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学针灸——马来西亚青年与中医结缘的故事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因为向往,他们来到中国;
因为梦想,他们选择留下。
当外国人“遇见中国针灸”,
究竟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
随着中医药走出国门的脚步越来越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医药,接受针灸、推拿等治疗。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各国来华学习中医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小伙子,听听他与中医针灸结缘的故事。
柳涵学指示合谷穴
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教室里,几位肤色各异的外国人正在上针灸课。“五行”“六气”“经络”“气血”……老师口中这些颇显晦涩的词语,似乎并没有难倒他们,大家时而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时而用英文飞快记着笔记。来自马来西亚的小伙子柳涵学,就是其中之一。
“我叫柳涵学,柳树的柳,内涵的涵,学习的学。我来自马来西亚,我在北京待了5年的时间。”
20
22
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
柳涵学所在的班级,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开设的短期培训班。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1975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议下,经国务院同意批准开办。40多年来,已经为世界上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医务工作者提供了针灸、中医、推拿等方面的培训。在这里,柳涵学和他的同学们进行着系统、正规的学习。
不过,最初来到中国,柳涵学并不是为了学中医针灸,而是为了学习中国传统武术。
柳涵学说:“我起初来到中国是2016年的秋天,我在湖北武当山待了一阵子,在那边学习武当拳、太极拳,还有玄武拳、玄功拳,还有一些基本拳法,主要是学习这些。”
在武当山,柳涵学从秋天待到了第二年春天。2017年4月,由于签证即将到期,他从武当山来到北京办理签证。没想到,这次北京之行让柳涵学遇到了很多中国朋友,认识了中医针灸,也让他决定留在北京。
柳涵学说:“我当时在北京没什么事,就去了天坛公园,碰到一个先生,他背着一个很大的刀,刀袋外面写着‘八卦掌’。其实我在武当山的时候也学到过一点八卦掌,对八卦也挺有兴趣,我就跟着他在天坛公园学八卦掌。后来我就打算在北京找一份工作,长期待下来。”
2017年至今,柳涵学一直待在北京。他找了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武术。学习武术难免磕磕碰碰,经过朋友介绍,他接触到了中医针灸。
柳涵学说:“我发现中医跟传统武术有很大的关系。正好有朋友介绍说有这样一个国际的英文的中医班,所以我觉得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 2022 RECRUIT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纽约时报》刊登了美国记者詹姆斯·罗斯顿在中国接受针灸治疗的经历,在国际上引发了一场“针灸热”,针灸也因此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排头兵”。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针灸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合法地位。
1
2
3
中心翻译正在给学员上课
不过,对于没有中医学背景的外国人来说,要领会和理解“天人合一”理念,理解穴位、经络、阴阳、寒热等底蕴深厚的中医药精髓,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柳涵学说,中国老师非常专业,讲课深入浅出,还有多语种翻译配合上课。
柳涵学说:“学院和老师都非常有经验,非常专业。大多数老师都是用中文讲课,课堂上有翻译。我本身可能是中英文都会一些,我一般听一遍中文,然后再听一遍英文翻译。我发现学院的翻译特别专业。我本身之前有短期做过这些翻译的工作,觉得是特别难的,因为两个语言、两种文化都需要深入理解,更何况中医学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科目,所以我觉得真的是翻译得特别好,精准到位。”
现在,柳涵学和同学们正在进行针灸和艾灸的基础学习,除了理论知识,老师还会让他们在针灸人模型或者自己身上施针。柳涵学还记得第一次给自己施针时的紧张心情。
柳涵学说:“到实操扎针的时候,我在想我也应该去给自己扎针,要不永远没去有勇气去试。所以我是抓紧机会在老师刚刚下课的时候,说我也来试试看,然后我就一只针扎在我腿上。”
记者:“是哪个穴位你还记得吗?”
柳涵学:“足三里。”
记者:“是在小腿上是吗?”
柳涵学:“对,膝盖这边的外侧足。”
足 三 里
柳涵学说,中医药博大精深,越是学习,就越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他说,这种感觉就像中国针灸老师所说的“得气”,也就是“针感”。只有经年累月踏实地积累,才能有些许感悟。“在中医针灸里有一个‘得气’的概念,得到的得,气血的气。我听很多老师说过,有时候需要学习很多年才会真正悟到什么叫做‘得气’。”
柳涵学说,虽然自己距离成为一个合格的针灸师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他会坚持一直学习下去,并且希望将来回国后,把中医针灸介绍给更多马来西亚人。
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