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KIT 30 耶鲁转学录取 | 小径交错 花园无改

翦雪 Stoooges三士渡 2023-11-22


今天,主页菌采访到的是今年斩获耶鲁录取的翦雪。她凭借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芝大、宾大、达特茅斯等多所名校的青睐。在采访中,无论是文书写作,还是推荐信与面试,她提到最多的并非技巧,而是如何真诚地表达自己。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她的视角,看看申请一路的心得与感悟。


转学录取档案

翦雪

UCB 

申请专业:东亚研究、比较文学

主要活动:科研(中国文学, 比较文学, 政治科学)、东亚研究所资助个人项目、院长办公室工作、碑刻翻译、古典文学社、哲学字幕组、戏剧表演、民乐团、园林导游等

录取学校:耶鲁、芝大、宾大、达特茅斯

附加信息:Video Portfolio(芝大)


初衷

去留皆可,但更向往耶鲁


于转学一事上,我抱着去留皆可的心态。我就读的伯克利(UCB)已是非常好的学校,亦教导我良多。申请转学是因为我对文学之外的其他学科具有广泛的好奇心,希望在学习文学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哲学、戏剧、物理、艺术等学科,而耶鲁的人文学科设置正合我心,也有我极感兴趣却缺少机会学习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此外,我更喜欢小班教学,想要结识更多对人文艺术感兴趣的伙伴,所以最后选择了耶鲁。


张爱玲于伯克利的故居


推荐信

勤思考、多交流,让推荐信来得水到渠成


我在申请中最大的优势应该是推荐信,来自两位系主任,也是我在学校最喜欢最亲近的两位教授。他们听说我打算转学后和我谈过很多次心,后来还在邮件里说,我们能理解你离开的原因,但还是有点难过。相信你在哪儿都可以闪光,将来申请博士的时候记得再来找我们啊!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对自己的学生也很关照和疼爱,我很感恩能遇到他们。


问教授要推荐信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强行索求”,水到渠成是最好的。很多人问我,在公立学校上大课是怎么和教授保持好关系的?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学术方面,我论文成绩都是A,教授们对我印象很好,在此基础上才有后来为他们做研究,代表学校采访他们,受邀去系里的年会,过生日请吃港式鸡蛋仔…一来二去就对我这个人有更多了解了,也能放心地把事情交给我做。二是上课积极参与,三是课下找教授多聊聊,不是去吹牛或炫耀知识,是聊聊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你作为一个中国普高生读鲁迅被奉为圭臬的《狂人日记》,是否有和美国学生不同的体会。


文学课的reader


专业所致,我的课基本都是seminar,有更多机会和教授互动,上大课的话就有难度了。唯一例外的是一门哲学课,尽管它是两百人的大课,教授依然能记得活跃的同学。他每节课结尾都会问(哲学家の每日一问): 对今天的哲人和理论有什么问题呀?


好多次大家都不说话,而我最怕空气突然安静,觉得很对不起老教授的热情!于是我经常举手提问,当然也不是为了问而问,我问的都是我平时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比如庄子既然嘲弄“是非此彼”的界限划分,为何又似乎把自己和儒家摘得泾渭分明? 我在Office Hour也和教授聊了很多中国哲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博士生助教/TA的背书也会让教授对你印象更深刻。我的助教经常帮我写邮件问询(催促)教授,也夸了我不少,常组织课外哲学读书会,还帮我在疫情最严峻封城的时候搬家。我很幸运遇到一个热心友善的,把学生当朋友的助教。


另外,我建议大家多联系一位教授,要一封推荐信作为备选。我有一位文学教授, 其人亦庄亦谐, 好个当代鲁智深, 脚蹬一双芒鞋便可以唱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他突发家事, 断联一月有余, 神出鬼没, 我只能临时找了一位研究欧陆哲学但对庄子兴趣浓厚并常念叨”君子”的哲学老教授。结果这位哲学教授不太会用邮箱,找不到Coalition系统发的链接,所以基本没有大学收到他的信…而那位神出鬼没的教授倒是在截止日当天闪现并高效地在一天内交掉了推荐信,人生真的处处是戏剧——所以求稳很重要! 不过说到底,推荐信本身是次要的,它背后的人,你的能力以及你和导师的情谊才是核心。


面试经验

真诚地请你吃一颗糖


申请耶鲁时我很幸运地收到了招生官面试。面试算是我的加分项,我喜欢与人交谈,申本科时几次校友面试也是相谈甚欢。


我觉得面试归根结底看的是真实性,招生官见过那么多孩子,你说话是不是真诚,一眼就能看出来,因此没有必要在招生官面前“立人设”。事实上,招生官和我聊profile的时间还不到一半,随着话题自然地延伸,我们谈论的更多是过往的教育和经历,还有哲学、文学论题、跨学科兼容性等话题,我也没有过度地推销自我。毕竟招生官是来和你交流的,不是来听你念活动列表的,而且时间有限,你无法全方位地展现自己,也没有必要。打个比方,可能你有一大罐五颜六色的糖果,你抓一把给面前的人,他说: 很好吃呢^_^ 就够了,他也愿意相信罐子里还有更多好吃的糖果,但你“哗啦”一下全倒出来,别人会齁到的~


芝大转学不提供面试,但可以上传一个Video Portfolio,做一个视频来介绍自己。我的视频是展现我在音乐、诗歌、翻译、戏剧和绘画的跨学科拓展。这种表现自己的机会建议还是要抓住!


文书和活动

文书是“有神”的声音


我的活动比较丰富且坚持时间长,有古典文学社、碑刻翻译、哲学字幕组、戏剧表演(中英)、民乐团(古琴竹笛)、园林导游、学校的院长办公室、实验室打杂、计算机助教、支教、绘画设计策展。科研经历填了三个:中国文学、比较文学和政治科学方向。今年还拿到了东亚研究所的奖金(每年一个名额)进行一个《红楼梦》脂批的翻译项目,没有来得及写进申请。


对我最有意义的活动是中国古籍善本的研究: 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善本南迁,西南联大的生活。研究时我读到很多珍贵又有意思的一手资料,比如费正清和林徽因一家的信件、哈佛燕京学社对战时中国学界的慷慨襄助、胡适赵元任傅斯年的日记。我们花了很久研读这些民国大家的手稿(傅斯年的草书真的令人头大),分析了一些口述历史,然后建立了一个数字档案。我们还帮教授查了很多关于明清小说中物品文化的资料,他近期打算出版相关著作。


胡适手稿中的自画像


我在高中时做了很久碑刻翻译,当时我是学校古文社社长,带领社员们为博物馆翻译明清时期的碑刻,并附上注解和背景摘要,碑文以诗词和记载历史为主。


我和同伴们还把“School of Life”系列的哲学视频翻译成了中文,该系列视频用活泼的语言和拼贴画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大众普及哲学,我希望将它呈现给国内的观众。视频发布在B站上,到现在有近两万粉丝和三十多万播放量,我的账号也会在B站上定期组织一些哲学话题研究。



接下来说说文书。我不止一次听到别人说,中介为了推销其服务夸大了文书的重要性,但我一路走下来的感受是,文书的确很重要!尤其对于文科专业的申请者,我自觉文书写得不错的几所学校全都录取了。


文书不需要有很强的文学性(假如文风与人设不协调反而会适得其反),它是一个有趣的、真实的、有思辨的声音,一个"有神"的声音——用薛宝钗的话,“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它是能让你的形象跳脱于纸上的。


我的耶鲁文书写得很走心,从活动展开,进行了一些对文化和艺术的深度反思。在遇到我的文书导师前,我从没想过一篇文书可以改上八稿,反复推逻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当然,文书导师也给我充分的自由度,可以放飞去写我的历史同人文+侦探小说+李白张岱柏拉图王尔德乱炖。


导师团队

申请不是“行活儿”


好的导师团队和好的伴侣一样,需要契合也需要互补。我和导师们契合的地方在于,我们都很喜欢马尔克斯,经常在群里大聊特聊文学,哈哈;互补的地方在于,我是个很佛的人,而团队从上到下都非常沉稳、果断,刚好治疗了我的拖延症。总的来说,我很喜欢三士渡的人文氛围,我在这里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学古典学的、哲学的、比较文学的…和而不同,各自闪耀。


留学服务做大了会有程式化流水化的担忧,保持初心,不做“行活儿”不是那么容易的(注:“行活儿”指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缺乏创造性的工业品)。我们作为这场申请的主角,不能把自己的申请当“行活儿”,要去“做”活动而非“攒”活动,“写”文书而非“枪”文书,真诚地面试而非背简历,简单来说就是“to humanize yourself”(赋予自己人性)。


稳住心态

未来可期,当下足惜


我在前面提到,转学于我而言并不是“非去不可”的,而我申请的学校排名又很靠前,在此情况下破釜沉舟很危险,所以我摆正了心态,尽量减少转学申请对学习的影响。交申请那一刻我告诉自己:就当没发生过这事,全心全意上好当下的每节课——往后的未来可期,此刻的光阴便不可恋了吗?


于我而言,这次申请本身的意义是使我“不惑”。文书的写作让我反思自己真正的学术兴趣所在、具体研究方向,以及学习人文和技术的意义。一夜未眠写完文书后,我也与过往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和解。申了本科没敢申的学校,想明白了从前困惑的问题,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因而深怀感激。


这样的佛系心态在今年风雨飘摇的时节尤其管用,在这里分享我的精神支柱博尔赫斯: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彭㝡心目中宇宙的不完整然而绝非虚假的形象。您的祖先和牛顿、叔本华不同的地方是他认为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在这充斥不确定性的混沌中,我学会用叠加的眼光看待未来——未来不是无数各自行进的小道,而是青草离离的一片原野绵延。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


“在所有的时刻,”我微微一震说,“我始终感谢并且钦佩你重新创造了彭㝡的花园。”

——《小径分叉的花园》


某一个未来,我一直留在家乡的小县城;某一个未来,我在中国高校念中文系;某一个未来,我不曾离开伯克利;某一个未来,我被选中为火星第一批移民者。哪个未来更好呢? 很难说。In every possibility, I am grateful to these great people and their re-creation of the GARDEN(在所有时刻,我始终感谢你重新创造的花园).


古典文学的魅力

文学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学是时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很打动我。喝得烂醉写诗,无钱沽酒也写诗,访友写诗,被友人放鸽子也写诗;家中挂一幅《斗寒图》是文学,窗前抚一首《渭城曲》也是文学,朝堂上壮怀激烈是文学,酒肆里浅吟低唱也是文学,和书场里一位说书老先生约好每日傍晚不见不散,这也是文学。


我特别想给对古典文学感兴趣的朋友推荐《海上花列传》,这本书已经有了现代主义的调子,踽踽走在时代前面,侯孝贤导演拍成的电影也值得一看。


这学期专业课学杜甫诗,以一课观其一生,推荐给对唐诗感兴趣的同学。杜甫的好诗佳句太多,远不止刻板印象里那几首。随便看几句: “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这是人写的诗吗!老杜是真的神!


我也喜欢牡丹亭里的一段《寻梦·江儿水》: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网易云上有张充和先生的唱段,推荐感兴趣的朋友去听一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