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8岁的她为何会有超高人气?听听大家怎么说

张晶 百万庄通讯社 2018-10-26

开发开放的浦东,已经28岁了。

28岁,青春正当年。

她开放而包容,热情而细腻。

建设者说


来自四川广安 的刘大叔今年60岁了,他1978年来到浦东,算是第一批“新浦东人”。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也经历了浦东开发开放28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乡——四川广安,也是邓小平的家乡。刚改革开放那会儿我就出来了,没办法,那时候家里穷,粮食才几分钱一斤,是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外出打工的机会。”

“您能讲讲您与浦东的故事吗?”

对于小百通的要求,刘大叔望着对面的张家浜河,陷入了回忆。

▲ 开凿于清康熙年间的张家浜河因张姓首居于此而得名,是浦东新区的一条主河道。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刘大叔总是会来这里转转。摄影/张晶


“刚来浦东的时候,我在码头给人家‘挑船’,把船上的水泥、黄沙、石子、钢筋搬上岸。人家去洗手间可以蹲着,我们没办法蹲,“挑船”挑得,得扶着才能蹲下去,都累成这个样子了。”刘大叔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缓了缓,刘大叔继续说了起来。“做完‘挑工’以后,上海松江开始修高速公路,于是我又去给高速公路挖沟安装下水道。不分白夜,不分冬夏,饿了就买两个馒头,蹲在马路边吃。那时候,早上四点钟我们就到工地了,挖一个一米二宽、一米二深的沟,每挖一米长给8分钱,再就是给人家安装大铁管排水,修高速公路和马路都需要这个。说到那时候啊,不知道该怎么说。没读多少书,也说不来……你们现在的娃儿体会不了我们当时的滋味。”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正式拉开帷幕。刘大叔的工作内容也由修高速公路转为在建筑工地做工。“我是一步一步看着浦东建起来的,我们来的时候,别说是咱们站的这个地方,就连东方明珠旁边都是一片农地和农房。没想到能建得这么好。”

刘大叔对小百通说,浦东建设后,他就一直在这里打工,在大的建筑里帮着扫地、刷墙、搬材料……最早来浦东的时候,一天只能赚两块钱,现在一天能赚170块钱。

刘大叔为浦东的建设奉献了青春,也与这个城市融为了一体。

如今的刘大叔跟老伴还在工地里打工,老两口儿女双全,身体都挺好。

“年轻的时候辛苦一点,现在就会好一点。我们两个小孩已经工作十几年了,一个做经济师,一个是审计师。浦东就是他们的家……”


创业者说


在刘大叔以及无数个为浦东发展奉献青春与汗水的浦东人的努力下,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如今的浦东,码头上再也见不到像年轻的刘大叔一样“挑船”的背影了,机械化与自动化早已将人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创新与创造已经成为浦东新的名片。

▲ 位于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是全球单体最大的全自动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摄影/乔振祺


在浦东,很容易遇到怀揣着创业梦想的人群。无论是初入职场的青年人,还是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他们都渴望在这里扎根,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这个最有可能偶遇创业者的地方,小百通遇到了一位前来咨询创业事宜的大姐。

她想开个公司,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自己要创办的这个公司到底属于什么类型,是有限公司、管理公司,还是实业公司?对此,大姐完全没有概念。于是,她找到了“帮办”。

▲ “帮办”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咨询。视频中工作人员打开的网页为上海“一网通办”网站。摄像/张晶


对于来访群众的问题,工作人员很快进行了解答,并向群众介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

2018年,上海全力推进“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 “帮办”服务展板。摄影/张晶


“帮办”是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一网通办”的服务之一,主要针对各类投资主体的新设及变更环节提供咨询辅导和帮办代理。“帮办”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事无巨细,像如何操作电脑这样基础的问题,也会进行细致耐心的指导。

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创业者来说,“帮办”让他们离梦想更近了。

创业只是第一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要办理这样或者那样的业务。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明明已经向A部门提交了材料,到B部门却要再提交一次,甚至还有C部门和D部门也需要同样的资料。

若如此折腾,相信没有人会对浦东爱得起来。

其实,“通了”,问题自然就能得到解决。

目前,浦东新区全区涉企审批事项已经全部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审批实际办理时间为3.3个工作日,比规定时限22个工作日压缩了85%。

▲ 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在接待来办理业务的民众。摄影/张晶


来自无锡的姚先生是来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变更业务的。他对小百通说,他是前一天晚上预约的。在预约的时候会有时间选择,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拿着预约号,今天就能现场过来办理业务了。

他笑着对小百通介绍,预约业务的时候,网站会给出一份所需材料的明细单,上面详细写着办理这项业务所需的各种资料,自己只需要按照明细单备好资料即可。

▲ 姚先生向小百通展示“一网通办”网站发送给他的预约信息。摄影/张晶


“以前一办理业务就发怵,把腿跑折了也办不完,现在一趟搞定,相当方便。”姚先生说。

城市的发展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高楼大厦的崛起,她的进步一定要有温暖和更多人性化的服务在里面。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不是一句空话,应该贯穿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里的温度。

很庆幸,浦东做得不错。


企业人说


凭借着便捷与优质的营商环境、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浦东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此“安家”。

位于外高桥保税区的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聚集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家跨国机床企业,其中美国《机床和制造》杂志评选的全球机床100强企业中的33家已经正式入驻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

▲ 外高桥保税区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摄影/乔振祺


企业抱团发展的背后必定是有原因的。

生产数控机床的美国赫克公司中国总经理姚雪向小百通作了解释。

“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保税服务是我们看重的。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完税之后销售的,如果在区外没有保税这一块,集团的所有产品都要完税之后才能进来,这样对我们来说资金压力会非常大。”

▲ 位于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的美国赫克公司生产的数控机床设备。摄影/乔振祺


受惠于上海自贸区保税展示的便利举措,保税机床设备无需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就可以和非保税机床一起进行展示,为国产、合资机床也提供了亮相机会。

除了保税政策外,产业园为企业还提供了其他的便利,比如通关便利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等,这些成为吸引企业来此驻园的重要因素。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外高桥已经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智能设备和贸易基地,并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了保税展示销售、展品物流、零部件分拨、进口设备法定检验、技术交流、专业演示培训和融资租赁等服务。

如此众多的跨国企业选择在浦东落户,看重的正是其便捷而周到的配套与服务,而保税的服务让外资企业获得了发展的实惠,使其更加坚定了与浦东一起成长的信念。


 诞生了新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的地方,如今怎样了?

 一分钟游览秦皇岛园博园,高清大图带你看

 亲历:那些搬离北京的“服装人”怎么样了?

 谢春涛: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功

 从阡陌村镇到魔都新城,看浦东如何华丽变身



撰文 / 张晶

校对 / 聚慧

美编 / 曦嘉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