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摘要精选 | 2020年第三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
研究摘要精选
2020年7月--9月

为方便和增进中国读者对IFPRI研究成果的了解,我们每个季度都会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您可能感兴趣的出版物,并将摘要翻译成中文。在本期刊物中,我们选择了十份IFPRI研究人员在近期的出版物供您参阅。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市场和贸易的反应[期刊文章]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China's agriculture: The responses from market and trade

China Economic Review Xie, Wei; 黄季焜; Wang, Jinxia; Cui, Qi; Robertson, Richard D.; and 陈志钢https://doi.org/10.1016/j.chieco.2018.11.007


气候变化可能会给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增加挑战。论文特别关注市场和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提供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造成影响的证据。文章使用农业局部均衡模型(CAPSiM),预测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在气候变化下的作物产量变化,并关联国家和全球均衡模型(CAPSiM- gtap)来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食物生产、价格、贸易和自给自足情况的影响。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作物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气候变化将对作物生产造成显著影响。在最坏的气候变化情景RCP 8.5下,中国小麦产量预计到2050年将下降9.4%。不过,市场也会对气候变化作出反应,因为农民可以改变农业投入,以应对产量下降和价格上涨。因此,大多数作物的生产损失得到了缓解。例如,由于市场反应,RCP8.5下的小麦生产损失将降低到4.3%。

 

文章认为,考虑到贸易和市场将适应气候变化,作物生产方面受到的不利影响将有所减少。我们应当关注那些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根据市场和贸易信号优化生产决策的农民。宏观层面上,国家在有关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中,需纳入对市场和贸易适应气候变化的考虑。  

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食物系统的影响:整体经济的乘数模型分析[期刊文章]

Impact of COVID-19 on China's macroeconomy and agri-food system: an economy-wide multiplier model analysis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张玉梅; 刁新申; 陈志钢; Robinson, Sherman; and 樊胜根

https://doi.org/10.1108/CAER-04-2020-0063

 

研究基于2017年社会核算矩阵(SAM)建立整体经济多部门乘数模型,评估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食物系统(agri-food system)造成的潜在经济成本,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农业-食物系统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论文发现,宏观经济和农业-食物系统都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其一,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2019年下降6.8%,农业-食物系统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其增加值的7%(约0.26万亿元人民币)。在封锁阶段,超过4600万在农业-食物系统中的工人(约占总就业人数的27%)因疫情失去工作。疫情对非熟练劳动力就业的打击大于熟练劳动力就业。其次,当经济在第二和第三季度开始复苏时,农业-食物体系的增加值增长率开始转为正值,但仍增长缓慢。在此期间,农业-食物系统的就业水平仍低于基数,就业恢复的速度比其他部门要慢,这主要是餐馆的复苏乏力导致的。农业-食物系统的就业岗位减少了860万,约占失业总数的33%。第三,尽管预计第四季度国内经济将恢复正常,但由于新冠在全球范围蔓延,外部需求仍具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恢复出口需求的情况下,2020年农业-食物系统年增长率可达1.1%,而在不恢复出口需求的情况下,年增长率仅为0.4%,这远低于2019年4.3%的增长率。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不恢复出口需求的情况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1%,而在恢复出口需求的情况下,经济增速将升至1.7%。这同样远低于2019年6.1%的GDP年增长率。

防火线成断层线: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贸易壁垒的增加进一步破坏了全球食物系统[期刊文章]

Firelines as fault lines: Increased trade barrie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further shatter the global food system

Food Security 

陈志钢; 茅锐

https://doi.org/10.1007/s12571-020-01075-2


论文指出,各国为防止新冠肺炎跨境传播而采取了贸易管制“防火线”,但这同时增加了农产品贸易壁垒,变成了全球食物系统的“断层线”。通过回顾近二十余年中历次主要传染病疫情,文章发现以发达国家为主的进口市场往往针对爆发疫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做出限制进口或风险通报等边境管控措施。这些管控措施常常超越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疫情防控的建议,也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关贸易政策的多边机制,是进口国以防疫理由而采取的单方面行动。边境管控增加了疫情国农产品企业对相关市场的出口风险,加剧了疫情期间农产品全球贸易的萎缩。与历次疫情相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边境管控措施呈现出两个新特点。第一是措施一旦形成,就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实施。第二是在对农产品进口进行边境管控的同时,农产品出口也面临限制。这意味着在之后一段时期,全球食物系统将出现过剩与短缺在不同地区并存的局面。
文章就避免“防火线”成为“断层线”提出了三方面建议,包括增加单边管控措施的信息透明度及其与WTO原则的相洽度、完善WHO-WTO有关疫情防控的政策协调机制、增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能力建设。

儿童肥胖综合干预对幼儿膳食多样性的影响:来自中国一项基于学校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期刊文章]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for childhood obesity ondietary diversity among younger children: Evidence from a school-base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China

PLoS ONE 

徐海泉; Ecker, Olivier; Zhang, Qian; Du, Songming; Liu, Ailing; Li, Yanping; 陈志钢; et al.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35951


发展中国家在饮食转型方面的证据很少表明儿童肥胖综合干预措施和幼儿的饮食多样性以及食物种类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评估综合儿童期肥胖干预对幼儿膳食多样性的影响。 在38所小学进行的儿童肥胖干预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论文共纳入4846名7-13岁的儿童,分别进行2个学期的营养教育干预(NE)、体育活动干预(PA)和综合干预(CNP)。根据24小时膳食召回法收集的食物摄入记录,计算膳食多样性评分、食物种类评分和不同食物消耗的比例。论文结论指出,综合的肥胖干预虽然没有提高每日膳食的整体多样性,但对早餐及部分食物的摄入有积极的干预作用。

评估不同光谱修改下无人机装载的消费者级相机和两个手持光谱传感器对油菜生长的监测:效果和影响因素[期刊文章]

Evaluation of a UAV-mounted consumer grade camera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modifications and two handheld spectral sensors for rapeseed growth monitoring: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Precision Agriculture 

Zhang, Jian; Wang, Chufeng; Yang, Chenghai; Jiang, Zhao; Zhou, Guangsheng; 游良志; et al.

https://doi.org/10.1007/s11119-020-09710-w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一种在低空无人机(UAV)平台上常用的具有未修改和修改光谱范围的消费者级照相机的作物监测性能。相机按顺序安装了七种滤光片,用于收集中心波段位置和带宽不同的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图像。同时采集基于野外的高光谱数据和由GreenSeeker手持农作物传感器(GS-NDVI)测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通过无人机图像提取的植被指数(VIs)检测油菜生长监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的RGB-VIs和最优NIR-VIs对GS-NDVI的预测精度相近。此外,基于高光谱数据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说明了光谱特征对于GS-NDVI测量的重要性。然而,基于无人机的结果也表明,由较长近红外中心波长和较窄带宽的波段组合得到的可见光的性能明显不如RGB-VIs。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近红外波段的图像质量也不如可见光波段,这也说明了图像质量对基于无人机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图像质量受相机曝光、光谱灵敏度、土壤背景和黑暗区域的影响。这项研究的结果为相机修改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选择适当的滤镜,不仅要对作物生长保有敏感度,而且要保证图像质量。

南水北调稳定了北京的地下水位[期刊文章]

South-to-Northwater diversion stabilizing Beijing’s groundwater leve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Long, Di; Yang, Wenting; Scanlon, Bridget R.; Zhao, Jianshi; Liu, Dagen; Burek, Peter; Pan, Yun; 游良志; and Wada,Yoshihide.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7428-6


地下水过度开采是中国北方地区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城市缺水、农业生产的不可持续,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解决地下水消耗问题的一种方法便是南水北调。然而,引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论文展示了在气候变化和其他有关政策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对北京地下水蓄能恢复的影响。引水到北京减少了3.6立方千米的累计地下水耗水量,占2006-2018年总地下水恢复量的40%。降水量的增加与减少灌溉的政策对地下水蓄水回收率的影响相似。预计这种蓄水恢复将在未来十年继续下去。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以后还将愈加需要如调水这样的工程措施。

提高产量的生物技术导致小农机械化:来自尼泊尔和加纳的证据[期刊文章]

Smallholder mechanization induced by yield-enhancing biological technologies: Evidence from Nepal and Ghana

Agricultural Systems

Takeshima, Hiroyuki; and 刘彦彦

https://doi.org/10.1016/j.agsy.2020.102914


亚洲和非洲的农业转型见证了在仍主要由小农组成的农业地区,机械化的逐渐普及过程。虽然许多文献通常将机械技术定性为土地的补充,但在小农采用机械化的过程方面存在知识空白。 作者检验了一个假设,即提高产量的生物技术是小农采用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驱动力。为了增强证据的外部有效性,文章在尼泊尔特莱地区和加纳采用相同的方法,对这一假设进行了经验分析。文章使用了来自两国的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重复横截面数据,以及来自加纳的独特的拖拉机使用数据;还在各个植物育种地点采用了农业气候相似性的多维指标。文章发现。在尼泊尔特莱地区和加纳,当农业气候与植物育种地点相似时,提高产量的生物技术,特别是改良品种和高产生产系统可以促使拖拉机和农业设备的采用。这一效应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机械化采用率。


图片版权:Vladimir Kudinov/Unsplash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农场规模和土地碎片化的作用[期刊文章]

What constrains mechanization in Chinese agriculture? Role of farm size and fragmentation

China Economic Review 62(August 2020):101221

Wang, Xiaobing; Yamauchi, Futoshi; 黄季焜; and Rozelle, Scott

https://doi.org/10.1016/j.chieco.2018.09.002


实际工资的上涨促使相对较大的土地所有者扩大经营规模,从而实现机械化并节省劳动力(或者让农民更多地在农场以外工作)。论文使用2000年和2008年从中国6个省的951个农户收集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支付土地租金意愿的变化与实际非农工资增长有系统性相关关系,而这种关系取决于初始农场的规模。在那些实际工资增长迅速但土地碎片化显著的地区,引入机器来替代劳动力的行为变得非常活跃。

 

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工资快速增长、劳动力短缺严重的情况下,持有土地的碎片化显著限制了采用机械化的决策,而整合碎片化土地,通过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效率。

陈志钢和樊胜根教授客座主编《中国农业经济评论》抗疫特辑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under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 Emergency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陈志钢.; 樊胜根; 詹悦 https://doi.org/10.1108/CAER-09-2020-260
相关阅读:陈志钢和樊胜根教授客座主编的《中国农业经济评论》抗疫特辑发布

由陈志钢、樊胜根教授同IFPRI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的通讯文章《COVID-19和食物安全:早期应对、影响和中国经验(COVID-19 andFoodSecurity:Early Responses, Impact, and Lessons from China)》发表在《中国农业经济评论》抗疫特辑上。该文章简要介绍了此次抗疫特辑,总结了疫情对中国农业以及食物安全的影响,梳理了中国的应对措施和机制,为今后的政策研究和解决潜在的食物安全危机提供思路。 抗击疫情特辑总共收录了8篇优秀论文。其中有四篇论文利用多种模型和算法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加工、销售、生猪市场和国际贸易的潜在影响及应对措施。有三篇论文使用第一手调查数据,着重研究了疫情及防控应对措施对食物供应链、食物价格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另有一篇论文从全球食物安全和营养的角度回顾了前几次大流行等突发事件,以及2018年的食物价格危机,并结合中国在确保公民食物和营养安全上的经验,就应对全球食物和营养安全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新冠疫情与全球食物安全[新书推荐]
COVID-19: Assessing impacts and policy responses for food and nutritionsecuritySwinnen, Johan, ed.; and McDermott, John,ed.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https://doi.org/10.2499/p15738coll2.133762

相关阅读:IFPRI出版新书,探讨如何应对新冠大流行带来的多重挑战

该书汇集了IFPRI研究人员及合作者在新冠疫情博客特辑中所发表的精选文章,分析了疫情对全球贫困、食物安全和营养、贸易和供应链、性别和就业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的政策干预措施,探讨了如何使用这些经验更好得为未来的大流行做准备。书中涉及的研究综合了概念论证、全球和国家一级的模拟模型、国家内部调查数据、案例研究和专家意见。

IFPRI|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



往期精选 2020年第二期研究摘要2020年第一期研究摘要2019年第四期研究摘要2019年第三期研究摘要关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IFPRI)


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