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牡丹凭什么脚踩芍药,成为“国花”?

余天一 果壳自然 2023-04-19

朋友们好,这里是果壳自然,也是你熟悉的物种日历。


最近,我们进行了品牌升级,以全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我们希望,能以更广阔、更多元的视角,继续与大家一起探索万物之美,守护自然的丰富、独特与永恒。


虽然一直没有最终结论,但如果被问到中国的国花是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牡丹。


牡丹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植物类群之一。所有牡丹的野生种都是中国特有的,而牡丹品种的发展和变化也和中国的历史变迁深深联结,同时它们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我们能在中原牡丹中看到唐朝的繁荣富贵,在江南牡丹中看到宋朝的文化碰撞,在一次次的牡丹热潮和衰落中看到国家的兴亡。


百花丛中最鲜艳 | Fanghong / wiki commons

无名曾称“木芍药”

虽然今天牡丹的名声比芍药不知道大多少,但是芍药这个名字出现的要比牡丹早得多。秦朝以前的古人不分牡丹芍药,大多将它们都统称为芍药。而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开始把牡丹唤作“木芍药”,就像西方如今依然称芍药为“peony”而把牡丹称为“tree peony”一样。然而并没有过去多久,“牡丹”这个名字也出现了,并且在唐宋时期全面替代了“木芍药”。


牡丹之名,意为丹花之牡。“牡”指动物雄性和植物雄株,在牡丹这里采用了引申含义——可以无性(营养)繁殖,老植株产生新植株的植物;而“丹”则是指牡丹花多为红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道:“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其花红色,故谓丹”。


话虽如此,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牡丹品种,却已然是以各种深浅不一的粉色更为多见 | 663highland / wiki commons


实际上,只有野生或者接近野生型的牡丹才能主动地通过地下茎和根出条繁殖出新的植株,绝大多数牡丹品种都需要人类帮忙才能无性繁殖。还好牡丹是一类很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繁殖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秋季植株休眠之前进行分株;可以使用更加茁壮的芍药和牡丹根进行嫁接;还可以压条(将枝条环剥或者刻伤后压入土中)促使枝条生根长出新的植株。


随着牡丹这个名字被大家认同,这种植物本身也逐渐开始流行,而芍药的名声也渐渐不比牡丹,从此再没有牡丹那么受人瞩目。南宋郑樵的《通志》中就有提到,“牡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亦如木芙蓉之依芙蓉以为名也。牡丹晩出,唐始有闻,贵游趋竞,遂使芍药为落谱衰宗。”实际上“牡丹”之名东汉就有记载,但是这个名字流行的时间确实是自唐朝起始的。

唯有牡丹真国色

中国至少从东晋就开始栽培观赏牡丹了,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能见到牡丹的倩影,但是牡丹真正开始盛行还是唐朝。


牡丹是唐朝的代名词,武则天以贬牡丹闻名。传说中她曾在严冬令百花开放,唯独牡丹不开,于是她怒而将牡丹从长安贬至洛阳,在一些故事版本中,甚至有武则天下令一把火烧光牡丹的说法,并且解释道这是牡丹枝干枯槁的来源。


然而武则天称帝后即改洛阳(东都)为首都(神都),之后也在洛阳长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则故事的拙劣。


张大千笔下的牡丹图


实际上,武则天对于牡丹的态度与传说中的完全相反,而且也正是她开启了牡丹在唐朝的传奇故事。武则天的家乡西河出产牡丹,武则天首度将家乡的牡丹移栽到了洛阳的东都苑(上苑),从此牡丹开始在宫中流行。唐代舒元舆的《牡丹赋》序写道:“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寖盛。”


张大千笔下的牡丹图


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对牡丹的热爱与武则天相比有增不减,从而推动“牡丹热”发展到了第一个高峰。这时候牡丹之于唐朝人,更像是郁金香之于17世纪的荷兰人。牡丹在宫中得到专宠,使得仕官和贵族也众相追捧,随后民间也开始遍植牡丹,从此掀起了购买和栽培牡丹的狂潮。牡丹不仅是供人玩赏的花卉,同时也是金钱和权力的象征。白居易组诗《秦中吟十首》的最后一首《买花》中描写了牡丹虚高的价格,以及人们为牡丹而狂的情景: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随后的安史之乱虽然对牡丹热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唐宪宗年间政局逐渐稳定,人们再度燃起对牡丹的热情,牡丹的价格也哄抬到了新高度。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在这一时期,牡丹也借一众文人的称赞,奠定了“国色”的地位,比如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两宋时期,牡丹文化虽然因为长期战乱而衰败,但很快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到了又一个高峰。人们对牡丹的喜爱有增无减,牡丹之城洛阳更是如此。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甚至有记载,“洛阳人……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


(宋)赵昌(左)与张大千(右)笔下的牡丹图


在这个时期,牡丹品种也在迅速增加,《洛阳牡丹记》中,欧阳修就罗列了数十个品种,在《洛阳牡丹图》中欧阳修还写道,“四十年间花百变”,可见在人工选育的强大压力下,牡丹的外观发生了比自然环境中快得多的改变。不过他也在《洛阳牡丹图》中特别诚恳地说,“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我去年在植物园看到的牡丹,才过去一年就已忘记多半了,特别想和欧阳修隔空握手。而欧阳修常常挂念的“姚黄”和“魏紫”,也是宋代最有名的两个牡丹品种,在今天也可以见到


牡丹传统品种“姚黄” | 余天一


同时,由于牡丹文化的持续盛行,全国各地都开始引种牡丹栽培。随着南宋将都城迁至商丘再迁至临安,牡丹的文化也随之来到了江南


江南的气候和中原完全不同,在《中国牡丹》一书中记载,大部分中原牡丹引种到江南后“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回娘家”。不过即使如此,逃往杭州的中原来客依然怀念牡丹,也开始在江南尝试栽培,将少数适合江南栽培的中原品种保留并且进一步驯化。除此之外,人们也发现了更耐湿热的江南原产牡丹——杨山牡丹(凤丹),由南移的牡丹和杨山牡丹共同组成了新的江南牡丹品种群


随后牡丹的脚步进一步到达了西南,四川彭州的牡丹此时也逐渐开始兴盛起来。


牡丹传统品种“赵粉” | 余天一


现在,牡丹品种在全国都有种植,而且各地都有不同的品种群,除了最繁盛的中原牡丹,北方有东北牡丹,西部有西北牡丹西南牡丹,这些品种群都各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牡丹遍天下

前面说到,牡丹古称木芍药,在分类上也是芍药属的,所有牡丹都属于芍药属的一个分支——芍药属牡丹组(Section Moutan)。牡丹组是芍药属很特殊的一类,它们有其他芍药属物种没有的木质茎,这也是牡丹和芍药最明确的区别方法。


刚发芽的牡丹。芍药是不会留存地上部分过冬的 | themarthablog.com


我们通常说的牡丹,学名是Paeonia suffruticosa,指代的是牡丹组的杂交品种的集合。这和现代月季(Rosa × dilecta)、矮牵牛(Petunia × atkinsiana)是一样的。由于栽培历史太过悠久,我们今天见到的牡丹品种几乎都是多种野生牡丹杂交而来。杂交牡丹来源于几个野生种——矮牡丹斑牡丹杨山牡丹。它们受到了人类千年的砍伐和采挖,野生种群现在都已岌岌可危。


传统双色品种“二乔”(左)与传统蓝色品种“蓝田玉”(右) | 余天一


除了牡丹组的杂交品种,我们今天依然能看到由单一的牡丹种类选育出来的品种,主要是紫斑牡丹杨山牡丹的品种。


紫斑牡丹(P. rockii)很好辨认,它的花瓣基部有一个很明显的紫斑,就像眼睛里的瞳孔一样醒目。在很多植物园中我们都能看见紫斑牡丹的老树,花期时树梢缀满了花朵,非常壮观。中原牡丹中花瓣基部带深色斑的品种都有紫斑牡丹的血统,而西北牡丹也可以叫紫斑牡丹品种群,几乎全部来自紫斑牡丹选育或杂交。


各色紫斑牡丹品种 | 余天一


杨山牡丹(P. ostii)分布较广,最东达到安徽巢湖和宁国,比主要产自黄土高原的野生种更耐湿热,因此在江南栽培更多,栽培的杨山牡丹被称为“凤丹”。除此之外,它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油用和“药用”牡丹。杨山牡丹和紫斑牡丹是长期以来主要用于榨油和传统医药的两个物种,在另一个方向的人工选育下,油用牡丹的种子变得更大、含油率更高,适应性也比观赏牡丹更强。


杨山牡丹品种,凤丹系列,“凤丹白” | 余天一


在西南另有一种野生牡丹——滇牡丹(紫牡丹,P. delavayi),它的分布很广泛,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比如紫红色的紫牡丹,黄色的黄牡丹,黄色带深色斑的棕斑黄牡丹,白色的银莲牡丹等等。不过由于花比较小,至今都很少参与到牡丹的杂交之中。


其它牡丹原种大多分布狭窄,卵叶牡丹(P. qiui)仅分布在湖北神农架附近和河南西峡县;四川牡丹(P. decomposita)仅分布在岷江和大渡河流域;为牡丹品种带来黄颜色的重要杂交亲本大花黄牡丹(P. ludlowii)仅分布在西藏林芝。


四川牡丹 | Hong DY & Pan KY (1999)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37(4):351-368


不过现在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起来牡丹的野生资源,林芝市米林县每年都会举办米林黄牡丹藏医药文化旅游节,在向大众介绍大花黄牡丹这个重要而稀有的物种的同时,也开展了“种子行动”和“幼苗移植行动”,更好地对大花黄牡丹进行保护。


清末以来中国经过了长时间的战乱,很多牡丹老品种都已经消失或流散,古时很多品种名与现在的品种对不上号;不过即使如此,牡丹依然在中国人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现代红色系品种“珊瑚台”(左)与现代黑色系品种“黑海洒金”(右) | 余天一


近代以来,传入其它国家的牡丹发展更为兴盛,并且体现出了各国不同的审美倾向。日本牡丹很少有看不见花心的台阁重瓣,基本上都是大朵宽瓣,花瓣轻薄,颜色纯正。


日本品种“连鹤”(左)、“八千代椿”(右) | 余天一


欧美牡丹自20世纪初开时采用了大花黄牡丹作为亲本,杂交出了一系列黄色或偏黄的品种,比如中国现在很常见的美国品种“海黄”,而中国到了近年来才开始用大花黄牡丹杂交选育新品种。


自己养的美国品种“海黄”,来自大花黄牡丹和牡丹的杂交 | 余天一


园艺花卉的育种的国际化早已是无法逆转的潮流。不同文化的审美倾向这里互相冲撞、互相影响、互相交融,造就了我们今天多姿多彩的花花世界,满足更加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哪怕在最具“中国特色”的牡丹身上,也不会有例外呢。


作者:余天一

封面图来源:663highland / wiki commons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