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做奶茶是什么体验?深圳这所学校带你揭秘!
打破传统印象
奶茶“撞”出非遗价值
在海裕小学的“非遗奶茶”特色课堂上,浓烈茶香扑鼻而来,港式奶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余庆池一手将茶壶缓缓举过头顶,一手端起滤袋,焦糖色茶汤伴着热水蒸腾出的雾气,由低至高倾泻而下。在场的孩子们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不时从座位上起身探头,跃跃欲试地跟同桌比划着冲茶“秘诀”。
一杯奶茶,不仅仅是饮品,更是文化的传承。不同于生活中富含奶精、香精等添加剂的奶茶饮品,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港式奶茶有着百余年的文化历史。据了解,港式奶茶又称“丝袜奶茶”,在1913年起源于中国香港,其代表性传承人余庆池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创新,让该传统奶茶制作技艺成为深圳一张特殊的非遗文化名片,并于2021年入选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奶茶真的是丝袜做的吗?”面对孩子们投来的好奇目光,余师傅以此为契机,向孩子们详细展示了手中类似“丝袜”的滤网,进而将“非遗奶茶”背后的故事和记忆娓娓道来。通过寓教于乐的趣味科普,孩子们在清香四溢的奶茶中邂逅中国传统美食文化,让“非遗”文化被看见、被传承、被焕新。
如今,“非遗文化进校园”逐渐从美学鉴赏迈向技能传承的实践层面,而“非遗奶茶”凭借着新鲜感和熟知度成为学生感触文化的纽带。
“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意想不到,原来他们对不健康的奶茶认识已经很深刻了。”余师傅认为,“非遗”技艺重在保护和传承,他希望通过接地气的“非遗”课程,让孩子们多方位了解健康传统的奶茶文化。
学中研、研中思
闻着茶香悦享劳动乐趣
“在制作过程中,时间、温度、拉茶力度等细节大有讲究。”奶茶的制作需要经过醒茶、煮茶、拉茶、焗茶、加奶、加糖等多个复杂严谨的步骤,余师傅在课堂上逐一演示各个环节,并邀请孩子们亲身体验拉茶、放奶、放糖等过程。
展台前,余师傅轻轻托住孩子的手,引导其将牛奶与茶汤“撞”个满怀,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需要不少的技巧,孩子体验过后感慨道,“做奶茶并不简单,只有不断坚持,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倒茶的时候因为害怕把水洒出来,我的手都是抖的。后来余师傅鼓励我不要怕,帮我调整姿势,勇敢尝试后真的成功了!”对于克服恐惧后收获到的新鲜感受,参与拉茶体验的同学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非遗”匠心守住文化“新生”,奶茶制作技艺积淀着非遗传承人的智慧和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坚持中发展的“匠人”精神也通过“非遗”课程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孩子们在学中研、研中思,通过自身体验感受着劳动的乐趣。
家校巧架桥
“非遗+劳动”助成长
课后,孩子们端起手中自己参与制作的奶茶,纷纷表示希望把学到的技艺分享给家人,在家动手实践起来。
诚然,制作“非遗奶茶”的意义不只限于获得一杯饮品的快感,更在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创新力,而这离不开家校教育合力的帮助。
余师傅谈到,孩子们通过把奶茶制作技艺分享给家长,能够帮助家庭形成一个灵活的氛围,“孩子们学做奶茶,会让他们对其他事物更加专注,对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希望家长能够尽量配合孩子一起互动,这样孩子们对学习和创新的兴趣会更大。”
在“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合作共享、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的劳动教育校本化指引下,海裕小学持续扎根在劳动教育的特色实践中。
海裕小学校长赵颖介绍,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学校劳动课程开设了五大基础板块: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绿植养护、手工制作。譬如,李必红老师联合部分家长开设了“美食美刻”缤纷课程,带领学生巧手制作南北美食、品尝美食;学校与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设计系合作开发小学生服育课程《衣为心声》《服装的奥秘》《小小服装设计师》等,尝试设计服装、洗衣、缝纫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将各类劳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努力建构系统的劳动课程体系。
闻着茶香
体验做人、做事
“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
有机融合
激发“非遗”传承活力
丰富劳动教育实践内涵
学生们在劳动中感触文化底蕴
在“非遗”中探寻劳动价值
打造出满载“烟火气”的生动育人路径
编辑:黄钰璇 罗悦媛视频号:任朝州审核:蔡金花 刘文玲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
深圳教育丨szs-jyj
感谢您关注深圳教育!动动手指,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
全方位了解深圳教育的点点滴滴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新浪微博
欢迎投稿:
szedu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