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年夜,13岁男孩锤杀父母后逃逸!

苏州普法 2020-09-04
为了祖国的未来,快来关注我们吧

2018年12月31日晚,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之中时,在湖南衡南县三塘镇却发生了一起悲剧,夫妻二人死在家中。


让人想不到的是——


经警方调查,夫妻二人13岁的亲儿子有重大作案嫌疑!


警方发布的协查通报

1月1日20时,湖南省衡南县公安通报“13岁少年锤杀父母案”,经公安机关初步核查,犯罪嫌疑人罗某出生于2005年(现年13岁),系三塘镇初一在读学生。


12月31日18时40分许,因家庭纠纷用锤子先后将其母亲谭某某(现年45岁,系先天性弱智)、父亲罗某某(现年51岁)锤伤后,逃逸现场。经全力抢救,伤者谭某某、罗某某因伤势过重死亡。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为何新年第一天就曝出这样的事情?

我们的社会

何时才能少一些戾气和悲剧呢?



未成年人犯罪事件频频发生


(表格引自法制网舆情中心)


据统计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未成年人犯寻衅滋事罪、

聚众斗殴罪案件有所上升



2017 年未成年人涉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案件占比较之2016 年有所上升,值得关注。


初中生成为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群体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以初中生为主,占比为 68.08%,是犯罪预防的主体人群。


未成年人犯罪地域分布情况


从图可知,云贵川等偏远地区依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频发地,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普及程度具有一定关联性。


是否要修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现行刑法

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是这样规定的:

1、未满14周岁,无论实施何种行为,均不负刑事责任,即无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对8种严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即限制刑事责任年龄。这8种犯罪行为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以上)、抢劫、强奸、放火、爆炸、投毒、贩毒。


3、已满16周岁,对所有犯罪行为均需负刑事责任,即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4、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而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频频示警

不断挑动着公众脆弱的神经

拷问着我国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划分的合理性


不少网友们呼吁

修改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



  各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1.美国:美国各州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从7岁到13岁不等。

2.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意大利: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

3.巴西:凡是不满18岁的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可按特别法规定处理。

4.印度:7岁以上满12岁的儿童,在不具有判断所实施的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能力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5.西班牙: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6岁。

6.葡萄牙: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6岁,而刑事成年的年龄定为21岁。

7.芬兰、冰岛、挪威: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5岁。

8.比利时、卢森堡: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8岁




一、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规定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认为,将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规定为14周岁是考虑到全国未成年人的生长发育年龄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刑法的规定在参考国外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规则同时,再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后认为,14岁以后的儿童才有足够辨别能力,才能承担刑事责任。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否符合现今青少年的实际情况?


湖北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春生认为,我国现在儿童辨认和控制能力有较大提高。现行刑法主要依据其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状况,将14周岁作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在上世纪70年代是适合的。


现今,《民法总则》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10岁降至8岁,已经为刑事责任行为能力划分提供了参照甚至是依据。将限制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也随之降低有了现实可能性,有利于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三、是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王志祥认为,刑事责任年龄是否降低涉及刑事政策的考量问题。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的政策是教育、感化、挽救,刑事政策在立法修改中是相连贯的。应当强调,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刑事政策,并不意味着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就不能进行适度的惩罚,否则是非常危险的。


从历史发展规律看,一些专家表示,我国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目前14周岁、16周岁、18周岁的划分标准,有着合理的科学依据,也契合我国国情,不宜贸然降低。



当然,变动刑事责任年龄是一项极其严肃的立法工作,决不能被极端个案所激发的网络舆论、公共情绪所左右,也决不能为天马行空而来的直觉正义和朴素道义所驱策,需要在大量客观的统计、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看·法

接二连三发生的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孩子凶残弑亲的惨案,已敲响了警钟,也对法律空白点、痛点拉响了“警报”。相对于网络上求枪毙行凶未成年人的舆论,我们该关心的,应是如何重新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先防御、事后惩戒、社会帮教、特殊教育的体系。


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造成教养方式不当,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原因。


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在下方留言吧~

往期精选

2018“苏州普法”12大看点: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

借条这样打,你可能一分钱都要不回来!

深圳虐童事件:女孩父母被刑拘,为何视频发布者也被处罚?

离奇!滴滴代驾途中司机身亡,车还在飞驰...谁来担责?

百亿保健帝国权健,“气壮”的背后是否“理直”?



部分素材来源:新京报、澎湃新闻、法制网舆情中心等

苏州普法(etongshuofa)综合整理发布

敬请关注“中国普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觉得好就点“好看”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