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指南:考试考核巧应对

2015-05-20 孟伟 中国退役军人

目前,考试考核安置办法已成为各地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转干部的主要方式。军转干部普遍希望能通过考试考核安置到自己满意的岗位,那么,考试考核究竟应该如何准备和应对呢?笔者结合一些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建议。

摆正心态

有人说,人生的好坏,不是由命运决定,而是由心态来决定的。正确看待考试考核非常有必要。某部团政委和一位年轻营职参谋同时在当地转业,需要进行考试考核。团政委已经40多岁了,参谋小伙才30出头,了解了相关政策后,两人想法各不相同。老团干如临大敌,多年来在部队从事领导工作,对单选、多选、判断题,申论、写作、计算机早已生疏,儿子去了都比他强,因此心里“拧巴”得厉害。可一琢磨,这军转考试考核不是大学生高考,也不是选拔公务员或者企业招聘专业人才,只是通过一种公开公平的办法,给大家“排排座”,分个先后。解开了心里的“疙瘩”后,这位政委卯足了劲,又拿出了考军校的精神头,积极准备了半年多,考试成绩很不错,再加上军龄、职务、立功分数,排名很靠前,选择的余地非常大。

头脑灵活的参谋小伙,却认为考试考核只是“走过场”,关键是自己得有“戏”,于是,访“高人”、求“名师”。本来就因为服役短、功绩少,在考核上不占优势,又没有认真准备考试,心思完全没用对地方,最终考试考核结果排名靠后,自己心仪的岗位早早就被排名靠前的人选走了,垂头丧气,终于感到求人不如求己的滋味。

当前,“阳光安置”、考试考核已成为军转安置的“新常态”,新常态需要新状态,军转干部都应该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那股劲儿,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挑战。

注重细节

考试考核办法目前各地没有统一的标准,一定要将考试的方式、考核的细则搞清楚、弄明白。例如,在考试方面,有的地方考试只有笔试、没有面试,有的地方则是笔试和面试相结合;有的地方统一命题,有的地方按照职务层次分卷考。因此,要特别关注命题的范围和类型,主客观题目的比例,是否有新的变化、是否有更具体的范围。比如“相关法律知识”是指那几个门类?时事政治内容截止到什么时间?在参加考试前可多向军转部门、考试部门或老转友们问一问,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备考。

在考核方面,各地基本赋分项有军龄、学历、职务、立功受奖、科技成果等,但在不同的地方存在很多差别,比如,多次立功的计算办法,是否可以累计?因同一原因获奖又立功的计算办法,国防生的军龄赋分办法,在边远艰苦地区或从事飞行、舰艇、涉核等特殊岗位工作的认定标准和计分办法等等。因为地方军转部门往往根据档案和证明材料进行认定,一定要提前吃透情况,逐一准备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某试验基地一名技术高级干部,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已经20年了,按照安置地的考核办法,需要由师以上政治机关出具证明,可以进行考核加分。但由于他没有认真研究计分办法,只出具了提干后14年的证明,把自己提干前当战士时的6年服役时间给漏掉了,后来抓紧时间按照程序复核更正,自己着急不说,还影响了复习备考。像这样小的细节一定要注意,可以提前电话咨询军转部门,结合当地考核办法,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让工作人员给把把关,以免出现纰漏。

补好短板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每个人的知识半径都是有限的,而军转安置考试的内容却很宽泛,一定要找准自己的薄弱点、真空带,缺什么补什么。知识性的内容一般占的比例不大,而且可以通过短时间内的强化记忆提高。但一些主观题目,则是需要下大力气准备的。

比如,现在大部分地方的考试都有申论,军事、技术、装备、后勤干部可能疏于文字材料的撰写,那就得多熟悉熟悉考试方式,关注一些主流媒体观点,多看看《人民日报》、《求是》的论述文章,往脑子里多存点“货”。平时可以自己给自己出题,多练习一下,思路就会越来越广,就不会无话可说、不知所云。政工干部可能平时写材料比较多,但也不能“轻敌”,因为考试写申论和在单位机关写材料是完全的“两码事”,需要短时间内完成,容不得字斟句酌、精雕细作,考前一定要多多实战操练。

某部机关的一位副团职参谋,是公认的“大笔杆”,转业前认为主观题目对自己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放松了准备。可进了考场,一看申论主题:食品安全问题。脑袋一片空白,没有电脑,没法讨论,没时间研究,想指点江山完全不是熟悉的领域。虽然对写文章的套路熟,但总感觉没血没肉,自然也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

其实,不管三段论、四段论还是五段论,都只是形式,关键是内容和观点,考前一定要养成每日一思、每日一练的习惯,才能成竹在胸、信笔成文。

保持效率

在备考期间,每个人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期,而长时间备考肯定会出现“疲劳期”、“瓶颈期”,很多人感觉学不进去了,或者学的东西容易遗忘。如何保证复习备考的状态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提出过“遗忘曲线”理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但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从“记”到“忆”有个过程。单纯地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记忆,并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备考时,既要勤于复习,还应该注重理解。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当然,学习备考的方法需要具体到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工作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特点。只要与个人的特点相符,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反之,学习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勤于交流

独行快、众行远。很多“转友”采用“集团作战”,起到了很好的备考效果。三五个战友一起,互相交流探讨,相互启迪鼓励,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笔者曾经与一位取得较好成绩的转友聊天,他将备考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夯实基础、建立体系。梳理并建立各科目中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然后,模拟实战、能力提升。以题带点,通过模拟试题,提高应试能力。最后,冲刺应考,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以一颗平常心应对。他的经验值得借鉴,转业安置的考试考核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行者,枯燥里有充实,平淡中有精彩,往前走,别懈怠,无限风光在险峰。


来源:转业军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