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圳 教 师
▽
看完这个视频
是不是已经热血沸腾了?
其实这背后还有很多
你不知道的故事
▽
1月以来,在市委教育工委和市、区教育部门统筹组织下,深圳约38800余名教职工加入疫情防控队伍,约18万人次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他们并不是专职医护人员,但此时此刻,又是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士”。他们利用自己身为人民教师的学科知识优势,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将教育情怀化为战疫担当,从三尺讲台到防疫战场,完成了从育人之师到抗疫之师的华丽蜕变。
党建引领抗疫。面对疫情,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最近,深圳的疫情防控现场,一道别致的景观格外醒目——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战疫阵地上飘扬。
“收到,保证完成任务!”3月12日早上8点,市教育局直属机关党委支援南山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11名党员同志全部到达南山区蛇口街道南水社区。两天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11名志愿者分别在多个核酸采样点进行信息录入、查验健康码、维护秩序,共计服务人次20000余名。3月15日,108名机关干部、教师火速集结组成工作专班支援福田区福保街道的4个社区支援疫情防控,当天晚上首批48名志愿者马上下沉石厦社区支援。其他机关党员干部也纷纷就地转为志愿者,投身到核酸检测、防疫物资配备、卡口检查等工作中,就近参加服务。大学城管理服务中心综合与发展处支部书记李志强在微信朋友圈发表感言:两天的时间我深入疫情发生的小区协助核酸检测,走到抗疫的第一线。深切地感受到深圳抗疫,需要大家共同出力!
3月初,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抽调汽车学院方海峰、机电学院游茂、艺术学院王浩峰、建工学院张鸿彬等4名教师党员作为第二批抗疫干部支援福田街道抗疫工作。3月上旬,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支援福田街道抗疫工作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临时党支部书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方海峰说:“临时党支部的成立,让防疫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团队合作更加默契、顺畅,党旗的感召,让党员们有了精神的指引和行动的方向……我们,要让‘信仰红’和‘深职红’被更多人看见。”
防疫阵地上的党旗立起,一座座“红色堡垒”筑起,党员精神不断地在防疫抗疫工作中接力、传扬。
3月初,福田区委教育工委积极响应号召,在抗疫一线成立临时党委,首批共设立14个临时党支部,并将第一临时党总支设在沙头街道管控区。
志愿者秩序维持、核酸检测、物资运转、服务群众、热线沟通、数据管理……每一个抗疫的关键环节,都有福田党员教师的身影在深度参与。
许多临近退休的老党员教师也受到了感召,奋勇地加入到战疫抗疫的行列中——☞ 即将退休的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李三平与妻子主动投身志愿者队伍;
☞ 福田区景秀小学年过五旬的老党员邱晓玲主动报名进入城中村“扫楼”,工作负荷最重的一天爬了近70层楼;
☞ 深圳市第十一幼儿园后勤副园长、年过五旬的老党员周丽霞,不顾自己身患高血压,勇敢出征,每天要打100多个流调电话;
☞ 深圳市南华幼儿园老党员胡江从1月底起便加入志愿者行列,在居住社区参加社区防疫服务,年前在社康做义工5次,每次3小时,年后在小区门岗卡口做义工至今……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信念让这些老当益壮的党员教师发挥了余热。
除了党员教师们的热血参与
各个学科的老师
也将自己的专业特长
发挥到了抗疫工作当中
在学校,深圳教师分别执教不同的学科,而到了防疫现场,他们的语文、数学、心理、德育、体育、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特长又成为了抗疫战疫的重要“武器”,助力了抗疫效率的倍增。
自今年春节起,龙华中学通用技术教师李木河主动请缨,担任抗疫志愿者,而他的工作非常具有“技术含量”。2月底,李木河所在的龙华区疫情防控办接到了一个艰巨任务:涉及15万余人的线索排查,这数量庞大的一群人,均为密接、次密接、与确诊病例有时空交集的高风险人群。这是一个精细而又繁重的工作,李木河深知责任重大,如何将相关信息迅速地处理完毕,将是一场和疫情赛跑的关键战役。他发挥专业特长,利用VBA代码构建自动拆分表格脚本,有力解决CAT系统单条线索反馈不能超过1000条的问题,20万级线索分拆时间由之前的4小时压缩至20秒,为争分夺秒的防疫工作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正是一位“码农”教师用科学技术演绎的“深圳速度”。
另一类“速度”来自于体育老师,具有体能优势的他们,一直是抗疫现场中承担重任的栋梁。
1999年生的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体育教师邢济畅是国家一级运动员、黑龙江省大学生游泳锦标赛200米蛙泳冠军、2017年大庆市铁人三项第三名。游泳冠军的体魄加上能言善道的社交本领,使得他足以胜任大量接触陌生人的“扫楼”“户访”工作。
邢济畅回忆,第一天当志愿者,他就领取了最艰苦的任务——被分配到封控的东村,守在巷子中来回跑动输送物资。
后来,他又被分配了“扫楼”的工作,挨家挨户上门登记。其中在塘晏村的一次“扫楼”中,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连续跑了三栋半的楼,两个充电宝的电量全部耗尽,当天微信步数达到26000多(相当于徒步近20公里)。
那天,口干舌燥的邢济畅往自己身上喷洒了酒精,进入一家便利店取了一瓶水准备付账,店员迅速用手遮住了付款码,说:疫情期间,你们辛苦了,拿去喝吧!只要是你们志愿者过来,都免费!
邢济畅说,当时感觉体能透支的自己瞬间又“满血复活”了!
这是既有“速度”,又有“温度”的战疫图景,教师志愿者的工作,很快就得到民众的积极回馈,他们正在绘就温馨暖心的互助画面,正在携手上演速度与爱心的持续接力。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新亚洲学校心理教师胡溥,三年来每学期接待师生、家长超250人次,心理服务时长超1500小时,组织心理培训超100次。她知道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呵护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最好的‘疫’课,是要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大起来。有爱就有希望。
面对疫情突袭,市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积极响应号召,自愿加入抗击疫情志愿者队伍,为深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幼教人的力量。截至3月10日下午,已有650余人次的市属园幼教人参与到了罗湖、福田多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而在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同样遍布着市属园幼教人的身影,50名幼儿教师将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在“三区”内开展多项防疫任务。他们的“逆行”,体现了深圳幼教人冲锋在前的精神——☞ 深圳市第十幼儿园的张心怡化身“哆啦A梦”,为封控区的居民搬运各种生活物资;
☞ 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的石金霞不惧风险,逐层逐户检查居民48小时核酸防疫信息,在800多栋城中村楼房中留下足迹。
穿梭于楼宇之间,身为党员的她们,用行动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 深圳市滨苑幼儿园的90后“楼栋长”梅沁瑜,化身为“网”,联络起居民、志愿者和楼长,以细心、以耐心,做好辖区内1500多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信息核记工作;
☞ 深圳市第二幼儿园的白晶义无反顾投入到福田区流调中心协查追踪组繁忙的工作中已有十余天,不分昼夜,和时间赛跑,是对眼力、脑力、体力的严峻考验。
她们身处后方,却站在疫情前面,诠释了“坚守”二字。
<上下滑动查看部分市属园志愿者照片>
同样的防疫之战,不同的职责分工,不同的地区分布,不同的专业特长,深圳教师用殊途同归的方式守卫城市——☞ 南山区西丽学校美术老师、有英国留学经历的范轩铭,承担了用英语与外国人沟通流调事宜的工作;
☞ 罗湖外语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徐博为志愿者们设计了《流调工作指引》,将流调电访沟通语术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文本体系;
☞ 水田小学数学教师肖钰玲协助罗湖区流调专班的流调及数据处理工作,优化流程,整合数据库提高工作效率......
防疫工作固然艰苦,但欢乐的元素始终如影随形。抗疫阵地上,许多正能量的花絮正是出自于深圳教师之手。
数日前,一段视频在朋友圈刷屏——防疫志愿者表演花式跳绳,技惊四座。小小的“杂耍”表演成为了核酸检测现场的一道别致风景。这段视频中的“主角”,很快就被亲朋好友们认出来——福田区天健小学“95后”体育教师陈冠华。
事实上,陈冠华不仅擅长跳绳,还有美术特长,陈冠华将这些特长演绎成了生活的情调,他可以就地取材,挥笔作画。为了方便外卖人员、物流人员填写配送地址,他还设计了一个辨识度很高的“简易笔筒”,别在防护棚的三角架上,便于随时随地取笔抄写,小细节解决了大麻烦。“笔筒”解决了物质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管控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得到及时的对接、供应和匹配,是别出心裁的创意、心有灵犀的默契。
今年“三八”前夕,天健小学教师、福田区实战营第九班班长兼福田区委教育工委疫情防控第八临时党支部书记朱丽为战疫的小伙伴们准备了“小惊喜”:勤劳的“小蜜蜂”和助人为乐“小雷锋”纪念徽章,以及印有“小蜜蜂”图样的T恤(女同胞专属),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团队精气神的象征。
朱丽说:
我们团队叫‘小蜜蜂’团队,我希望今后每个人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助人为乐,团结合作。我们是活力抗疫,阳光抗疫,沉浸式抗疫。
她们穿梭在居民楼里,是解决居民诉求的及时雨,是居民们最信赖的“蓝衣天使”。她们送出去的不仅仅是物资,还有青春、阳光、互助、欢乐的精神面貌。
受疫情影响,深圳中小学生(除高三外)暂不返校,但四至高二年级线上教学已于2月21日起恢复,一至三年级的线上弹性学习也于3月7日起在有条件的学校陆续开展。当时,我们被派去前线当志愿者,留驻前方时间周期可能比较长(一部分老师只能居住指定酒店,不能返家),就想到了后续可能开展网课,所以老师们都把课本、教参和电脑带了过来。从行政管理、班主任事务到教育教学,我们都没有拉下。据介绍,天健小学学生发展中心朱丽主任、大队辅导员熊思嘉、班主任老师宋林珊、胡艺曦、任课老师邓姣、陈冠华、郭甜甜都兼顾着各自的行政、班主任事务、教研、教学工作任务。
一位老师感慨道:
我们不是在抗疫前线,就是在教学一线。上网课一会在酒店,一会在我们的休息室,在大巴上也要批改作业……有时网络不稳定,还得抱着电脑到处找网。学校后勤师傅(也是一起来做志愿者)也会帮忙在教学内容和硬件上提供帮助,才能让我们顺利完成备课、录课、线上会议工作。
☞ 有的老师架起手机和电脑,手机那头传来研讨教学质量的热烈声音;
☞ 有的老师正在录制体育课和音乐课,蹦跳起来、欢唱起来;
☞ 有的老师正在远程解答学子的提问,批改作业和试卷;夜晚,从战疫现场返回酒店的老师们,终于脱下防护服,白天里已经足够忙碌的他们,又瞬间“回血”:备课、录课、录课,召开支部会议,总结工作并向上级汇报……
宋林珊是天健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英语老师、校党务干事。她提醒,不能忘记那些没有来到防疫现场,但始终在后方提供保障与支持的其他老师——从抗疫到教学的切换,可以说是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无论开会还是备课,科组和年级组的老师都优先考虑和匹配我们的时间条件,他们也会陪着我们,在深夜里轮班、加班。正是有了相互理解、守望相助、团队配合,“志愿者”+“教师”双重身份的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所谓“奇迹”的背后,没有什么“三头六臂”,有的只是“齐心协力”。
在防疫战疫的岁月里,老师们都留下了一些非常具有辨识度的“印记”。深圳高级中学(集团)最近拍摄的一组短片中,校长邵爱国带领教师队伍穿上“蓝袍”和“白袍”,化身“大白”。而这些教师们的脸庞和眼角,也被防护罩的边缘轧出了深深的印痕,这道暗红色的“痕迹”,也成为了教师志愿者最典型的“标记”之一。
南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邵成是一位”90后”,从2月中旬起,就一直驻守在“福田区防外溢专班”中。
近一个月以来,他与许多同事一直驻守在工作阵地上,从羽绒服到短袖服,经历了季节的迅速切换——
我刚进来的时候非常冷,每天气温只有六七度,现在每天二十六七度。他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两三百人的外呼组的负责人,协助疾控负责各项工作安排。但邵成也有“软肋”——视频电话里孩子已经不认识离家月余的他,每每提及此事,这位干练的父亲忍不住眼含泪光。
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教师苏靖家住光明区公明街道——前段时间每一天的拂晓时分,他从家中驱车前往位于福田区的工作阵地,负责后勤管理、物资保障等工作;
而每一天的夜间时分,他又披星戴月地踏上返程,只因家中幼子尚需照料和陪伴。每天这样往返,来回近90公里的路程……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无独有偶,前些时候,新沙小学教师林晓文每次启程前,都先安顿好年幼的女儿,从坪山赶到福田参与疫情志愿服务,每日通勤时间长达三小时……伤痕,温度和距离都无法隔阻深圳教师支援抗疫的磅礴大爱。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校长刘锐娟感慨道:深圳教师用他们的志愿红,天使白,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三尺讲台还是抗疫一线,他们都展示了最动人的模样。
编辑:罗悦媛 赖素麒
视频:雷斌 罗悦媛 吕晟 林晓平
审核:杨瑾 刘文玲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告之,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
深圳教育丨szs-jyj
感谢您关注深圳教育!动动手指,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
全方位了解深圳教育的点点滴滴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新浪微博
欢迎投稿:szedu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