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属于中国的国家名片?全世界都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大熊猫。作为只在我国分布的濒危动物,它们凭借圆圆滚滚的造型,在全世界范围内疯狂吸粉,频频担当“外交大使”,屡次成为赛事吉祥物。但如此家喻户晓的它,也有一个“烦恼”:这辈子都不能拥有一张彩色照片……其实,彩色的中国名片,我们随手就能拿出一张,比如这位——绿尾虹雉。绿尾虹雉被称为“高山上的彩虹鸟”,只分布在青海、甘肃的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它们全身上下的羽毛能折射出百种颜色:从头顶的青铜色冠羽,到后颈、肩部的铜棕色“披肩”,再到翅膀上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振翅而飞时,宛若一道彩虹。高山上的彩虹鸟|由骁龙手机拍摄独特从何而来绿尾虹雉是我国独有的鸟类,除此之外,还有至少100种鸟类只能在我国见到。在我国现有的687种哺乳动物中,有20%都是我国的特有种[1],而这一比例在两栖类更是达到了67%[2]。是什么造就了我国物种的独一无二?冰期的幸存者绝对有话语权。在上一个冰期来临之时,地球表面被冰川大面积覆盖,而个别区域,由于地形、温度、水分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避难所”。秦巴山地抵挡住自北而来的冷空气,为华中地区塑造了温和的气候;横断山脉海拔落差大,即使高海拔地区被冰雪覆盖,其腹地内仍有物种栖息繁衍。[3]虽然避难所里的生物存活了下来,但它们原本广阔的分布区急剧缩小,成了小范围内的特有物种,也被称为“孑遗种”。大熊猫、白鱀豚、水杉等珍稀动植物都属于孑遗种。大熊猫属于孑遗种随着冰期的结束,这些幸存的古老物种,重新向周围扩散,相互交融、竞争、演化、隔绝,又孕育出新的特有种。特有种之殇特有种的分布范围通常小而分散,容易面临灭绝的风险。就拿国宝大熊猫举例,去年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在40年间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4],但由于自然隔离及人为干扰因素,它们被划分为33个局域种群,不仅基因的交流十分困难,一旦出现疾病、食物短缺等意外情况,整个局域种群便会消失。而对于数量稀少、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黔金丝猴来说,栖息地的破碎化更是致命的。所幸,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我们耳熟能详的特有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尚有一线生机。但并不是所有特有物种都能这么幸运。今年8月7日,伊犁鼠兔保护志愿团队,在新疆精河县拍摄到了伊犁鼠兔。时隔8年,这种神秘莫测的小动物,再次被人们用影像记录下来。伊犁鼠兔是我国天山地区的特有动物,1983年被偶然间发现。两年后,发现者李维东才再次找到它,并在1986年为其命名,那时,伊犁鼠兔还有约3000只。在此后的30多年间,人们定期到天山上调查伊犁鼠兔的野外种群数量,但情况却不容乐观。2002年,李维东等人到伊犁鼠兔曾经分布的区域考察,只有零星的收获,甚至在发现模式标本的地点,连粪便也没观察到。据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伊犁鼠兔的分布面积缩小了57%,数量仅剩1000多只[5]。人类才认识它们20年,就要失去它们了。而人们再次拍摄到伊犁鼠兔,已经是2014年7月。李维东等人在精河县布置红外相机时,与伊犁鼠兔不期而遇,他迅速捕捉到了一组精彩的画面,也成为伊犁鼠兔流传最广的生境照。天山萌物伊犁鼠兔|李维东影像助力保护科研人员、巡护员和志愿者们跋山涉水,寻找一个合适的红外相机机位,或是用沉重的摄像设备,去拍摄野生动植物的高清照片,不仅是为了获得一张绝美的宣传照,更是为了物种的保护。影像记录了机警的动物们在自然状态下觅食、标记领地、交配、育雏等行为,让我们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生活节律,为圈养种群的饲养提供指导意见;同时,摸清这片区域物种的分布情况,从而推测出物种的生存现状。影像还能够记录下物种生存环境的变迁,为栖息地的保护提供一手资料。红外相机拍摄到大熊猫倒立标记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