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绘本,就是要把每本30元的书读出3000元的价值!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今天的标题是来自小D爸爸的金句摘引,周末时,我老公看着小D满满的书架说,现在小孩真心幸福,有那么多书。不过现在的书也真心贵啊。然后他看看我说,幸好,你大部分时候把30元一本的绘本都读出了3000元的价值,我还在努力中,至少保证不要只读出了5元的价值^_^
很早以前我就和大家分享过,我很爱买绘本,从小D4个月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买一套玩具的同时也要买一套绘本。我明白阅读习惯从小养成的重要性,但同时我更加了解人性的“畏难”情绪,习惯养成不是一两天的,我怕自己比女儿先放弃了。
绘本多了,当然要利用起来,于是我就一直自己琢磨,怎么更好地利用绘本,其实也是给自己更多败家剁手的理由(吐舌头),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摸、听、闻、尝,全五感阅读绘本
适用年龄:6个月+
小D算是6个月大的时候正式开始亲子阅读的,这么小的宝宝一定是坐不住的,更不要说听我把一本绘本从头说到尾。这时让他们体会乐趣更重要,充分调动孩子的五感这一招就很用。
最简单的也是我们常常做的,就是利用孩子的听觉和触觉。像给小月龄设计的很多触摸书,其实就是在调动孩子的触觉。但在阅读时,父母也是需要抖些包袱的,需要“撩”孩子来触摸。我见过很多父母直接就说,“你摸摸,这个是毛茸茸的”,这样肯定很无聊啊。
我就会自己先摸一下,然后装出有点痒的感觉,然后说,“啊,这是什么样,好痒好痒”。等小D摸了以后,我再和她说,“这是小兔子的皮毛,毛茸茸的,好痒。小D的脚要不要也试试看,是不是也很痒?”
小D小时候的触摸书我都送人,网上找了一本DK的动物触摸书作为举例
最初给小D读艾瑞卡尔的《The very busy spider》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动物的声音来调动听觉。就连第一页,“一阵大风吹过”,我都会加上象声词,“呼~呼~呼~”,这简单的三个字却像有魔力一样吸引了小D的注意力。当她开始可以模仿说出这三个字时,更是乐此不疲要读这本书。
即使是模仿动物声音,也要加入一些自问自答来变得有趣,“这是一只狗,狗是这么叫的,汪汪汪!”,孩子一定没兴趣,但当你说,“汪汪汪~~汪汪汪~哇,听一下,谁在叫啊?啊,原来这是一只狗”,孩子一定更容易被吸引。
嗅觉和味觉其实也可以利用起来,只不过这需要一点点想象力。比如读到绘本上吃的东西,我都会假装从书里拿了一块给自己吃,然后边吃边说,“哇,这块面包太好吃了”,作出很享受的表情后,再邀请小D,“小D,要不要吃啊,这是面包,太好吃了,啊呜啊呜~~”。
下图这本《 Hello World Paris》,我就是先从拿蛋糕大家吃一下入手,再开始引到正方形的认知启蒙。
读到花园里的鲜花时,我就会凑近绘本深深吸一口气,然后说,“这朵花好香啊,小D也来闻一下”。 这样的嗅觉和味觉的联想,不仅让孩子感觉绘本生动有趣了,其实也在帮助他们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你看,这些方法都很简单,但它最大程度地改变了很多家长给孩子读绘本就是孤立的“读给孩子听、让孩子看”的模式。越大程度地全方位调动孩子的感官,他们就能越专心,就越能体会到亲子阅读的乐趣。
实际结合,扩展绘本
适用年龄:2岁+
2岁以后,我们可以在这样的“五感”亲子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我的侧重点在于和实际结合,扩展绘本,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避免“死读书”,而且也更加有趣好玩。
这样的扩展可以有很多,我拿两本估计每个家庭都会有的艾瑞卡尔爷爷的绘本来举例,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第一本就是《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既好玩,又包含很多认知知识。大家可以把书里的各种水果复印一下,或者网上找图片,然后剪成下面这样的小小卡片。
我和小D在读这本书时,我会故意停顿,比如读到“星期一,它吃掉了。。。”,给予机会让小D补充完整,这就是复述记忆能力的锻炼。然后我们就会在这一叠卡片中找出对应的苹果,这就是观察能力,之后她还需要数出相对应的数量,这就是数学启蒙。每次小D喂给毛毛虫吃时,我就会配合一起“演”,“啊呜~啊呜~真好吃,可是我还是好饿啊!”,进行下一轮。
这个过程中,小D会非常有成就感的,毕竟这样一本书的内容很熟悉,但之前都是被动接受,现在却能由她主导。
如果一开始觉得需要配对啊、数数啊、讲故事啊,对于孩子来说太难了,那简易版本就是直接提供相应的水果配合绘本阅读,可以边讲故事,边和孩子一起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别小看了这样的扩展,通过把二维的和三维的东西结合起来,让孩子从抽象的概念扩展了解具象的概念,这是很重要的认知启蒙。
第二本是《大棕熊,大棕熊,你看到了什么》,这本估计更是家喻户晓了吧。像小D在2岁不到就能“倒背如流”了,但我深知光这样意义不大,一定要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9月份小D幼儿园开学,一下子就要接触15个新伙伴,这对我们大人和小D自己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灵机一动,就根据《大棕熊》的话语做了一本《三班,三班,你看到了谁》。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每个同学一张照片,最后是他们班级老师的合影,配上文字,“Dorothy, Dorothy, who do you see? I see Eli looking at me”。
这样的一次扩展,就把之前学到的句子“活学活用”起来了。受到启发后,她自己也学会了拓展,比如把what/who do you see ,变成 what do you hear等,你看这就是“活学活用”。
关于自制绘本怎么做,以前专门写过一篇,戳->这就是我给孩子最好的爱,很简单,但却很用心!
一问一答,提升思维
有位心理学家Bloom曾经对孩子的思考能力进行了分类,从低阶到高阶一共有6大分类,并提出孩子的思考能力发展都是从底层开始,只有掌握了这个层面的能力后才能上升到新的层面,然后逐步提高一直到最高层。
下图这个模型从下往上展示了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到最高阶的思考能力,由此可见,我们通常习惯问的“记住没有”、“对不对”等属于低阶的思考能力。
一般来说,孩子的思考能力不会自动提高到新的层面,这期间需要有“诱因”,也就是教育环境,而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老师或者家长是否有意识地针对这个层面的能力进行“启发式”提问,来鼓励孩子更好地发展掌握这个层面的思考能力。
拿《小红帽》作为例子,当我们问孩子,“小红帽要去见谁?小红帽手里提的篮子里有什么?她穿了什么样子的衣服?”这类基本信息时,我们的提问就是在第一层,记忆。
而当我们问,“为什么小红帽需要走过森林?大灰狼为什么要穿上奶奶的衣服?”,就把孩子的思考力从第一层“记忆”提升到了第二层的“理解”。大部分3岁前的孩子的思考力都停留在第一层,但第二层是在2岁后是属于“够一够刻有摘到的苹果”,因此父母可以有意识多提问。
我之前写过文章,拿《小红帽》举例分析,如何进行每一层的提问,今天的篇幅太长了,这里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戳->家长会不会提问,竟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今天分享了那么多心得,我知道肯定还是有不少父母会给我留言,可是孩子不爱看不爱听怎么办?其实我每次的答案都只有一个,先别管孩子,先问问自己坚持了多久,看了那么多的心得,有没有真的在实践运用呢?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一开始也不会读绘本,看到小D不感兴趣,我也就不坚持了。但后来我想明白一个道理,我的坚持不该是因为小D有没有兴趣,而是阅读本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我就坚持每天和小D亲子阅读,也坚持不定期买绘本来督促自己琢磨如何阅读。大概一年多时间下来,我读的越来越有趣了,小D也爱上了阅读。
不找捷径就是最好的捷径,任何技能的提升,都是从行动开始。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畅销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作者,微信公众号:大J小D
我已经写了700多篇原创文章了,想看更多历史文章,欢迎点击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