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为什么简称“苏”?||二马汉字评书

2017-08-03 范登生 二马看天下



资料记载,江苏在夏商周时期分属不同的部落和诸侯国。夏朝隶属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商朝后期至西周,出现了徐、吴两个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齐、鲁、宋、吴、楚等国。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江苏省先后分属楚、荆、吴、广陵、泗水等国,会稽、丹阳、东海、临淮、琅邪、沛等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分属孙吴、曹魏二国。西晋建国出初期,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东晋及南北朝时期,江苏省大体上以淮河一线为界,南属南朝,北属北朝。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453年),南迁移民,其中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南京。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方州(今六合)、楚州(今淮安区)、邳州、泗州、海州和徐州。唐分中国为十道,江苏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后世多变,不再赘述。

江苏为什么简称“苏”?最简单地回答是: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最后取江苏的“苏”作为简称。下面我们从“苏”字含义本身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苏”(sū)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繁体写作蘓或蘇,金文写作 ,从艸从稣,“艸”表示草木;“稣”(sū)表声兼表意,金文写作 ,从木从鱼,“木”表示树木,“鱼”表示鱼类。两形会意,“稣”字形义为点燃树木烧烤鱼类享用。这是远古时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冬天捕捉不到野兽时便到河流中捕鱼,烧烤后进食。从这幅画面可以引申出这样几层含义:一是抓到鱼后进行烧烤必须要用树木点火,所以有把散乱树枝收集到一起的含义,如《说文》解释“稣”字为“把取禾若也。”就是收集树枝作为柴火。二是鱼经过烧烤变得松软可口,故有酥脆等义。三是冬天捕到的鱼硬邦邦像根树棍,经过加热烧烤鱼又摇头摆尾活了过来,故有苏醒、复活等义,《法苑珠林》:“留尸十日,平旦喉中有声如雨,俄而稣活。”这里稣活就是指的复活。字书《韵会》说得更加明白,即“死而更生曰穌。”四是后人又由苏醒、复活的鱼类引申出呼吸、欢快等义,如《广韵》解释“稣”字为“息也,舒悦也。”就是呼吸、快乐的意思。五是由烧烤鱼类还可引申出光明、显著等义,这个义项已经不为人们所知了。汉语中有个词“昭稣”,含义就是光明、显著。

由上述分析可知,“艸”与“稣”两形会意,“蘇”字本义为人们割取后经常用来烧烤又不断萌发复活的一种草本植物,特指割取、扶苏、紫苏等。后来喻物喻人,表示散乱、唤醒、取得、解救、解除等义。如苏坐即分散坐下;苏困即解除困苦;苏枯即使枯萎的草木复活;苏世即醒世;苏省即苏醒;苏活即苏醒、复活;苏兴即苏醒等。“苏”还被借代为姓氏、地名、国名,如《传》:“忿生为武王司寇,封苏国。”苏国即商周时期的诸侯国。前身为夏朝时建立的温国,商汤灭之,而后同宗有苏氏居其地,商末,有苏氏助周伐商,因受赐十二邑建苏国,都城温邑,在今河南省温县。周灵王12年(公元前560年),吴国君位传至二十世孙诸樊,国都南迁今苏州城址。看来苏州这一名字晚于苏国这一名字。可能这两个地方都生长着很多的扶苏而得名。

我们来看看古籍中对“蘇”字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蘇,桂荏也。从艸穌声。”即紫苏。《尔雅》“蘇,谓之桂荏。”《玉篇》“蘇,荏属。”《广韵》“蘇,紫蘇草也。蘇木也。满也。娱也。又姓出扶风武邑二望。”《诗·郑风》“山有扶苏。”《传》“扶苏,小木也。”《离骚》“苏粪壤以充帏兮。”即取得。《庄子·天运》“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即割草。《易·震卦》“震蘇蘇。”《注》“恐惧不安之貌。”这里由草木燃烧引申出来。火势熊熊当然令人恐惧不安。(第216讲)



作者:范登生,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播音:杨敏

推荐阅读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创

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

谢谢!


微信号:EMKTXWTT

以文会友,以文载道

贯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维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