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余秀华遭家暴一事?
最近的热点事件是余秀华跟男友杨储策发生冲突、遭遇了杨的家暴,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案例,可以用来说明下我对某些性别议题的看法。
(已写的一篇短文,主要从非主流亲密关系成为流量密码的角度来谈,但在群里引发讨论、以及看了朋友圈的一些观点后,感觉还有不少可谈的地方。)
对暴力(家暴)零容忍
当性别议题逐渐在网上成为焦点后,关于性别暴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暴、亲密关系暴力)的讨论常引起关注,其中经常会看到类似“对暴力(家暴)零容忍”的话语(或者说口号)。最开始,我跟许多人一样将其解读为网民(公众)的性别意识提升,是好现象,后来发现这个解读过于简单,忽略了其中复杂的面相。
在网上,伴随着“零容忍”呼声的,往往还有对各种不符合理想的受害者的攻击。当勇敢反抗过家暴的李阳前妻kim发表要原谅前夫的言论时,她遭遇的攻击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我发现,很多人似乎将“零容忍”等同于必须离婚(分手),否则受害者就成了共谋者,不值得同情。
坦白地说,尽管目前舆论大多在指责余的前男友杨储策,但这种话语环境让我对余秀华的将来也捏着一把汗。如果她跟杨储策复合,或者表达原谅杨的意思,或者再一次开始这种“不靠谱”的恋爱,她会得到何种评价呢?网民现在对杨的愤怒情绪,到时会不会转变为对她的苛责?
反婚真能保命吗?
有人借着余秀华的案例,宣扬反婚保命说,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案例,因为余、杨根本没有结婚,只是谈恋爱和同居,或者有一点商业上的合作?仅此而已,跟许多夫妻在身份、经济上的捆绑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双方都曾有过婚姻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由于牵绊太多,不少人并不会选择婚姻,而更愿意同居,经济上也相对独立。当然,这完全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而不是要反婚。类似地,很多人选择婚姻,也不是被传统文化洗脑了,根本上还是因为婚姻中有利益可图。不说别的,在上海不结婚,你可能就没资格买房,生孩子拿不到保险,在社会上会遭遇很多歧视。
我以为,反婚的关键在于反对婚姻制度的特权,反对已婚者的特权。我们应该帮助非婚关系中的人争取权益,而不是反对别人结婚。如果婚姻中没有多少利益、只有义务和责任,那人人自然不以结婚为荣。现在有些人反婚,变成攻击已婚者而非反对特权,未免舍本逐末。更有甚至,在某些人那里还演变成对非婚关系者(不选择婚姻但选择跟男人有亲密关系,也是女界叛徒)的攻击,更是南辕北辙。
如何应对亲密关系暴力
虽然写过不少亲密关系暴力的案例分析,但并没有一线工作经验,简而言之就是只知道一些理论,没有实操。很多女权主义者可能跟我有类似的不足,因此这里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看了很多文献,就自以为是这方面的专家。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倾听当事人的想法,而不是对其指指点点。现在很多人看到受暴者不离婚、没分手,马上给人贴上一个娇妻的标签、尊重祝福起来,或者受暴者虽然选择分手,但还对男方有所留恋、表达谅解,也会遭到指责,认为其反暴力的意识不够,我认为这些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有个例子,不知道大家还有无印象。好几年前叶海燕也曝光过丈夫的家暴,当时我跟小伙伴也私下讨论过,一致认为这个男的不行,应该分手!然而两人并没有分手,暴力后来好像也没有了,关系似乎还不错。也许很多人对此失望,觉得女权主义者居然忍受家暴,不跟施暴者划清界限,不可思议;但这个案例也给了我一个启发,那就是必须理解当事人的处境,否则对她的期待可能不切实际。此外,当事人采取了何种措施来减少暴力,也需要进一步去了解和学习。
如果我们希望亲密关系走出暴力的阴影,将暴力、冲突减少到一个可控的范围,而不是必须结束有过暴力的关系,那应对措施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必须承认,对于很多本身就在困境中挣扎的女性而言,要求当事人必须断、舍、离,不见得是好的方式,因为我们很可能没法提供给当事人所需要的、类似的情感支撑。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量提供支持,让当事人自己做出选择,并且要理解这可能只是一个阶段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