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看展| 集萤映雪——扬州博物馆藏征集文物展文物赏析

扬州博物馆 扬州博物馆 2023-12-15



汉·昭明铭连弧纹铜镜

扬州博物馆藏

1960年征集

       在诸多的汉代铭文铜镜中,“昭明”和“清白”铭文铜镜是其中出土和流传数量较多的镜类之一。这两款铜镜流行时间较长,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西汉中晚期。铭文内容皆借镜之洁净光明为喻,表白坚贞之志,表达了人们洁身自好的生活追求。


六朝·三足鐎(jiāo)斗

扬州博物馆藏

1958年废铜收购站拣选

        鐎(jiāo)斗是一种底有三足、旁有持柄的器皿。器身为圆口深腹,形如小盆,一侧设有长柄,柄首扬起,另一侧有斜向上翘的流,一头一尾遥相呼应。底部有三足,也常被塑造成兽足的形状,使得鐎斗的整个造型就像是一只矫首挺胸的猛兽,有着一种雄浑威猛的气势。流行于两汉魏晋,至唐宋逐渐消失,关于其起源和用途,一直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它是温酒器,也有人认为是敲击警众的器皿,还有人说是煮茶的用具。



北宋·白釉点褐彩剔刻花卉纹六角枕

扬州博物馆藏

1984年购买

       枕作扁六角形,枕面前倾。枕面以弦纹刻六角边框,内点12个圈点褐彩花瓣纹。侧壁分别刻方边框,前后面剔刻两朵菊花,其余侧面剔刻兰草纹,刻花刀锋较深。边角皆以褐彩点装饰,胎灰白,满施白釉,底露胎。



清·象牙镂雕人物塔式瓶

扬州博物馆藏

1960年征集

     象牙瓶为塔式,由盖和瓶身分多层组合而成,配置于嵌银丝海梅座上。瓶颈两侧对称雕有兽面,瑞兽口衔一只可活动套环。象牙瓶采用镂雕、浅刻、微刻等多种技法,刀工见棱见角,作工精细规矩。通体以人物、花卉、楼台亭榭和园林风光为主,间以缠枝纹、仰莲瓣纹、回纹等辅助纹饰层加以分隔。瓶的层次丰富、气势磅礴,其间人物达数百人之多,千姿百态。具有清代晚期广东牙雕的风格和特点。



清·丁丽中刻“修竹我庐”竹根章 

清·王涛刻“鸡犬图书共一船”竹根章

扬州博物馆藏

1982年征集

      此两方竹根印章,为郑板桥常用书画章,基本成对,印材纹理天然,由于长期使用,色泽深沉,表面光滑。一方印文为“修竹我庐”白文,边跋行书“南通州丁丽中号个道人刻”,印文朴拙、浑厚,有汉印风格。另一方印文为“鸡犬图书共一船”朱文印,边跋题刻“鸡犬图书共一船,又山王涛刻”,刀法工整,锋芒棱角较为突出,章法布局尤显疏朗有致。丁丽中即丁有煜(),晚年自号个道人,诗、古文、篆刻、水墨画均精,板桥有“秋风秋雨又薇林,江北江南个道人”句。王涛,字又山,江都人,善铁笔,工画。与郑板桥交往颇深。此两方竹根印章不仅凝聚了清代三位书画名家的智慧和友谊,同时也体现了郑板桥崇高的情愫,极其珍贵。


清·清端石阮元小像长方砚

扬州博物馆藏

2016年购买

       砚端石质,呈长方形。砚作窄边浅池,池左右两边各有一只浮雕夔(kuí)凤。砚台底部浮雕阮元小像,阮元双颊消瘦,身着小团花长袍,右手自然下垂,左手拈花于胸前,双目凝神,不怒自威。砚底左上角刻“雷塘葊(ān)主小像”,下钤“张崟(yín)之印”“夕庵”章。砚台左侧题有“戊辰冬日为雷塘主写照,畦山王学浩。下钤“王学浩印”“椒畦”章。



欢迎参观扬州博物馆更多精美展品

展期:2021年12月20日——2022年3月20日

地点:扬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扬州博物馆

扬州市文昌西路468号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特别提醒: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

交通路线:88路(双博馆站)、1路(文化艺术中心站)、101路(文化艺术中心站)、21路(文化艺术中心站)、71路(双博馆站)



-官方微信-

扬州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扬州博物馆微博


-官方网站-

www.yzmuseum.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