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伯格大法官之死,并没有朋友圈悼念的那么简单
临近11月,本来以为今年的美国大选进入到冲刺期,川普抗疫持续不力,拜登在民调上一路保持领先,所剩的变数已经不多。但2020年再度证明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大半年的波澜起伏之后,又硬生生地给川普造出了一个“十月惊喜”。上周,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之一、自由派代表人物鲁斯·贝德·金斯伯格因癌症并发症去世,瞬间震荡了社会舆论和美国政坛。
尽管金斯伯格在生前一度为了坚守高院的自由派法官席位,在饱受病痛困扰的情况下拒绝退休,表达了希望由下一任总统来任命自己的接替者的“遗愿”,但就目前的现状看,金斯伯格的骤然离去,决定了她所留下的大法官席位将大概率由她所不愿看到的现总统川普来提名。并且如果川普成功连任,由他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将很有可能被参院批准通过。
对于金斯伯格这样一位“出了圈”的现代女权运动先驱和杰出的法律工作者来说,这样的结局算得上是一个极大的遗憾。更为重要的是,她在大选冲刺期这个时间节点的离世,也将会对接下来的美国社会、政治和法律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单就金斯伯格其人来说,从因为性别原因在职场受到排挤,到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终身教授;从率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抗争美国职场和各类领域中对于的性别歧视案件,直至登上最高法院成为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她的传奇人生完全配得上这些年来媒体和万千人民对她的敬意。在金斯伯格去世之后,各路媒体有关她的报道和文章已经足够丰富,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概括地说,作为先驱者,金斯伯格的历史地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女权运动中就已经奠定。成为联邦法院大法官,只是金斯伯格被“推上神坛”的一曲最终章。当然,这种偶像化也对金斯伯格的现实经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扭曲,虽然这种偶像化虽然并非完全是为了推崇金斯伯格个人,而是为了歌颂其代表的自由派精神。
作为司法界人物,金斯伯格的主要法律成就集中于1993年她上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前,即作为律师多次赢得有关性别平权案件的重要官司、为女性确保法律地位的平权运动时代。在她任职大法官的27年间,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保守派始终是高院的主导力量,由金斯伯格本人主笔的高院判决数量非常有限。随着年代推移,其他大法官的更替愈发向右倾斜,这使得金斯伯格和自由派常常显得势单力薄。
以金斯伯格后来频频被传为佳话的异见书(即在高院宣判多数意见时提出“I dissent”/“我异议”)为例来说,尽管那些慷慨陈词使她的个人形象日渐高大,但也恰恰体现出她作为自由派法官的孤掌难鸣,有时只能将不满意见诉诸于无法左右实际结果的“反对”之中。
最高法院中自由派的领导者角色,事实上也长期由另一位传奇大法官史蒂文斯扮演,直到他在2010年以90岁高龄主动请辞。在此之前,出于资历原因,大部分的判决和异议意见都由史蒂文斯这位自由派阵营的老将来主笔。在史蒂文斯退休之后,金斯伯格才逐渐成为自由派名义上的领军人物。
在之后的十年中,金斯伯格饱受健康问题困扰,虽然她本人逐渐成为年轻一代和流行文化的重要符号,但其作为自由派领袖在高院发挥的实际作用应该要逊于前任史蒂文斯法官。
尽管金斯伯格高尚的人格和励志的事迹鼓励和振奋了许多后人,但她也始终不能离开她最重要的世俗角色-高院大法官,这是金斯伯格不应该被神化的重要原因。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美国政府任命法官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带有政治意味的行为。既然总统的提名和参议院的投票可以决定谁来坐上法官的位置,后者则必然要为自己代表的利益群体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最高法院越来越展现出了这种“为自己所在政党服务”的两极分化现象。比如2000年大选中著名的布什诉戈尔案,最高法院过分介入政治,阻止佛罗里达州重新计票,凭借高院中的政党力量帮助小布什成功当选。上文提到的自由派大法官史蒂文斯在异议意见中说,“法治的真正支柱,在于人们对司法体制的信任。时间总有一天会愈合今天的判决给这一信任造成的伤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司法体制的不信任,和两党政治意见的割裂,在如今的美国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尤其是在大法官提名这件事上,像金斯伯格自己当年那样96:3票通过的参议院听证会再未出现,反之,多次大法官提名都出现了极化的意见,两党完全按照党派路线进行投票。
这似乎已经说明,大法官这一坚守“法治和公正”的要职,已经逐渐被意识形态的对立所挟持。
这种挟持也使得民主党和共和党如今的政治对立愈发剧烈。在近年来川普“无所不用其极”的行事风格影响下,这种极度担忧己方利益、要将对手赶尽杀绝的极化政治思维已经开始蔓延。
比如这次金斯伯格去世后的大法官提名,共和党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要提名保守派人选来进一步扩大高院话语权的姿态,而相对被动的民主党也借此刺激开始呼吁更多选民投票,并威胁假如拜登胜选,民主党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
这样的态度,让许多美国人在金斯伯格大法官去世不久后,马上就将悲痛的哀悼转化为了政治问题的讨论,甚至没能像一些中文自媒体一样,用详尽的复盘人生的方式向这位传奇法官致敬,这不得不说是美国政治环境极化导致的后果。
通过金斯伯格大法官之死,作为政治敏感度不高的中国学生,在即将前往美国学习生活的时候,也许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走向极化的政治环境所带来的风险。
当重大的社会法案甚至国家未来多年的政治格局,要因为一位老法官的生死而产生剧烈的变动,毫无疑问是这个国家的宪政体制产生了隐患。面对这种隐患,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唯有清醒面对,而不能抱有太美好的期望。
尤其是想要赴美攻读学位并从事于政法领域的朋友们,在悼念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同时,也需要谨慎地看到,在极化的政治环境中,由总统和党派决定产生的最高法院,可能已经脱离了宪法中所设定的裁判角色。在许多两党对立的问题上,它通过行使最终裁决权,某种意义上代替国会成为了新的“立法机构”。这对于曾被形容为“灯塔”的宪政体制和民主精神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值得大家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