖励日历娘一朵小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