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自爆:华人演员在英国遭歧视,演戏时被强制加中文口音
最近,华人在海外遭遇偏见和歧视的新闻不断出现。据BBC揭露, 英国的影视作品中存在不少有关东亚裔群体的刻板印象,影视戏剧场业内的选角歧视现象也十分严重,而其中,大量的例子可见于华人之中。
BBC指出, 英国的影视作品、舞台剧中的出现亚裔常常被贴上这些标签:
女性 👉 瘦、长发、文静、顺从、学霸
男性 👉 娘娘腔、性能力低、沉闷或父权
因涉嫌丑化华人形象而饱受争议的BBC新剧《Chinese Burn》(逐梦摩女)
亚洲人 👉 小眼睛、吃狗肉,爱抱团、 不是非法移民就是黑帮分子
《福尔摩斯》中的华裔犯罪份子,以从中国走私古董到伦敦为生
除了刻板印象,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艾希利.索普博士(Ashley Thorpe)指出,英国业界内对东亚裔演员的歧视也存在“很长历史”,在选人方面也存在“双重标准”。
2017年,亚裔演员在一次抗议时使用的海报
在英华人女演员周丽端(Lucy Sheen)说,一般情况下, 亚裔只能出演亚裔, 有的还被要求在讲话时自带中文口音,相反,白人演员出演华人角色却很少遭到质疑。
比如2009年的《More Light》、2012年的《赵氏孤儿》2016年的《死去的爱情深渊》等戏剧,明明故事发生在中国,或故事的主角是中国人,却偏偏几乎全部启用白人演员,这种现象,在影视界也被称作“洗白”(Whitewashing)。
《赵氏孤儿》剧照
英籍华裔演员丹尼尔·约克(Daniel York)说,这样情况明显在改善。2017年,画家莎士比亚剧团制作的中国传统剧目《窦娥冤》,就选用了大批东亚裔演员。
去年现代歌剧《金龙》为非法中国移民为主题却只用白人演员,引起近50人在剧院外抗议
也有人认为,相比之下美国的好莱坞就做得比英国的影视界超前,将于2019年上映的真人版《花木兰》选角敲定中国女演员刘亦菲,也被认为是好莱坞告别“洗白”之举。
但近日,又有两个美国的购物网站卷入了歧视华人的风波。 1月25日,一位网友发现,“白人男孩做眯眼动作”的第三方卖家图片广告在亚马逊(Amazon)和eBay上线了。
“眯眯眼”动作在英语文化圈中有嘲讽亚裔眼睛小的嫌疑,去年,阿根廷球星拉维奇和美国模特吉吉·哈迪德都因为做出该动作被喷种族歧视,吉吉·哈迪德最终因此事退出上海维密秀。
据《赫芬顿报》报道,这两个广告惹怒了不少华裔,有人把有关广告图片拍下,放到亚马逊的社交平台进行抗议。
Tak Yeung:亚马逊,我很震惊!我朋友把这张来自你们网站的照片发给我。虽然我知道它来自第三方公司,但是你们怎能支持这种种族歧视!尤其对中国人来说,这是无礼的!完全不能接受的!
Lousie Wan:……很无礼,种族主义,应该删除,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Cazzumi Caz:所以,你卖中国服饰,但是为什么要做那样动作啊?小眼睛,认真的吗。太种族歧视了!
目前, 亚马逊已经移除了有关页面,但是还没作出解释或道歉。eBay则在本周二发声明:“当有关事件引起公司注意时,已即时移除该产品,并联络用家通知其有关页面违反公司的‘冒犯内容’政策。”
和以往发生的类似事件一样,这次的“辱华”事件,网友也发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是这种行为是不尊重华裔,也有舆论认为这是过于敏感。
有关“辱华”事件的争议频频发生, 说明国民形象的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影视作品、媒体、甚至商家中这些中国人的负面标签从何而来?
一方面,“小眼睛”“吃狗肉”等明显不符合事实的偏见和部分外国人以偏概全、固定思维的思考方式分不开。另一方面,个别国人的极端行为经过广泛报道被放大之后,也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
比如近日被热炒的中国游客在成田机场被滞留事件,就有外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评论中国游客“容易暴怒”,“不讲规则”,也有中国网友留言,表示同为中国人,都感到羞愧。
但其实,某些海外华人遇到的种族不公问题却较少受到关注,这和也有不少中国人被看做是多元文化的成功例子有关,“他们被认为对现状感到满意、在学校十分刻苦,没有什么可抱怨。”。
但也有人认为强调,这正是为什么华人更应发声的原因,“问题是,如果你不发声,你就会被边缘化、被无视。”
华人的国际形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商家在面对涉及冒犯华裔的问题时能够及时的道歉并且撤除图片、越来越多的外媒关注当地华人,也恰恰说明了我们正在被越来越多人重视,不管是影视作品、媒体还是生活中,都有越来越多正面的中国人形象。
凤凰卫视欧洲台报道
编辑:韦美智
责任编辑:李乐
精彩推荐
175名中国旅客滞留日本机场唱国歌,维权还是巨婴病又犯了?
茅侃侃:请停止对他的消费和臆测
在达沃斯,中国的反击很有力量!
全世界都在进行#MeToo,英国上流社会却把慈善做成了“海天盛筵”
一千多欧元一顿饭?欧洲人宰起亚洲客来才是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