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27期【怎样成长:微叙事】落榜之后怎么办?

2014-06-27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怎么多了一扇窗?

--一位高考落榜生的危机干预叙述

成为学习者工作室 项恩炜

这是一个高考落榜学生的危机干预个案

但,骨子里,这更是一个探讨如何选择的个案。

高中阶段,特殊的升学制度逼迫孩子们主动地或被动地,充满期待地或满是无奈地进行选择,如何在选择中觉察自我,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人生基本问题。

而本文案主,在得知高考成绩之后,就面临了一个关于“选择”的危机。这里记录了干预的整个过程,并以插叙的方式补充案主相关的背景材料,以帮助读者形成对案主更为全面的认识,便于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一、 遭遇问题并积极准备

2008630日,一大早,学生H发来一条短信,大意是:下午她要来学校,希望我能够有空,大家见个面。

看着短信,我内心有一丝惶恐,见了又能怎样呢?这个地步了,我又能做什么呢?但想到H,内心却翻腾起了层层酸意。H,多好的孩子,为什么上帝如此不公呢?

记得在公布分数之后的第二天,作为班主任的我统计着班级学生的高考分数,花名册上,H的成绩栏一直空着。一丝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按照H的习惯,如果考好了,她肯定……犹豫了下,还是决定拨通她家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她家阿姨的声音,背后还能听到飘来的略带哭腔的嘶叫声“我不听我不听”,阿姨抱歉地把电话挂掉。数小时后,孩子母亲电话给我,告知了分数。作为她的语文老师,我应该高兴,但作为班主任,作为关心她整体成绩的朋友,这个总分,确实不好,化学的优势没有发挥,英语发挥失常,而本为弱势学科的数学,却考出了整个高三发挥最差的成绩。H的母亲说,孩子知道分数后整个人木掉了,而陆续接到几个好朋友兴高采烈的短信息后,终于崩溃了,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说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

是啊。真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我对H印象极深。高三新组班级,对班级中部分自觉极需提高作文的同学,我设计了“确定主题,确定文体;一篇文章,反复修改;通过一篇,先换主题,后换文体”的策略。她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坚持执行我作文训练思路的学生,也是作文进步最明显的学生之一。至今我还保存着她的两本作业本。一本是高二时在我的“有效阅读尝试”拓展课上她用一学期抄写一本古籍的作业本复印件,一本是高三的作文训练本。翻阅那本标志为“3”的作文训练本,字迹的工整与大方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而整本本子只写了一篇作文——是一篇连续进行五次修改与写作的文章。从整体结构的变化到一个标点,一个句式的微调,都浸润着她阅读与反思间的智慧。这样好学的学生,却为什么……

她的数学也是极其用功。暑假我们共同的设计,就把数学作为主攻目标来准备了;开学后我在数学课堂上观察,她是属于注意力比较集中的那类,启动的学习模式是匹配她的偏好的;放学后自发的数学学科补习小组中,也总有她的身影。甚至在大家的帮助与她自己的努力下,她的数学成绩好几次保持了上升的趋势,终于让我们感觉了安慰,但为什么……

再说回来,就以大学招收学生的素养而言,论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她都是非常优秀的啊!带领着班级的“生活部”,在点滴小事中带领着团队充满创意的工作。从中午盒饭有序放置的倡导,到小黑板上每日温度的提示,从卫生死角变成图书角,到同学生日那天收到的友情水果,她所领导的生活部,是多么精彩而团结的优秀团队呢!她又是多么优秀的学生呢?可为什么……

我知道,她所觉得不公平,不光是替她自己说,更是替她母亲说!记得在寒假上来的第一次大考后,她又一次遭遇了失利。之后,连续几天,精神恍惚,练作业常规都开始马虎了。和她长谈了一次,发现她竟然什么都无所谓了。试着做了一次“信念更新”的心理游戏,最终她嚎啕大哭,才发现:原来她并不在意自己的分数和名次,更在意妈妈的感受。她再不想让妈妈难受,再不想让妈妈强颜欢笑,没有批评只有鼓励了!如何才能真正让妈妈真正的欢欣,如何才能让妈妈真正的高兴呢?除了现在的做法,还有其他更有可能的做法吗……终于,她开始走出来,我们也建立了更深入的信任。这样一位有情有义的“人”,为什么最终真地要吞咽高考落榜的苦果呢?

说实话,我真是太同情她了!我也想不通这到底是为什么?原因到底在何处。但,下午见面怎么办?我们彼此诉苦,死掐原因,然后捶胸顿足,抱头痛哭吗?她一个人嚎啕痛哭的时候并没有想和我分享,那么几天之后,主动要和我聊天,难道是为了再哭一次吗?——当然不是!

想到这,我的思路似乎开始清晰起来,心情也稳定下来,下午面谈时我应守住的几条原则也开始模糊地形成了:

对,不能在寻找原因里打转了,得往前看。

希望能帮着她往前走,而不是陪着她在原地往下沉。

不知道她现在是怎么想的,先听听她的打算或困惑吧。

然后再做进一步决策,看如何妥当地帮到她。

虽然具体方法依旧模糊,但经过这一番梳理,我自身的感觉好多了。相信,凭借我们已经建立的信任关系,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这次对话,会有一些能够让她感受到支持的资源的!这时,我甚至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见到H了。

吃完饭,没想到就在走廊里遇见了HH步子飞快,她依旧温和的表情几乎很难让旁人感受她所遭遇的重大创伤。彼此礼貌地招呼了下,看她有急事的样子,我也准备先忙自己的事情吧。只是刚一低头,便听到一个轻微的声音:“项老师,我过会来找你。”“好,你先办事,我在办公室等你。”

她的平静让我震惊。一种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今天的对话,不,应该上升为“咨询”的高度,今天的咨询会很特殊。办公室人杂音闹,不适合深入交流。于是我就到外面走廊晃了一圈。一是看看有没有适合咨询的场所,二是做点预设,以调整自己的状态。

咖啡吧今天关门了,教师休息室也被锁上了,只有一3平方米左右的教师吸烟室空着,窗子朝东,打开着,没有异味;移动门朝西开,装有纱制门帘;吸烟室的南北则是墙壁——这其实是教学楼走廊尽头的一个空间,硬是被分割出来的一间吸烟室——今天,倒可以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咨询之所。不过里面没有凳子,只能等下我们自己搬过去了。

不知道H想谈的是什么问题,刚才虽然见了一面,但我依旧无法得出判断,更无法预设策略。先倾听吧。H肯定有话说。再看情况吧。希望能支持到H

二、 精确问题并确定策略

……

H到了办公室。我招呼她换个地方聊天。我自己一个人搬了一把凳子,走到那间临时作为咨询室的“教师吸烟室”。先请H坐下,我故意迟她一步把凳子放下。50度角左右吧。因为空间太小,所以没有挨太近。自我感觉是比较正常而舒服的位置。H一坐下来就翘起二郎腿,双手互抱放在小腹上。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有力量,但还在积蓄着,随时准备释放。

咨询师:其实前几天就知道你的成绩,我想你肯定很难过。哎呀,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啊。

学生H我也没有想到。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去读大专。这两天想了很多事情。我不想读大专。

咨询师:嗯,现在是怎么的想呢?

学生H其实就是三条路。哦,不是两条路。复读基本不可能。然后就是出国。我就是想来问问你的意见,是现在马上出国比较好,还是在国内读个两年再出去比较好。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这个选择比较为难,想做出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选择?

学生H是的

咨询师:刚才感觉你对高复这条路,排斥得很坚决。

学生H是啊。刚看到成绩,真是不甘心啊!(咬了下嘴唇)现在还是不甘心,但高复这条路,我放弃了。

咨询师:嗯,确实很艰难。又要重新开始。

学生H是啊。而且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咨询师:也是。你妈妈肯定又要这样担惊受怕一年,而且最后结果也不一定。

学生H是的。但是出国需要高考成绩。我这个成绩进不了好的学校。我也不想到国外读一个差学校。最后文凭也得不到认可。

咨询师:那你准备怎么办?

学生H所以想在国内先读两年大专。不是读大专,是为了做准备,国外有的大学,可以在大专一、二年级申请的。希望自己在大专学到真东西,做好准备吧。但是又担心两年的时间太长,到时候我会不会甘于现状了呢。而且,不是说大专不好,学风氛围毕竟不一样的。

咨询师:做这个选择,确实很为难啊。家人经济能力上都支持么?

学生H: 都可以的。

([按]:这时,我确定这是一个典型的辅助选择的咨询。去年同样咨询过一位在“高考复读与否”之间做选择的孩子。一般,这种事情,当理智的意识无法判断的时候,不妨问问潜意识。

我环顾了四周,就3个平米的地方,两个凳子,两个人,两个选择,没什么风景。常规的隐喻法似乎不好操作。看到这空荡荡的3平米地方,忽然想到了系统排列的操作。操作有点复杂,不过学生H,以前接受过信念更新的咨询,我们在咨询关系中的互动非常良好,我对H有足够的信心:只要帮助H做完,H一定会有发现的。确定了基本问题、策略与方法,我当时信心满满。)

三、 执行策略且耐心推进

咨询师:这样吧,H,现在做选择确实很困难。那么,不妨让我们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似乎有的事情在发生的时候,我自己就有感觉,好像很早就已经经历过的。只不过,一般是到了真正经历的时候才发现这一点的。

学生H嗯,有这样的感觉。

咨询师:好啊,那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希望在游戏中,你能提前感受到你不同的选择给你未来的影响。这样,我们提前知道今天选择带给未来的感觉,也会帮助我们看清今天该如何选择。相信你一定有收获的。(起身站着)

学生H好。(跟着起身站着。)

咨询师:你看这里有两个凳子?(指着凳子)

学生H嗯。

咨询师:我们做一个假设,这个凳子就是代表你直接出国(按:下文用“直接出国凳”表示)这个凳子代表你在国内读两年大专后再出国(按:下文用“两年大专出国凳”表示)。等一下你坐上去,体验一下感觉。现在,凭你的感觉,这两个凳子放在让你觉得最合适的地方。

学生H(犹豫,不知道放哪一个。)

咨询师:比如说随便挑一个。这个凳子,直接出国凳,你觉得放在哪里比较好?(随意拿着凳子在这3平方里摆放比较,再交到学生手中。)

学生:放在这里。(凳子正面朝着南面的墙壁,放在房间中间、稍微偏近南面的墙。)

咨询师:好的,确定么?要不要再调整试试?看看其他地方什么感觉?

学生H(环顾四周)就这里,确定了。

咨询师:好,那现在是在国内读两年大专,你再放一下,放到自己觉得合适的地方。

学生H(拉着凳子在不同的位置比划,逐渐把凳子挪向靠北的墙,直到贴住北墙墙壁,然后又挪向北墙和移门交接的地方。最后,贴着北墙墙壁和移动门的门帘,放好了。)

咨询师:放好了?确定?

学生H确定。

(按:刚才的环节,我们先在目标上达到的共识,然后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H进入状态。通过确认,她以摆放凳子的方式,给出了她对两种选择的理解。这两个位置让人浮想联翩,“直接出国凳”,放在正中间,显然比那个放在角落的“两年大专出国凳”更有回旋的余地,也更从容;只是太靠近南面的墙,一抬头会有压抑的感觉,似乎也不理想……但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假设而已,并不能代表H的想法。所以,我需要再帮助当事人明确自己的感受。或许,她觉得放在角落中还会让手臂蹭到纱窗帘的位置,更有安全感呢?我还是听听她的感受吧。)

咨询师:现在放松下,准备坐到椅子,体验这样选择带来的感受。来,找一下自己呼吸的感觉,小腹在起伏的感觉。

学生H尝试了一下。不行,心静不下来啊。

咨询师:没有关系。我们自然一些。那现在,准备坐这个凳子吧——“直接出国”凳,好不好?准备一下。我会提许多问题,你不用出声回答。努力感受就可以了。

学生H嗯。

咨询师:现在直接出国,比两年后出国,有什么好处?现在直接出国,会面对怎样一个新的世界?现在直接出国,家人是否支持?决定直接出国,你的朋友会怎么看?现在直接出国,父母是否有能力支持?现在直接出国,自己是否有能力面对未知的世界?现在直接出国,是否有能力面对上课听不懂的问题?是否有能力,面对自己买菜,自己烧饭?现在直接出国,是否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现在直接出国,到底能带给你什么好处?想一想,今天,2008年,18岁的你决定直接出国,到你81岁的时候,会怎么来评价这个决定?想一想,当你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你觉得这个决定给你的生命带来了什么 ……

学生H(一直站着,眼睛慢慢闭上。听到“81岁”、“生命”等问题的时候,嘴角变了一下。)

咨询师:是的,你在自己18岁的时候 做出了这个决定,现在,请走上自己选择的道路,坐在“直接出国凳”上。

学生H往前走。坐在“直接出国凳”上。(主动闭眼体验。)

咨询师:现在,请给你的感受舒适程度打分。最不舒服,0分;最舒服,10分。你觉得现在的感觉有几分?(说的同时,用手指在南面墙上稍高处的两片瓷砖接缝线上比划,引导孩子抬头看。0分与10分,分别在瓷砖上用两条接缝线代替。)

学生H9分。

咨询师:9分,确定?

学生H确定。

咨询师:你的决定,你妈妈支持?

学生H是的。

咨询师:妈妈支持,你确定?

学生H确定。

咨询师:好的 。请起身。跟着我甩一下双手。(甩双手。)

学生H(起身,甩双手。)

咨询师:好,我们准备体验,另一个选择。在国内读两年本科,然后出国。

(按:本想引导孩子进入放松的状态,结果反而引起孩子的紧张,所以放弃;在自然的对话行动中,只要咨询师是放松的,对方自然也会放松下来。所以,我们直接进入了操作体验环节。提问依据了人脑理解的层次,逐级发问。孩子的身体反馈给出的信息是,她对于人生意义的考虑比较多,更在意这个层面的价值。就这一点而言,直接出国,对她的冲击有一些。而到了“两年后大专出国凳”的体验时,提问方法同前。差异之处是,孩子听到问题时候的身体反应较平静。但一旦坐到北墙与移门相交的角落中的“两年后大专出国凳”时,脸上显示明显的痛苦神情,不断用手撩开蹭到自己身上的门帘,缩着身子张望房间的其他地方。最后,孩子给自己的体验打了7分。然后起立,甩手,帮助自己脱离刚才的状态。以便更清醒地来认识自己。)

咨询师:刚才的体验,你分别打了9分和7分。那你觉得,坐在哪里比较舒服呢?

学生H(犹豫。)前面一次舒服一些,后面太压抑了。(稍长犹豫。)其实,两个地方都不是最舒服。

咨询师:哦,明白了。这两个地方都不是最舒服的地方。没有关系,我们慢慢把最舒服的位置找出来。(把墙角的凳子拉了过来,故意弄得声音很响。)现在,这个凳子是新的选择,代表什么谁都不知道。你随便放,放在让你觉得最舒服的地方。

学生H拉着凳子开始找地方。忽然,就是这里,确定。并坐在了上面。

咨询师:这是最舒服的?确定?

学生H确定。

(按:学生通过体验,发现了新的位置,丰富了自己的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由于凳子缺少,所以只能用现有的凳子,我选择了“两年后大专出国凳”,因为刚才她对此的感受最糟糕,被选择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刚才她动作反馈出她在这个位置的体验较深,为了打破状态,表示这个凳子已经不在是之前的凳子,而是代表了新的选择,所以我故意把拖凳子的声音弄得很大。帮助孩子瞬时出原有状态,以便更好地进入新的体验状态。接着需要对新的位置进行深入体验,得从新位置与原位置的比较开始,在比较中,获得对新位置的更多感受支持。加深自己的认识。)

咨询师:现在,你对坐在“直接出国凳”上的 H说句话,你会说什么?

学生H(看着那个凳子)你怎么那么急呢?

咨询师:还有呢?

学生H没有了。

咨询师:直接出国的H会这么回答呢?

学生H没有办法,我也知道困难很大。

咨询师:好的。请你回答H:“我知道,你这个选择,面临很大的压力,我理解你。”

学生H复述。

咨询师:好,那你对在“两年大专出国凳”上的H说句话。

学生H(看着那个位置)你很委屈,很压抑。

咨询师:请你问H:我现在很舒服,你为我高兴么?

学生H复述。

咨询师:那边的H说“是的,为你的选择而高兴。”

学生H嗯 。(没有口头复述,但表情很高兴。)

(按:至此,我相信她已经确认这个位置是最好的选择了,也体验到了其他位置的感受,理解并宽容了作出其他位置选择的自己现在可以帮助她完全没有顾忌地来发现这个位置本身的特点,并加深体验,以争取获得现实信息的支撑。)

咨询师:很好。看来这个位置对你很重要。观察一下,体验一下,说说你发现什么?

学生H也是朝着南面的墙壁。但是没有前面“直接出国”这么近,这么压抑。

咨询师:好的 ,没有压抑是什么感觉?

学生H就是前面就看见眼前的墙壁了,这里能看见整个墙壁,还有瓷砖,稍微抬头还看见天花板。( 自言自语:看来,都要面对困难的。)

咨询师:还有呢?

学生H还有就是,比直接出国靠后一点,但是又比在大专读两年靠里一点。

咨询师:哦,这是怎样的感觉?

学生H好像没有那么急促,靠里,感觉更有空间了。哦,还能看见窗。(学生很激动。)

咨询师:啊,对啊 ,你这里距离窗更近呢。

学生H对啊。和墙一样,但是比墙舒服多了。感觉就是我的一个机会。刚才这么都没有看见有个窗呢?

咨询师:对啊。这个窗会是什么呢?

学生H摇头。表示困难。

咨询师:没有关系。要不你站起来,或许看得更清除一些。

学生H(站起来,看着这两个凳子,三个位置。环顾四周。)怎么会这样呢?

学生H本来只有两个选择,怎么都不对。现在又出现了第三个位置,这是什么啊?

咨询师:你确定这不是复读?

学生H(没有说话。)

咨询师:要不直接体验一下。拿个凳子,代表复读。

学生H找了中间的凳子,最后放到了南墙和东墙的夹角中。就留下一个坐下放腿的空档。H站着,犹豫着是否要做。

咨询师:要不坐下去试试?

学生H我不要坐!

咨询师:好的 。那第三条路不是复读吧?

学生H肯定不是复读。

咨询师:好,排除了一个。再仔细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了?

学生H三个位置都对着墙,好像出去是必然的,困难也一直有的。但是,第三个位置特殊,感觉是在国内待一段时间,感觉困难不那么可怕了。感觉又没有在国内读两年大专这样压抑。很奇怪的。这个窗子到底是什么呢?

咨询师:呵呵,既然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既然发现有窗子。那就仔细找找看。想想,窗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H也有阻隔,看得到外面。

咨询师:还有呢?

学生H有希望,压力不大,也有困难吧。但是又有另一个出口。而且前面一直没有发现。

咨询师:嗯 ,以前都没有发现,却一直存在的。是个阻碍,也可能是个机会,会是什么呢?

学生H不会吧,难道是这个。

咨询师:哪个?

学生H我以前在参加过一个考试,不过我一直以为这个只是随便考考。从来没有想到真的会走这条路啊。这个大学是……

(学生描述了一个在国际联合办学的高校,但是学费昂贵,不拿国内学位,直接出国拿学位的。)

咨询师: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但是可以肯定,你的生命中有一扇窗子。

学生H嗯。是的。我回去再想想这个窗子是什么,这个第三条路是什么。谢谢老师。

(按:这是非常重要而精彩的一段时间。孩子发现了这个位置的几个特点:方向依旧一致朝南,但没有压抑——距离墙远了,没有急促、更有空间了——不再是缩在角落了。有希望,但也有阻隔,却压力不大——近窗户了。最后咨询师意外地跟了一句话来描述窗子:“以前一直在,却一直没发现,可能是个阻碍,却更可能是个机会。”帮助孩子终于想到了那个读国际联合办学的机会。不管最后是否走这条路,但孩子离开的时候,心中比来的时候多了了一个问题:我的生命中一直没有发现的窗子是什么?这个个案的价值,在于帮助孩子丰富了一个选择的可能性。)

四、 事实小结与反思总结:

相信所有的朋友们都会关心H最后的选择。我实录一则后来的记录来做一个事实上的小结:

今天很开心,孩子来电话了,大致说了最近的情况。她的决定已经做出,具体内容这里不方便说。但是的确是出去,并且顺利许多,困难少了许多,前景明朗了许多。呵呵,真为孩子高兴。

2008-07-2323:15

总之,孩子在这次的选择中,终于找到了属于她的那扇窗!

反思整个个案咨询的过程,我察觉到教育中的“道与术”之间微妙的关系。所谓道,指教育的原则,譬如,必须对学生充满爱,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得更好!所谓术,指咨询过程中的同情、倾听、提问、暗示等技术。在整个案例的发展过程中,道与术至少包含这样几类关系:

首先,无术但需有道。

刚接到消息,手足无措,丝毫不见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更多的是一个自然人的情感流露。而所谓“不知所措”,也即没有专门的方法,甚至知道看到孩子平静的表情时,脑海中也依旧没有具体的方法。但是很幸运的是,我是真关心这个孩子的。我愿意倾听,愿意等待,愿意分享,愿意调整我自己,只要她发展得好一些。所以在心态准备的阶段,想到了这一层面,倒觉得自己穷究原因意义不大了,倒觉得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或许她有其他想法了,倒觉得应该从倾听孩子开始,倒觉得船到桥头自然直,到了现场,见了孩子,自然就有办法了。而事实也果真如此,只是,在回头看时,才发现其间的难度超过了想象。

其次,有术仍需有道。

关于选择的援助,通常用的办法是两个:一、通过认知给予支持;二、通过隐喻给予支持。但这一次由于场地风景过于单调,对象内心过于纠结,导致这两条都不适用。幸好有凳子,让我联想起了系统排练的方法。通过赋予位置以不同的意义,请当事人围绕核心线索进行排列,并在排列中获得感受支撑,不断认识自我,从而达到获得启示的目的。但是一般系统排列时候,可供组合道具很多,至少超过三样,而这里只有两个凳子;而且系统排列,由于组合的可能性很丰富,而且必须每种存在的可能都得帮助当事人体验,以便最后作出最有信服力的排列,所以所需要耗费的精力非常巨大,对参与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很自豪的是,在这样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运用简单的道具,在我们彼此高度的信任中,抗拒了所有干扰,很投入地(几乎两人处于半催眠状态)完成了这颇有挑战的心灵之旅。而且过程中,需要反复验证,对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假设进行体验,确认,时间长度大,确实需要一份大爱,一份大信任。没有这份大爱与大信任,我想很难在这样一个公共吸烟室,学生和我能为一个问题耗费几个小时投入而耐心地体验;很难在感觉隐喻法不能用而道具不够时,有挑战系统排列的勇气;很难在孩子一个选项、一个选项得给出并排除时,我们还有耐心期待其他的选项出现,并给予同样的耐心帮助她体验,判断;更不能想象,如果没有这份大爱与大信任,我们会为最后发现那扇存在几十年的“窗子”而兴奋不已!所以,这个时候,技术已经不是最关键的。只要有道,没有技术可以发明技术;只要有道,条件不够可以发现条件;只要有道,平凡也变成奇迹!反之,即便有技术,也可能因为没有道,而空有形式而无内容,更不要说最后的奇迹了。

再次,无术依旧需道。

孩子回家之后,显然她是没有这些所谓的心理咨询技术的。但孩子依旧解决了自己的问题。靠的是什么,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对亲人的一份大爱。她能分享最后自己的选择,这个行为教师也没有做任何的技术处理,但孩子愿意分享,为什么,因为孩子和老师之间有份信任。能感受彼此的关爱。有这样的道,什么样的生活难关闯不过去呢?什么样的人生会乏味呢?

所以,人本无助,尤其面临选择的时候。

用什么办法可以更好的做出选择,当然可以说个一、二、三。至少本个案的价值之一在于给出了一个通过简单道具的系统排列如何帮助解决选择问题的方法。甚至我们可以主动创造出其他的方法如四五六。

但最为重要的时候,是在支撑整个漫长个案的那份坚韧,那份耐心,那份信任,那份爱。

【编者按】

又逢高考!状元只有一个,复读之后又是状元的,更是少数。生活中,见得多的,常是落榜生。这一个案,在这个时节,最想传递的信息是:天无绝人之路!一定还有一扇窗子静静地等着我去发现!

补记下这个孩子的情况:后来果然走了“窗子”暗示的路,现在已经完成在国外的学业,并留在该国工作。看起来不错!祝她幸福!


-------------------------------------------------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www.52xx.net 或 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