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 选岗经验谈②:军转干部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
又到选岗,
面对“热门”和“冷门”,
面对权力与责任,
面对心理预期与客观现实……
应该何去何从,
军转干部难免忧心忡忡。
我们邀请了几位资深
军转工作者和军转干部谈选岗,
看看他们怎么说。
俗话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安置顺利与否,事关职业发展。军转干部在选岗时,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以便从容走好未来的路。
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摘取以下几个案例,为军转干部选岗提供借鉴。
★选择专业对口的接收单位
【案例】某部自动化站主任程某,对计算机非常精通。转业时,不少单位争相接收他,希望他继续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但是程某抱定了非党政机关不进的观念,经过考试选岗,进入政府机关从事行政工作。结果几年下来,他一直胜任不了本职。
【分析】并非建议大家转业后都去从事本行工作,但军转干部应结合自身实际选岗。有的医务干部不干本行要求当税官,有的财务干部丢下账本想要当警官,有的专业技术干部想放弃专业争当法官,有的带兵干部硬着头皮去挤机关,放弃专长,舍本逐末,风险比较大,成功率比较低。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人才。
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大有作为。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不必都走“官”道。业务性较强的军转干部,应尽量选择专业对口的部门。不仅可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保证较大的成功率,还可为以后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选择适合自己的接收单位
【案例】副师职军转干部刘某,积分选岗排在第3名,按照规定,他可选择进入党政机关任实职领导。但经过考虑,刘某选择了某报业集团副总经理的岗位,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对此,他解释说:“考虑自己年龄偏大,到党政机关没有什么优势,虽然集团是企业性质,但相对比较稳定,收入并不比公务员差,也存在发展空间,这里最适合我。”
【分析】军转安置是军转干部之间的竞争。转业后,大家差距不大,即使进入党政机关,也不能说明自己有多大优势。地方相关的领导岗位都要实行竞争上岗,面对已工作多年的后备干部和公开招录的地方大学生,竞争压力着实激烈。建议军转干部转业到地方后,以实际年龄加上适应新岗位所需的时间,应综合权衡年龄和综合情况。此外,还要考虑岗位是否存在可供发展的空间,只有能体现军转干部自身优势和存在发展空间的岗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好”岗位。
★选择把握较大的接收单位
【案例】军转干部王某,自我感觉考得不错,在填报志愿时报了市财政局。但该单位仅招一人,王某在考试考核总分排名第二,未能如愿,最终被保底安置到某事业单位,本人非常后悔。同年,某机关政工研究员丁某,在“双选”时选择了市粮食局,如今他成为该局领导非常欣赏的“一支笔”,几乎所有主要材料都由他把关、定稿。
【分析】选岗时,不考虑积分排名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确实不够明智。首先,大家对传统观念中“好”的接收单位趋之若鹜,导致这些单位难进,门槛高筑,竞争激烈,即使考试考核排名靠前,也没足够的胜算,反而会因此失去选择其他接收单位的机会。其次,对于军转干部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个单位怎么样,而是岗位如何,“好”的单位也有“冷板凳”,“差”的单位也有好位置。现实中有很多军转干部闷头挤进“好”单位后被安排在可有可无的岗位上,变成“边缘人”“局外人”。往往一些不那么“热”的行业恰恰更需要人才,加之竞争对手少,更容易谋得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好位置,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转友经验:
关于“好单位”的一点拙见
随着2017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全面展开,军校同学、部队战友针对选择安置或自主、选择安置地点、工资待遇差距等很多问题,通过电话、微信纷纷进行询问讨论。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个人非常理解他们的想法,任何一个选择都决定了以后的路、家庭未来的日子。回眸自己的转业道路、回顾三年来的军转工作,我对计划安置干部选择单位,特别是大家关注的“好单位”与“差单位”的问题,发表一些拙见。
“好”是对工作经历的完美契合。如果你曾是一名机关参谋,以“读、记、算、写、画、传”的“六会”技能基本功为基础,各级政府部门、各单位的办公室等综合部门都有你的“天地”;如果你曾是一名营连主官,以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为基础,各级政府部门、各单位的各类部门都有你的“阵地”;如果你曾是一名政工干部,以部队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为基础,各级政府部门、各单位的机关党委等部门都有你的“岗位”。
“好”是对个人素质的综合运用。如果你曾通过司法考试、坐拥律师证,各级法院、检察院或许是第一选择,但是各级政府部门、各单位的法规处、执法部门等单位一样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曾拥有财务、会计证书,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或许是首选,但是各级政府部门、各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可以施展才华。
“好”是对个人兴趣的充分满足。转业回到地方工作的时候,或许可以从自己的爱好特长出发,快乐工作。爱好旅游、环保、运动,面向旅游局、环保厅(局)、体育局等单位都是很好的选择;爱好书法、写作、摄影,面向文联、广电系统等单位亦是较好的去处。传统意义上对“好单位”的理解,大多都基于单位福利、岗位性质、手中权力等外在的评判。
在我来看,“好”主要应该是适合自己,针对工作经历、结合自身优势、满足兴趣爱好,从长远发展考量才是真正的“好”。(林南)
(本刊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