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怎样成长:微叙事】写字粗心男孩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写字粗心男孩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成为学习者工作室 项恩炜
导读:
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一听老师讲课可能就犯晕,一听母亲唠叨就心烦,一看书本就“头大”,一看板书就走神,但是一上体育课却生龙活虎,一进劳技课就表现优异——这些孩子,如果教育者对其特点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有目的地创造教育手段,教育的工作就可能会少一些头撞南墙的尴尬与无奈,多一些因势利导的轻松与兴奋。
本案例的案主即为这样的一位七岁男孩。
相信本案例中对此而展开的假设、求证和反思,是有价值的。
判断学生类型,提供有效引导
——“感觉偏好”类学生的引导案例
教育咨询师:项恩炜
发生时间:20080208
发生地点:浙江海宁
背景:
1、2008年2月8日,年初二。浙江海宁老家。
2、小外甥,畅畅,男,七岁。喜欢画画,搭火车,回答问题能积极组织语言。
3、孩子母亲介绍,不知道孩子特点,不知道怎样有效的教育引导。
4、我是孩子的舅舅,观察机会较多,互动模式优秀。
现象:
大餐过后,孩子妈妈,请他给外婆送红包。
畅畅妈说:“畅畅,来,代表我们全家把这个红包拿去送给外婆,好不好?”
畅畅一边推着四脚朝天的凳子一边说:“喔唷,不好,你自己去嘛。”
场面陷入了尴尬。
畅畅妈把孩子搂在怀中,耳语劝说,孩子努力挣扎,准备去玩。
此时,大外甥丁丁由外而内,畅畅妈说:“对了,让丁丁哥哥陪你一起去给外婆送红包吧?”
畅畅在妈妈胳膊间扭动身子:不好不好。
畅畅妈给丁丁使了个眼神。
丁丁也拿了红包,上前一把从畅畅身后拦腰抱住他,一使劲就把畅畅拉了出来,再往外婆坐的方向拖。
同时说:“来,我们给外婆送红包去!”
小外甥稍微反抗了下,便兴高采烈地去了。
到了外婆面前,小畅畅还很有创意的说了一些祝福的话。
大家都很高兴。
假设:
这里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
1、孩子这个阶段和家长的互动模式:至少对家长口头抗拒!
2、孩子擅长构造。学习类型上属于感觉偏好。
3、同伴的影响大于父母的影响。
4、对策:应该少给孩子说的机会,少给孩子口头指令。从体验感觉入手,更容易介入。
比如:表扬的方式:从以前口头表扬,变成一个大大的拥抱,对着他的脸蛋送一个大拇指。
又比如:尝试着让孩子和同伴多交往,引导感受不同人的角色,听取同伴的意见,并选择最优的。
再比如:一旦孩子学习,就必须用直接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情绪,来代替说教指点或鼓励批评。
求证:
我希望在任务中求证假设。畅畅后面完成的任务是:
1、画了很多火车、汽车的图画——让我们很惊讶的是,这些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2、用汉字写了两份调查问卷:调查家里成员的身份,工作,性别等。得到表扬后还重新誊写了两份。非常整齐。中间问了两个字,发生了两次教与学的互动。
教畅畅学写字的过程非常有趣。有意识地运用了前面的判断,并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观察。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孩子第一次写调查问卷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字不会写:“在哪里工作”的“哪”字。于是,他跑过来问我怎么写。我故意没有直接写在纸上给他看,而是走到墙角,蹲下身子,在墙角根放着的装酒纸箱上,当着孩子面,写了一个“哪”字。孩子蹲下去看,一看,就觉得会了,马上跑回去写。结果一坐上凳子准备写,却发现忘记了,然后又跑回来看。弄了个反复。最后发现,第一遍写错了,涂掉。第二遍写对了,但是“哪”字的第二遍还是涂改了之后才改对的。这从侧面支撑了前面的判断。
之后,畅畅在写第二份问卷的时候,又遇到一个字不会写了。“你什么时候出生的”中间的“候”字不会写。跑来问他妈妈。他妈妈就在纸上写了一个“候”字,孩子看完,准备又跑开了。我把孩子叫了回来(正好前面在和畅畅母亲交流孩子教育的问题,说到他的偏好,就准备做个实验请畅畅母亲当场体验一下)。
我说:来,畅畅,舅舅再教你一遍。边说,边直接捏起他的小手,对着纸上的字,我们一起比画了一遍。然后问,会了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吧。畅畅说,会了。又重新画了一遍。然后跑回去,这次没有再跑回来看字。最后检查一下他的问卷,发现写对了。而且没有涂改(前面的“哪”字第二遍写的还有涂改)。
于是和畅畅说:哇,畅畅你这一次一下子就记得这个生字怎么写了,而且没有涂改,你真棒!——过程中很夸张的翘起大拇指,涌向他的脸蛋。畅畅没有说话,但是在转头回去写的时候,嘴角明显的翘了一下。得意之情,让他妈妈忍俊不禁。——显然,这比纯粹的语言交流,反馈积极得多。
发展:
畅畅妈妈对刚才的试验所得到的反馈比较兴奋,提出了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解答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偏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问题一:孩子喜欢画画,每天都要乱写乱画,反正一定要动笔。所以,家里倒买了很多A4纸、小本子和记号笔。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在厅里的小黑板上抄写明天的天气预报,不写就睡不着觉。有时候躺下了,也一定要穿个背心跑出去抄完才肯回来。这会不会有问题?
回答: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但这没有对错。用好了就好。根据描述,这里透露了一个信息,孩子内心判断自己是否完成任务的检测标准,是一种肢体动作所带来的感觉。那在学习上,尽量减少口头的问话“你懂了么?”“学会了么?”有意识的利用他感觉偏好的特点,直接让他“用关键词写下你学习的内容”“来,给妈妈讲一遍学习的内容”(嘴唇运动,口腔记忆)
问题二:小区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畅畅喜欢吹牛,说自己家里有什么玩具,有多少多少,然后引大家一起到家里玩。事实上,玩具没有那么多,有小朋友就没得玩,当然会闹意见,哭闹起来了。畅畅后来想办法定了个游戏规则,说表现最好的宝宝才可以玩,结果游戏规则都是对自己有利的,最后他和几个小朋友都能玩。次数多了,又有小朋友有意见了。母亲知道后,引导畅畅,说:玩具要给其他小朋友玩的啊。你是主人呢。畅畅说:他是表现不好,所以不给他玩。所以,经常和小朋友们好了闹,闹了好,很麻烦。怎么办?
回答: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他人的感受。
比如:1、妈妈当小朋友来玩,畅畅是主人。发生情况后,妈妈分享难过的心情。并请畅畅安慰妈妈;
2、妈妈代替畅畅当主人,畅畅扮演来玩的小朋友。发生情况后,妈妈模仿畅畅说话,请畅畅说说小朋友角色的感觉,并劝告妈妈应该怎么做。——如果这时候,直接在称呼上把“妈妈”变成“畅畅”,则更好。孩子会说“畅畅,我很难过的,你不公平。”达到在体验中,通过肢体和口腔运动,加深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
问题三:除了用足感觉偏好外,还需要做点什么?
回答:前面发现畅畅的视觉偏好在画画(构造画面)、答话(构造语言)的时候用得很好,但是在回忆字形时候比较糟糕。最好在眼球上进行训练,必须得习惯眼球左上转。设计一些好玩的游戏。(当场试验了两个游戏;和畅畅比赛跟眼球;抢他的铅笔拿得很高挥舞,以引导他眼球转动。)除此之外,最好可以引导孩子演奏一些个人比较有兴趣的乐器。开发一下听觉。如果大人能把演奏时动作的感觉,引导联系听觉,并通过介绍转换成视觉形象的话,坚持下去,效果肯定很棒。
另外有一个发现,孩子前面写的两段文字,非常讲究对称。可见,他的视觉,对美是有要求的。对对称特别喜欢。那么以后读书看板书,或者做笔记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用上这一点。
反思:
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一听老师讲课可能就犯晕,一听母亲唠叨就心烦,一看书本就“头大”,一看板书就走神,但是一上体育课却生龙活虎,一进劳技课就表现优异——这些孩子,如果教育者对其特点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有目的地创造教育手段,教育的工作就可能会少一些头撞南墙的尴尬与无奈,多一些因势利导的轻松与兴奋。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点击屏幕左上角成为学习者 订阅微信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或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解决问题——专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主张实践后的叙述分享;
互为背景——构成绽放时的美好世界!